萬謙
【摘要】為實現(xiàn)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指出的“學生在小學階段要有較豐富的積累”這一目標,必須拓寬語文學習的領域,讓學生在開放中積累。全方位開放,多維度積累就是讓學生不再是單一內(nèi)容的、受時空限制地進行積累,而是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積極、自主,全方位、多層次地積累語文信息。
【關鍵詞】開放時空 開放內(nèi)容 開放形式 開放展示 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指出:學生在小學階段要有較豐富的積累,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一至二年級的階段目標要求積累成語和格言警句,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為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必須拓寬語文學習的領域讓學生在開放中積累。
全方位開放,多維度積累有別于傳統(tǒng)的封閉式積累的是:學生的積累不再是單一內(nèi)容的,受時空限制的積累,而是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自主得到的全方位、多層次的積累。一言以蔽之,開放積累即是讓學生進行多維的、動態(tài)的積累。
一、開放時空。增強積累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只要有人的社會活動,便會產(chǎn)生語文資源。人們社會活動“無孔不入”的紛繁復雜,注定了語文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積累上,應有開放的時間和空間觀念,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增強學生的語文積累。
1.開放時間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既是閱讀的材料,又是積累的材料。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力避以喋喋不休的講授代替學生主動積累,要還時間于學生,充分利用這些具有文字美,富有文化內(nèi)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多樣的典型范文,作為學生主動理解、鑒賞、有助積累的材料。
教師還要充分利用學生早讀的時間,在他們記憶力處于最佳狀態(tài)的時刻,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背誦、積累課內(nèi)外的詩文和好詞佳句,養(yǎng)成語言語積累的習慣。
課間和課外,是學生交流最廣泛、最自由的時刻。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與他人交流的同時,既要敢于表達自己,又要注意認真吸納他人的語言長處,在課間和課外積累中不斷完善自我。
總之,“開放的時間”就是要還時間于學生,讓學生不論是在課內(nèi)還是在課外,都能在可支配的充裕時間里,主動獲得語文信息,通過積累,促進語文基本素養(yǎng)的發(fā)展。
2.開放空間
只要有人文活動的處所,就能為學生提供積累資源的空間。因此,學生積累的場所不僅僅局限于學校,積累的空間應是開放的空間。教師的責任在于盡可能地將可利用的課程資源的空間加以開放,與其達到積累的最大效益。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應合理地利用,創(chuàng)設多彩的校園文化,將這些設施賦以生命的活力,將這樣的環(huán)境作為課程資源之一,熏陶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積累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教室里的黑板長約4米,而實際板書一般長不足2米。大面積的空置,實在浪費。我們何不辟出旁邊一塊,打好小方格來作課外“日積月累”區(qū),每天寫一些短小的詩文、警句名言、諺語作為補充讀物在上面,讓學生們讀一讀,背一背呢?
家庭作為學生學習的補充場所,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通過多種渠道經(jīng)常和家長聯(lián)系,與他們達成共識,讓家長意識到自己也應參與到和孩子的共同積累當中。
社會中的所見所聞,都可為語文積累所用,人們社會活動中的語言文化載體都是積累的直接來源。有一些資源除其本身具有積累的價值外,還有間接誘導學生積累的作用。如去某處參觀,引起對相關科學的探索欲;看電影、電視,引發(fā)閱讀原著的興趣等。
虛擬的網(wǎng)絡世界中有著無限廣闊的空間和豐富的語文資源。教師應指導學生正確使用網(wǎng)絡,教給上網(wǎng)搜索資料的方法和對網(wǎng)絡內(nèi)容進行篩選的原則,從而吸納有益的內(nèi)容,使學生積累的空間得到最大限度的開放。
二、開放內(nèi)容。擴展積累
1.課文的擴張積累
積累的內(nèi)容僅限教材是遠遠不夠的,許多課外語文材料可以與課文相輔相成。擴展學生閱讀積累的一個重要方面便是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與課文相關的語文材料,達到補充、延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積累中豐富知識、陶冶情操。
2.古詩的擴充積累
課外古詩句的擴充不僅可以讓兒童在記憶力旺盛的童年時期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引導兒童感受優(yōu)秀的文學遺產(chǎn)的精華,體會理解詩中的意境與哲理,而且對兒童學習語文,促進其情感、想象、記憶的發(fā)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3.識字的擴大積累
部分學生識字能力強,課外識了很多的字,應該提供給他們多多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從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更自主地識字。其他學生看到了榜樣,會產(chǎn)生競爭意識刺激,也會想多多識字。要多多識字,必然要多進行閱讀實踐。可以利用適宜兒童閱讀的大量詩文,使已識的字與未學的字進行不同的重組,在積累過程,學生可以通過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向他人請教、與伙伴交流等方法讀準生字的音,了解它的意思,使學生學習獨立識字,培養(yǎng)識字能力。因此,課外閱讀既是語文環(huán)境的復現(xiàn),又提供了識字平臺。
三、開放形式。豐富積累
1.由教至放,開放積累
由教到扶再到放的指導模式是教師教給學生學會積累的一種漸進式開放的指導形式,教給學生掌握積累的方法——怎樣筆錄、摘抄、怎樣讀背識記,教給學生了解積累的內(nèi)容和渠道——課內(nèi)外一切適宜兒童閱讀的語言信息。扶,指在學生積累遇到困難時,教師相機給予他們啟發(fā)、引導,幫助他們克服困難,使之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學會積累。放,指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內(nèi)容進行積累,養(yǎng)成積累習慣。教師應從小處入手,讓學生了解到如何搜集有益的積累的材料,讓學生在每天的閱讀中養(yǎng)成課外積累的習慣,讓學生在閱讀中培養(yǎng)積累的能力。學生知道了積累的渠道,養(yǎng)成了每天積累的習慣,有了一定的積累能力后,就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得以強化。
2.體現(xiàn)個性,差異積累
學生個性的差異決定了學生積累形式上的差異的必然性。學生有的喜歡博聞強記,有的喜歡朗讀背誦,有的喜歡摘抄記錄。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肯定他們體現(xiàn)不同個性的積累形式。既要鼓勵能力較強的學生擴大積累的信息量,也要特別注意保護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在語文積累中的積極性,給他們以更多的關愛。只有在積累中體現(xiàn)個性,尊重個性,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
3.開展活動,趣味積累
兒童最喜歡的學習形式便是游戲活動。教師要充分利用兒童這一心理特點,開展多種活動。如:“逛中外諺語城”“跨越時空尋訪名人”“課外知識大比拼”“古詩詞朗誦會”等。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所積累,有所發(fā)展。
四、開放展示。促進積累
展示的平臺不僅僅是在教室,展示的對象也不僅僅是教師??梢允菍W生之間在操場上進行,可以是學生與家長在家庭中互動,可以是學生與鄰里在社區(qū)中展示。展示的形式不是單一的口頭交流,還可以是書面的,如手抄報、自編的資料袋等。
綜合上述,開放性積累的有機補充,可使得課堂更為活躍,學生“言之有物”“博學廣‘議”,促進其發(fā)展。學生從不斷多維的、動態(tài)的積累中得到樂趣,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生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