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硯馨
摘要作為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音樂欣賞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關系著學生在音樂方面興趣愛好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因此,開展音樂欣賞教學計劃時應選擇有效的課堂提問方式,制定出切實有效的提問策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確保音樂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在確定課堂提問策略時,應充分地考慮音樂欣賞教學中各方面的影響因素,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保持課堂提問方式的合理科學性,確保教學目標能夠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順利達成?;诖?,本文就音樂欣賞教學中課堂提問策略展開論述,以便為音樂欣賞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提供有效參考,推動我國音樂教育的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音樂欣賞教學 課堂提問策略 教學水平 教學氛圍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需要注重音樂欣賞教學活動開展,教學過程中保持課堂提問有效性,確保學生音樂素養(yǎng)能夠得到科學培養(yǎng)。實現(xiàn)這樣的發(fā)展目標,需要教師能夠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全面提升音樂欣賞教學水平,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同時,應深入理解音樂欣賞教學中所強調(diào)的對音樂審美的感受力,制定出科學的課堂提問策略,引導學生聆聽各類音樂,確保音樂欣賞教學中學生能夠具有良好的音樂審美能力。
1了解提問對象的基本信息
制定音樂欣賞教學課堂提問策略時,需要了解提問對象的基本信息,從而為教學計劃的合理制定及教學方式的改善提供必要的參考,以確保音樂欣賞教學質量。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性別、不同的經(jīng)歷、不同的民族地域、不同的文化知識背景、不同的欣賞習慣,甚至不同的心理素質、不同的性格特征,都會使學生在音樂理解、音樂表述方面存在極大的差異,因此,教師在課堂提問前應對同一個年級、同一個班級、同一個專業(yè)學生的音樂素質做細致了解。對自己所教學生進行了解有多種途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問卷調(diào)查和座談會,其實這本身就是一種提問,在調(diào)查對象的選擇上既要面向全體同學,又要看到學生的差異。在調(diào)查中一般的問題有:您平時有沒有聽音樂的習慣,在聽一首不熟悉的音樂作品時能否準確地打出拍子,在聆聽音樂時是否會想象出音樂所描繪的情境,在欣賞器樂曲時能否辨別出樂器的名稱、喜歡流行音樂還是古典音樂,喜歡哪位歌手或音樂家,等等。除了問卷和座談會,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如在課堂上細心觀察,課后個別詢問,通過寫課后記錄的形式把學生在課堂上的反饋情況記錄下來,有的老師要求學生每人備一本音樂欣賞筆記本,教師可以通過批閱課堂筆記和課后隨想了解學生音樂欣賞中的基本情況,只有全面了解了音樂欣賞對象的內(nèi)心和外部情況,才能知道哪些音樂和哪些提問是合乎他們口味的,學生對提問才會充滿興趣,敞開心扉迎接提問,這樣的提問才會有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課堂提問策略的靈活運用,可以為音樂欣賞教學計劃的實施提供保障,滿足學生學習中的多樣化需求,不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促使他們能夠在未來音樂欣賞課堂教學中有著更好的表現(xiàn)力。與此同時,通過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對提問對象基本信息的了解,也可以不斷完善教學計劃,選擇科學的提問方式,以激發(fā)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興趣愛好,逐漸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促使他們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具有良好的欣賞能力。
比如,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運用差異性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時,通過對提問對象基本信息的搜集與整理,針對性地向不同的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聆聽各類音樂,實現(xiàn)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科學培養(yǎng),保持音樂欣賞教學中師生問的良好互動交流。因此,音樂欣賞教學中應加強對提問對象信息的了解,打造高效的音樂欣賞課堂教學,科學引導學生欣賞不同類型的音樂。
2提問內(nèi)容的合理選擇
音樂欣賞教學中提問內(nèi)容的合理選擇,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保持課堂提問良好性的基礎上拓寬教學思路,促使學生們能夠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并提升音樂素養(yǎng)。因此,音樂教師要對音樂作品做深入鉆研,對作者做全面了解,確定欣賞的重難點,以及作品的內(nèi)涵和外延,以此為導向取相關語言作為音樂欣賞課堂上的提問點。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低,生活閱歷少,難以真正欣賞各類音樂。因此,為了有效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的學習興趣,確保他們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課堂提問中應確保提問內(nèi)容感性化,打造高效音樂教學課堂。在中學階段音樂欣賞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其中的社會關系與音樂之間的聯(lián)系,并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中進行總結,確保提問內(nèi)容貼近生活,引發(fā)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對人生的思考,加深音樂和人文層次的理解。大學生思想成熟,經(jīng)驗豐富,選擇音樂欣賞教學課堂提問內(nèi)容時,不僅需要注重學生想象力的有效激發(fā),也需要加強學生對各類音樂的感悟,使學生能夠從情感上對音樂欣賞教學產(chǎn)生共鳴,不斷提升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因此,選擇課堂提問內(nèi)容時,音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變化,盡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音樂,促使音樂欣賞教學能夠達到預期效果。
