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紅
摘 要:現(xiàn)實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小學有效備課的現(xiàn)狀令人擔憂——應付檢查、依賴教參、抄備教案現(xiàn)象嚴重。新課程背景下,有效備課的意義重大,新課程背景下的備課要做到“四有”即心中有課標、腦中有教材、目中有學生、手中有資料。怎樣才能真正讓備課扎實有效?要摒棄為備課而備課的形式主義;要切實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備課方式力求多樣,統(tǒng)一標準與分層要求;加強備課基本步驟的研究工作。
關鍵詞:有效備課;現(xiàn)狀;策略研究
賈志敏老師說:“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藝術需要豐富多彩,熠熠生輝;科學則需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茍。教課,既要生動——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熱愛文本,更要嚴謹——教給學生準確無誤的知識。備課是教師走進文本的第一步。”
一、如今學校備課現(xiàn)狀令人擔憂
1.教師成了“抄寫能手”
據(jù)我調查了解,如今的備課主要存在以下三種情況:一是應付檢查;二是依賴教參;三是照抄教案。很多老師只把備課當做完成任務——接受上級領導檢查亦可以說是僅僅為了應付檢查才做的“表面”工作。于是,每位老師都不得不將每天不少于一兩節(jié)課的時間用來“抄教案”。有的老師平時忙不過來,上課正常上,卻只是到臨近學校檢查的前幾天才突擊進行“抄教案”的工作。
2.備課成了“復制粘貼”
信息時代下的備課也與時俱進,自從有了電子備課系統(tǒng),教師的備課變得更加便捷——搜索,復制,粘貼,上傳,大功告成。
至于上課,跟備的課好像沒什么關系。因為,很多老師會在上課前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備課,在教材上的點畫批注式的備課。那本厚厚的備課本成了浪費教師時間精力和紙張的事,便捷的電子備課也只不過是應付上級檢查的必備形式。這樣的備課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可想而知,但卻是教師不得不做的重要工作之一。
二、新課程背景下有效備課的要求
備課的重要意義何在?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在學校工作了33年的歷史教師,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觀摩課,鄰校的一位教師問他:“你的每一句話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請問,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堂課?”那位教師回答說:“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一般地說,每堂課我都準備了一輩子。但是,直接針對這個課題的準備,則花了約15分鐘……”
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基礎教育正在經歷一場大變革。這場變革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上,首先要解決有效備課的問題。有效備課要求教師的備課從學科知識教學轉換為思考如何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學科能力教學;從機械地“教教材”轉變?yōu)樽灾鞯亻_發(fā)教材“用教材教”;從課時目標的制定進一步拓展到總體目標、主題目標、單元目標的系列設計;從展示教師的教學技巧轉變?yōu)樘峁W生發(fā)展的機會;從簡單的案頭備課轉變?yōu)樯傻慕虒W設計;從教師組織活動轉變?yōu)閹熒嘞蚧?;從依從教參的一次備課轉變?yōu)檠芯空n堂的二次開發(fā)。
在新課程背景下,備好課又是何其重要,關鍵是備什么,怎么備?
一般說來,新課程背景下的備課要做到“四有”即心中有課標,腦中有教材,目中有學生,手中有資料。
1.心中有課標
教師在備課時要注重教學目標設計的準確性、具體性、可行性和可測性。教學目標來自課程標準,我們的教學要以課標為依據(jù),教師要熟悉掌握課標的內容要求。
沒有目標的教學注定是茫然的,因此,教師既要抬頭看天——做到心中有課標,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與依據(jù);又要低頭探路——立足課堂,扎實實踐。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簡單明了、便于記憶、便于操作、便于考量。
2.腦中有教材
語文教師只有真正吃透、消化、融會貫通教材,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讓教材成為學生有效而方便的“學材”。現(xiàn)實中,教師對教參一味盲從,對教輔的依賴很強,捧著一本書進教室者為數(shù)不少。只有教師自己真正走進教材,用自己的眼睛尋找字里行間的閃光點,才能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教師如何解讀文本,把握教學要點?要與編者對話,明晰編者意圖;與作者對話,用心品讀感悟;與學生對話,找尋適切主題。只有教師吃透了教材,才能因材施教。
3.目中有學生
我們備課,不僅備“教”還要備“學”,要“以學定教”,并且關注班里每一個人,使每個人都有所發(fā)展。我們備課要把每個學生都放在心上,備課要基于學生的經驗。備課時應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不僅要考慮學什么、怎樣學,更應考慮教學內容是否適合學生的需要,問題的設計是否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教與學的方式是否有利于學生主動發(fā)展,課時內容的學習對學生發(fā)展有什么作用。
4.手中有資料
備課時我們要廣泛地占有教學資料,并且善于從眾多的資料中選取適合教學的資料。面對紛繁復雜的資源,教師的選擇要有的放矢。
我們教學要努力做到:“傳道”傳以真理,“授業(yè)”授以真知,“解惑”解以真諦。
三、新課程背景下有效備課的策略
在現(xiàn)實狀況下,如何提高備課的實效性,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要摒棄為備課而備課的形式主義
學校管理者要從提高課堂實效性的高度來評價教師,而不因只看“紙上功夫”,把課堂管理作為重點,多聽課,多開展教研活動,讓老教師傳經送寶,讓青年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學習汲取。學校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加強過程監(jiān)管,把教學過程管理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去,而絕非僅注重“面子工程”。
2.切實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
無論是教師對課標的把握、對學生的關注、對教材的解讀還是選擇性地運用資源的能力,新課程對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要求越來越高。一位教育專家說:“消除教師職業(yè)倦怠最好的辦法莫過于讓教師在研究中工作?!毙聲r期教師要做學習型、研究型的教師,要更多地閱讀、積累,既要放眼未來,更要著眼當下,始終保持“在路上”的狀態(tài)。堅持學習,要有“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長期積累,需要從容不迫、扎扎實實地坐冷板凳的精神,“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把“抄備教案”的時間空出來,讓老師多讀書,在學習中提高。也許,學習課標、鉆研教材、研究學生和學習技能才不再是一句空話。
3.備課方式力求多樣,統(tǒng)一標準與分層要求
教案編寫一般有寫詳案、簡案、微縮案。詳細過程記錄是備課,點、畫、批、注是備課,卡片式記錄也是備課。對才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應以備詳案為主,老教師可以用點、畫、批、注的方式備課,平行班的可以采取集體備課或分單元備課。備課不僅在于形式,而在于對教材的解讀和對學情的把握。因此,要給教師創(chuàng)造性開展有效備課工作的可能,讓教師多寫課后筆記與反思,并組織教師一周或兩周一次的校級交流。我想,這比如今的“抄備教案式”或“復制粘貼式”的備課有效。
4.加強備課基本步驟的研究工作
備課一般包括研析課文、設定教學目標、精選教學內容、確定教學重點、選好教學突破口、選擇教學方法和媒體、教學程序設計、編制練習、設計教學板書或制作課件、編寫教案、錘煉教學語言等步驟。學??筛鶕?jù)實際情況,對備課的基本步驟進行專題研究,“磨刀不誤砍柴工”,讓教師在研究中提高備課的有效性,如,對不同學段的教學內容如何選擇取舍?怎樣找到教學突破口?如何錘煉教學語言?學校引導教師就某些專題進行研究討論,促進教師備課水平的提高,進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丁錦輝,沈艷華,于東.有效備課[M].光明出版社,2011.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