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艷
摘 要:為了提高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質量。教師應該深刻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的新教學理念,并以此為指導。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教師必須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實踐的空間,定義一個更廣闊的視角,走出習作教學天地,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和生活為主線,讓學生面對生活,自主創(chuàng)作,得以寫出一個精彩的習作。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
長久以來,習作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困難重重,學生害怕寫作文,而教師害怕教學生寫作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顯然已成為當前習作教學的一個瓶頸。因為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故而,我們要想提高小學習作教學的質量,必須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課標提出的新理念,并指導教師積極探索習作教學的新方式方法。
一、當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問題
1.教師教學觀念陳舊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老師總是要求學生寫“中心明確、具體、清晰、細節(jié)”的習作,這明顯是對學生的要求太高了,且要求無彈性,顯得有較濃的文學化、成人化傾向。學生達不到這一要求,自然就慢慢失去了習作的興趣,自然逐漸產(chǎn)生了恐懼、厭惡、艱難的心理。所以教師為了避免這種現(xiàn)象,要及時轉換學生的興趣,不得不從多練多寫開始,結果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日記天天有,心得課課有。一學期下來,學生日記百十篇,幾十篇習作。習作就像幽靈一般,一直困擾著學生,不僅沒有讓學生感興趣,反而成了學生的負擔。另外,教師不注重習作訓練中的科學性,反復命題,反復訓練,導致習作訓練沒有順序。
2.學生習作遠離生活,內容空泛
學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學生作品的內容、觀點、思想、情感和一切材料都來源于豐富的生活。葉圣陶先生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睂W生習作應反映學生的生活。事實上,習作教學中,教師強調“反映中心、內容具體、明確、層次適度”,而忽視引導學生感悟、觀察生活,使學生創(chuàng)作時盲目追求文學化、成人化。
3.教師忽視學生習作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
學生的寫作思維往往受到教師指導的制約,被教師的“布局謀篇,審題立意”局限了思維,學生不能大膽地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說,就怎么下筆,不敢放開思路,無拘無束,把要說的話講夠,也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心中所想。由此可見,創(chuàng)新精神根本得不到體現(xiàn)。
二、解決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問題的對策
1.關注細節(jié),恰當引導
引導學生習作,應該盡量讓學生自主從自己的生活中捕捉素材。引導學生在習作過程中做到六動:眼動,用敏銳的眼光洞察生活,讓每一縷陽光在他們的眼中閃爍;耳動,用敏感的耳朵去聽,聽那世界的私語,讓微風縈繞在每一個學生的耳邊;腦動,在廣闊的知識空間、生活和個體空間中,激活學生的思維中沉默,無序的信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風格個性對信息集成式、有序的信息鏈形成;口動,先說后寫,口頭作文、詞語接龍、課堂演講、即興辯論等,讓學生的口語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并開始寫作;身動,開始引導學生了解身體語言,表演,讓習作課堂變成歡樂的海洋;手動,動手實踐,體驗生活的樂趣,使我們能夠文思泉涌、思維敏捷,習作將激發(fā)成一個強大無約束的風格。
2.注重評改,以評促學
習作評價是整體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增強學生寫作信心必不可少的基本策略和途徑。對于習作評改中缺乏互動的長期存在的問題:教師的包辦,忽略學生自評的問題的養(yǎng)成等弊端,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不但提出了“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的要求,也確定了明確的培訓目標。這些要求和目標標明,新的項目要體現(xiàn)自主互動,提高學生的主動意識,提高學生自我評價的變化,共同的興趣和能力鍛煉,真正實現(xiàn)從“事倍功半”到“事半功倍”的變化。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生命的構成是無限的。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閱讀是溪流的組成,二者融合在一起,學生的寫作水平才有希望提高。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堅持以生活為突破口,滿足學生的需要,在安靜中讓學生學會用語言來表達感情,用文字來記錄生活。雖然教學千頭萬緒,但只要我們堅持引導學生注意生活,趣味練習,讓學生在生活中表達情感,在語境中練習習作,鍛煉身體的情操。讓多彩的生活成為精彩的習作之源,促進學生語言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玉.放飛心靈快樂作文: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1):98.
[2]章瑋.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3):83-84.
[3]東動彩.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2(14):137.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