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賢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不再只停留于“學”和“教”的層面,而是更加注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顯得尤其重要。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生接受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xiàn),而《歷史與社會》作為初中教育體系中的基礎性學科,強調學生通過主動學習、探索和討論問題,掌握更為豐富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使其更好地適應現(xiàn)代化社會的發(fā)展。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教學;學習能力
不論是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結構主義教學理論以及人本主義教學理論,乃至新課程改革,一個重要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越來越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在教學的各階段都被重視。當前,有些教師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活動中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忽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強,影響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使學生在自主鞏固和構建知識中加強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F(xiàn)代社會要求終身學習,終身學習實質上要求自主學習,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質上是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
一、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概述
學習能力作為一種發(fā)展能力,包括自主學習能力、閱讀能力、研究性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首先,自主學習能力。該能力是學習模式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在學習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新課標要求下,學生需要具有自主分析、收集、閱讀材料的能力。心理學家奧托說:“我們所有人都有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自主學習能力是開發(fā)培養(yǎng)學生學習和探索以及發(fā)現(xiàn)問題的潛能。其次,閱讀能力。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涉及較廣的知識面,而學生知識相對匱乏,學生閱讀資料則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適當指導學生參閱資料,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再次,研究性學習能力。該能力是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能力、閱讀能力提高的前提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進行拓展思考與橫向比較。最后,分析能力。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會查閱資料,科學篩選、歸納總結資料中的關鍵信息,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通常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關系:
(1)科研與教學的關系。在教學任務完成的基礎上,教師注重科研能力提升的同時,還要提高教研教學水平及專業(yè)素質,加強實際與理論的聯(lián)系,更好地指導教學。(2)《歷史與社會》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相互滲透,因此需要在各科教學中協(xié)同處理好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3)學習能力培養(yǎng)和知識掌握的關系。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活動的基礎就是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知識的掌握,而且學習能力培養(yǎng)與知識掌握相輔相成,學生對知識的運用是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具體體現(xiàn)。(4)學生負擔與材料的關系。在課堂教學、課前準備、課后拓展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如果向學生展示大量的政治、人文、地理、歷史等信息,往往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無法完成教學任務,不能實現(xiàn)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這就要求教師有針對性地實施分組教學,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鼓勵學生分工合作與相互交流,減輕閱讀量和查詢的負擔,提高學習能力。
二、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路徑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興趣引導。歷史主要記錄了過去某一時段的客觀事實,反映人類社會以往的生活狀況和狀態(tài),而以往的記錄方式多是文字描述,缺乏任何的情感,往往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歷史與社會》教學過程中,應借助形象的描述和生動的語言,巧妙設置教學情境還原歷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意識。其次,問題設疑。初中學生在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等方面較為缺乏,不能深入了解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和特定的歷史事件,加上受到不同時代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影響,學生也無法從歷史的角度全面了解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巧用“問題”,利用問題將現(xiàn)實和歷史相聯(lián)結,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特定的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例如,在“連通世界的新航路”一課中講授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條件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思考題:西歐人為什么要開辟新航路(原因)?西歐人為什么能開辟新航路(條件)?在學生通過思考給出不同的答案后,再出示一組材料,讓學生從中分析、歸納出不同的原因或條件。材料一:哥倫布說過:“誰占有了黃金,就能獲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時也就取得了把靈魂從煉獄中拯救出來并使靈魂重享天堂之樂的手段?!辈牧隙骸恶R可·波羅行紀》:“東方是金瓦蓋頂,金磚鋪地,門窗都是黃金裝飾,連河道里都有滾動的礦石,東方簡直是一個燦爛輝煌的黃金世界,冒險家的樂園?!辈牧先簝晌槐菹聸Q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倫布前往印度,但不走通常的東行陸路,而走向西的海
路……由問題引導學生探索、分析材料,這樣教學目標也就自然達成了。最后,強化因果。強化因果主要指的是學生分析與歸因學習成敗原因的過程,其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態(tài)度具有直接的影響。一般成功的“歸因”涉及增強自信的功效,如成功的自主學習等,如果歸因于自身的能力程度大與能力高,則有利于建立學習自信心;而歸因于運氣好或任務難度低,則影響學生學習自信心的構建。
2.做好課前、課堂和課后教學
第一,課前準備。課前準備的充分性具體表現(xiàn)在:教師在備課設計中引導學生做課前的充分準備,教師應積極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做好相應的課前準備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在課前準備環(huán)節(jié),可以鼓勵學生事先從互聯(lián)網、書籍、日常生活、報刊等渠道收集相關資料;學生收集和整理資料時可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這樣能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興趣。第二,課堂教學。課堂作為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場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適當選用開放性的內容,利用課堂討論、教學聯(lián)系、對比現(xiàn)實等方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究,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當然,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獨立思考空間,使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我在講授“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開始”時,首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隨著音樂的播放,學生慢慢地陷入沉思,是什么讓東北人民拋開美麗富饒的故鄉(xiāng),離開爹娘四處流浪呢?低沉悲愴的曲調使學生一下子感受到東北淪陷給人民帶來的災難。這樣在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興趣的同時,可以讓學生主動地探究那段歷史。第三,課后拓展。課后拓展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與升華,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不應固化在傳統(tǒng)的作業(yè)上,而是側重創(chuàng)造性、設計性、探索性的作業(yè),以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鞏固。
3.加強探究指導,積極鼓勵評價
學生在學習中基本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意識,經常將其付諸于實際行動,但是由于缺乏教師的正確引導,極易在學習過程中遇到挫折或出現(xiàn)錯誤,繼而挫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興
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探究的指導,發(fā)揮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作用,正確指導和點撥學生學習,使學生走出誤區(qū),實現(xiàn)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科發(fā)展,更好地完成課程學習目標。除此之外,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其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fā)育的重要時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渴望被關注與獲得成功,不愿受家長與教師的束縛,希望自己完成學習等任務。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積極給予學生充分的贊揚與肯定,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積極進行自主學習探究,為學習能力的提高而努力奮斗。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不管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方向是否正確,教師都應該給予學生積極正面的評價和鼓勵,使學生感受到自身的學習行為能獲得教師的鼓勵與贊揚,從而在學習的道路上持續(xù)走下去。當然,鼓勵學生的同時,教師應該正確指導學習方法或學習方向有錯誤的學生,使其能學有所成、學有所獲,為自身學習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承擔著重要的職責,不僅需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做好思想教育,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要求。而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需要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好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后拓展,積極鼓勵評價,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葛愛春.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探究[J].學周刊,2014(31):89.
[2]趙建剛.論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4(34):116.
[3]王大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探析[J].學周刊,2016(3):188.
[4]簡霞.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12):45-4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