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誼波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將課堂教學改革推向前沿,成為教育研究的主流內容之一。新課程的理念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動手操作能力,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上,改變單純的教學方式,引進案例分析、實驗教學、自主探究等多種教學方法。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地理;學法指導
學法指導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本文主要通過文獻法,對學法指導的內涵、特點等進行全面的闡述,并提出學法指導手頭到課堂教學中的基本策略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學法指導 地理教學設計 應用。
一、引言
我國從2004年開始正式啟動高中地理新課程實驗,依據(jù)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新課改主要強調了包括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評價、課程管理、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在內的六大變革。高中地理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在于突出“從生活中來又回歸生活”的學科特性,注重課堂教學中“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xiàn),強化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yǎng),凸顯學生解決生活、生產(chǎn)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只有改變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采取積極的措施不斷的優(yōu)化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培養(yǎng)出更加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滲透學法指導的地理教學模式是目前地理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在已有的研究中還缺乏系統(tǒng)性,沒有結合高中地理教學案例的具體實施策略研究。筆者通過研究已有的地理教學相關理論,結合日常課堂教學實踐中積累的經(jīng)驗,對學法指導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作了一些探討。
二、學法指導的涵義
(一)學法指導的定義
對于學法指導的定義,最普遍的理解,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具體的學習方法指導,以求達到提高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的目的。但學法指導的定義也應該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的深化,它不僅僅包括了智力因素方面的指導,還應包括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指導,涉及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學習效率的提高等方面。
(二)學法指導的意義
1.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正確的學法指導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積極探究和迅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如果能夠將學法指導有效的滲透到課堂教學中,能極大的縮短課堂教學時間,加大課堂教學容量,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有助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只強調教師的教,忽略學生自身的學,因此,導致學生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學法指導的課堂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獲得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學習方法,從根本上滿足終身發(fā)展的需求。
3.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最終目的是能夠更好的投入到社會生產(chǎn)實踐中,開展學法指導,可以使學生學會地理知識的遷移運用,更好的適應社會需求。
4.減輕教師教學壓力的重要途徑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實施,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成為困擾很多教師的問題。開展學法指導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
5.對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貫徹落實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開展學法指導,可以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突出其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三、學法指導的實施策略
(一)以設計外顯性的學習目標為基礎
新課程改革倡導將單一的學習目標分解成三維目標進行闡述,以更加具體、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出學生通過課堂教學應達到的水平??茖W的學習目標設計,能夠有助于引導學生正確的處理教材知識,也可以作為學生在課堂上調整自身認知活動的重要依據(jù),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筆者通過實際調查認為,由于青海省的新課程改革剛剛起步不久,對于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貫徹還不夠,尤其是對于學習目標的落實,還存在不足之處。大部分高中地理教師并不習慣用呈現(xiàn)學習目標的方式進行教學,即使有小部分的教師在課前列舉了學習目標,但只是用抽象的、內隱性的行為動詞來表述,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評價性。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學法指導,首先應以設計包含外顯性行為動詞的學習目標為基礎。
(二)以滲透到課堂各個環(huán)節(jié)為途徑
1.課前導入中的滲透
課前導入在整個課堂環(huán)節(jié)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具有引入課題、介紹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動機、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景等作用。作為高中地理課程具有“來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的學科特性,教師在進行導入設計時,應首選學生熟知的生活、生產(chǎn)實例,可以為學法指導的開展提供良好的情景。
例如,在進行高中地理《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教學時,課堂導入設計如下:
相信大家都看過《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影片以1912年泰坦尼克號郵輪在其處女啟航時觸礁冰山而沉沒的事件為背景,描述了處于不同階層的兩個人——窮畫家杰克和貴族女蘿絲拋棄世俗的偏見墜入愛河,最終杰克把生命的機會讓給了蘿絲的感人故事。給你印象最深的是突如其來的災難所帶來的震撼,還是男女主人公之間不畏世俗而堅定的愛情所帶來的感動?今天我們將從地理的角度重新解讀這個影片,相信大家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這部影片拍攝的背景。
以上導入設計,為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創(chuàng)設了具體的情景,為后面講解洋流埋下伏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導入設計的本身也包含了學法指導。即教會學生如何從身邊的實例出發(fā),自主獲取地理信息、提出地理問題,進而解決地理問題。也教會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善于利用已有的感性認識,再結合所學知識達到理性認識的目的。
2.對于難以理解的地理方法進行圖示方法指導
高中自然地理部分的內容,涉及到很多物理和數(shù)學知識,有些地理方法比較抽象,對于還未養(yǎng)成空間思維能力的高一新生而言難以理解。這部分的知識,教師應該教會學生把抽象的地理方法用直觀的示意圖表示出來,便于理解。
例如,在學習《地球的運動》中“地方時的計算”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學設計如下:①首先,根據(jù)地方時的成因以及地球自轉的角速度等知識,總結出地方時的計算公式:某地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鐘/1°?兩地經(jīng)度差;②其次,引導學生正確使用+號和-號以及正確的計算兩地的經(jīng)度差,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為了應對高一學生缺乏空間思維能力的現(xiàn)狀,特引入“劣弧法”。
假設求100°E與90°W之間的方位關系以及經(jīng)度差,通過圖示可以直觀的呈現(xiàn)出來,而不用學生去理解復雜的運算。
3.對于抽象的地理原理和過程進行實驗設計指導
高中地理學科具有文理兼?zhèn)涞奶匦?,而自然地理部分的理科性質更加的突出,包含了很多的地理原理和過程,由于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不足,造成學生對地理原理類和過程類的知識理解不透徹,這就要求教師在學法指導的過程中能將抽象的地理原理和過程直觀的呈現(xiàn)出來,即采用實驗設計的方法。
(三)以實踐性的評價為目的
新課程改革倡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生產(chǎn)、生活問題的能力,要支撐學法指導滲透到課堂教學這一新的理念,就必須要建立以實踐為最終目的的評價機制。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引導學生在教學中獲取過程與方法技能,是學生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學法指導是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對其研究也處在摸索階段,還未形成完整的理論——實踐體系,教師在應用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法指導的可行性進行客觀、全面的測評,然后再進行具體的設計應用,這樣才能不斷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達成地理學科的終極培養(yǎng)目標。
參考文獻:
[1]唐功謙,賈世鋼等.學法指導的內涵及例說[J].山東教育科研,1994(3).
[2]劉紹磊.高中地理學案設計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2(4).
[3]張廣營.高中地理課導入藝術[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