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科勇
【關鍵詞】 物理教學;課外實驗;開展; 作用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1—0113—01
物理學由實驗和理論兩部分組成。物理實驗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活動,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是研究物理學的主要手段。要學好物理必須重視實驗,這一點師生都己認識到。但課堂演示實驗學生只能觀察,學生實驗又較少,所以課外實驗就尤為重要。課外實驗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實際要求,給學生布置的,讓學生單獨或幾個同學組成一組,找儀器材料,設計并獨立或合作完成的一些小實驗。課外小實驗隨時隨地可以進行,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可以使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瓶瓶罐罐當儀器”,不受實驗設備的限制;實驗過程較短,操作簡單,實驗成功率高,效果直觀明顯。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物理課外實驗的開展
1.成立物理課外興趣小組。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成立目標具體的興趣小組,如教具制作小組、課外發(fā)明小組、探索實驗小組等,引導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動手完成一些小制作、小發(fā)明。
如,在學習了“力”之后,讓學生根據(jù)二力平衡原理、力臂等知識制作出微型地球儀;在學習了“凸透鏡成像原理”后,讓學生制作簡易望遠鏡、小照相機等;在學習了“光的折射、反射”等知識后,讓學生想一想各國海軍潛艇的潛望鏡是運用了光的什么原理來制作的?然后讓學生討論,并指導學生利用玻璃瓶、塑料瓶、橡皮管、細繩等東西來制作潛艇模型,利用潛水艇的潛水與上浮來證實物體沉浮條件。這樣學生通過自己親手制作、使用、思考,既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技能,又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同時學生進行動手制作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有效探索的過程,能夠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學會分析、學會思考,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開發(fā)家庭小實驗 。 家庭小實驗作為課堂實驗的延伸,是把實驗搬回家,即是利用身邊方便易得的材料,設置一些簡單易操作的家庭實驗。
例如,在讓學生做了潛艇模型后,有興趣的學生在回家后就會利用一些小元件制作出更精美的潛艇模型,并展示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看。
3.定期開放學校實驗室。教師要對實驗器材的配備有清楚的了解,充分利用這些器材來開展實驗教學。定期開放學校實驗室,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機會,同時做好監(jiān)督管理工作,發(fā)揮實驗室的功能。教師只是監(jiān)督、幫助、指導學生,在學生做完試驗后檢查、驗收實驗器材、器具。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開展物理課外實驗的作用
1.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生對于物理課題特殊的認識傾向,就是學習物理的興趣。在課外實驗活動中,可充分利用學生剛接觸物理學科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引導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如,用一個較大的凸透鏡對著太陽光,在透鏡后面的亮點處,放一片紙,紙可被燒焦??吹竭@個實驗結果,學生們很驚奇,對相關的知識就產生了強烈的興趣,這些有趣的實驗把學生引入物理知識的海洋。
2.提高學生觀察事物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觀察是人們對自然現(xiàn)象在自然發(fā)生條件下進行考查的一種方法,是學生認識世界、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基礎。學生在進行課外實驗的時候,必然要多觀察身邊的事物,以及難以解釋的現(xiàn)象。觀察的過程中思考出問題了,就要去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要對所面對的問題進行全面的、深入的分析,了解問題到底出在哪里,這樣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對初中學生來說,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主要是指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和已有的經驗、能力,發(fā)現(xiàn)未知的問題,并進行思考和解決的心理素質。
4.加強物理和生活、生產、社會的聯(lián)系。物理中有的概念、原理比較抽象、枯燥,課后小實驗起到了聯(lián)系物理內容與日常生活的作用,使學生感到生動、有趣。
總之,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從實驗教學入手進行創(chuàng)新、探索教學的真諦,既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愛好,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能真正展示物理的魅力。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