比如,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向學生提問時,為了加深學生對提問內(nèi)容的理解,應選擇學生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到的各類音樂進行提問,確保學生們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中具有良好的求知欲,主動參加音樂欣賞教學活動,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感受不同類型音樂帶來的快樂,最終提升自身的音樂欣賞水平。
3準確把握提問時機
加強對音樂欣賞教學中提問時機的把握,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完成教學計劃的同時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準確把握音樂欣賞教學中課堂提問時機時,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及教學計劃的完成狀況進行有效選擇,確保學生能夠在欣賞音樂作品時能夠保持完整的體驗效果,對整個音樂作品有著自身的獨特體驗。同時,學生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審美體驗與音樂作品所表達出的意境密切相關,不同的課堂提問方式帶給學生的心理感受是有所差異的。因此,學生通過多次聆聽的方式欣賞音樂作品時,教師應把握好提問時機,待學生基本熟悉作品內(nèi)容時再進行提問,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提問方式引導下更好地領悟各類音樂作品內(nèi)涵,加深對這些作品的理解。
比如,在欣賞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這部弦樂四重奏作品時,學生初次聆聽中往往感受到的是作品表達出的悲傷與沉郁,往后將會感受到更多的哀愁。此時,學生的情感變化是復雜的。音樂教師應當在學生多次聆聽完整的作品后再向學生進行提問,可以使學生心理上與作品內(nèi)容產(chǎn)生共鳴,增強對這部音樂作品的切實感受,體會到弦樂的美妙之處。
4保持課堂提問方法的多樣性
音樂欣賞教學能否達到預期效果,與課堂提問方法多樣性有著密切聯(lián)系。結合當前音樂欣賞教學的實際發(fā)展狀況,可知其中存在著表面性提問、問題設計不合理等問題,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計劃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無法順利完成。同時,由于某些音樂教師在欣賞教學課堂提問中采用了懲罰性提問方式,以維持課堂紀律,可能會造成學生的緊張心理,間接地降低了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后續(xù)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部分音樂教師在欣賞教學課堂提問中選擇的提問方法單一,并未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因此,需要保持音樂欣賞教學中課堂提問方法的多樣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促使教學目標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得以實現(xiàn)。
比如,在欣賞《二泉映月》時,針對引子部分中的嘆氣,教師可以提出“能否去掉引子部分的休止符,為什么?”的問題,促使學生們能夠在欣賞該二胡曲的過程中進行必要的思考。這種逆問式的提問方式,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若采用比較式的提問方式,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欣賞《金蛇狂舞》、《春江花月夜》等音樂作品,體會這些作品問的不同之處,從而提高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中的分析與辨別能力。
5掌握非認知因素,靈活運用非言語行為
在開展音樂欣賞教學活動過程中,往往會誘發(fā)各種情感效應。像許多人共同欣賞同一音樂作品時,可能會產(chǎn)生群體效應,通過群體問情感信息的傳遞作用,促使每個人在情感上能夠產(chǎn)生共鳴。因此,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與學生共同欣賞音樂作品,與學生一起感受其中旋律的變化,使得學生能夠在潛意識中主動地聆聽音樂,積極回答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各種問題。這種非言語行為能夠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保持師生間在欣賞音樂過程中的情感交流。同時,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考慮自身良好的情緒、舉止行為等非認知因素,選擇合理的課堂提問方式,為音樂欣賞教學注入活力,加深學生對各類音樂作品的理解。
6結束語
綜上所述,靈活運用這些課堂提問策略,有利于提升音樂欣賞教學水平,保持課堂教學高效性的同時,可以為學生音樂素養(yǎng)、審美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因此,未來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及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制定出科學的課堂提問策略,不斷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促使學生們能夠享受到更多的樂趣,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具體要求。與此同時,制定音樂欣賞教學中的課堂提問策略時,也需要考慮各類影響因素及學生的各種需求,確保這些提問策略能夠達到預期效果,提高學生對各類問題高效處理的正確認識,保持師生問的良好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