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述
【關鍵詞】 教學任務;一堂好課;治學態(tài)度;語文味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1—0088—01
如今的語文課堂存在一些問題:一些教師由于忽視了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所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深入挖掘教材內(nèi)容,不懂得講求知識的整合,甚至舍棄了語文課傳統(tǒng)優(yōu)秀教學方法,舍本逐末,一味追求“高效”,刻意在教學設計上安排的內(nèi)容多、密度大、形式多、程序雜,只追求課堂形式的花樣翻新,場面熱鬧,導致扎扎實實的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訓練形同虛設,語文教學的任務無法從根本上得以實現(xiàn),語文課已失去了語文味。下面,筆者結合教學經(jīng)驗就語文課如何上出語文味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一堂好課應把語文教學的任務落到實處
語文課之所以失去語文味,究其實質(zhì),是教師在迎合某種需求,是在“脅迫”學生們進行課堂作秀,是在做給聽課的領導、評委和同行們看的,這是對學習的主體——學生的最大忽視。也許這些作秀的教師本身并不情愿這樣去做,也許他們是出于當前教壇的一種“大趨勢”下的無奈之舉。但無論如何,這些做法都是對新課標的一種絕對誤解。
面對這種局面,語文教師必須痛下決心,還課堂教學本來面目。教師應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去評價一堂課的好壞。怎樣的課才算一節(jié)好課?筆者以為:只要能把握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能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結合學生認知特點,最大限度地讓學生的學習欲望、求知欲望得到滿足,能讓學生盡情品味語言,感悟形象,學有所獲,不為形式所拘泥,能把語文教學的任務落到實處,那這節(jié)課就應是成功的。古人所謂的“功夫在詩外”與教師“好課在平時”應是異曲同工的效果,作為教師就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總結,教有所長,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教學特點和風格,這才是立足之本。
二、一堂好課不應對學生盲目稱贊
如今的課堂存在這種現(xiàn)象:對學生所有觀點、看法、體驗等不加評判,不辨曲直地一味肯定稱贊。如,對學生朗讀過程中的錯誤讀音、丟字落字、不良讀書姿勢等不加糾正,一句“想怎么讀就怎么讀”,讓學生放任自流。這究竟是愛還是害呢?《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個性和創(chuàng)造能力是有積極意義的,但尊重不等于盲目認可。課堂上,教師應認真對待學生的一切活動,嚴格要求,不放過學生的每一點錯誤,這才是對學生的負責。筆者曾聆聽過教育專家賈志敏老師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課堂上,他時時親切地叮囑學生:“字要寫工整,要坐直坐正?!逼渲?,對他糾正學生朗讀課文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個“一”字的讀音這一微不足道的小事印象頗深。記得當時一個學生在朗讀“母親一念完那首詩”這句話時,把“一”這個字讀成“yī”,賈老師馬上和藹地告訴那個學生,“一”在這里不能讀成“yī”,而讀“yí”。在隨后的課文朗讀中,賈老師特別注意指導學生對“一”這個字在不同語句中的正確讀音。細微之處見精神,在場師生無不為賈老師扎實深厚的語言文字功底所折服,無不為他嚴格認真、一絲不茍的治學態(tài)度而感嘆。
“才高為師,身正為范。”嚴謹樸實的治學態(tài)度無論是昨天、今天,還是將來,都應為每一位教師所推崇、所傳承。
三、一堂好課不應邯鄲學步,言目求“新”。
形式服務于內(nèi)容。一堂課到底采用何種教學方式,是要認真加以思考、推敲的。合作探究學習方法必須建立在學生有一定基礎的前提條件下。如果簡單地把合作探究學習當作時尚標簽來用,盲目照搬照抄,這是十分片面的、危險的。實踐證明,看似學生討論熱烈,合作探究氣氛濃厚,但實則是極少數(shù)優(yōu)秀學生的合作學習,大部分學生并未真正參與。這就從根本上掩蓋了學生存在的許多疑惑,掩蓋了許多深層次問題的研究解決,是注定要失敗的教學。
目前,國外已有的研究認為:“合作學習方式適宜于較為復雜或較高層次的認知學習任務,適宜于絕大多數(shù)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學習任務。另外,如果教學目標本身包含了人際交往與能力的培養(yǎng)的話,那么,就更需要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合作中學會合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這一觀點的提出,對于正確理解合作學習的真諦,并靈活地在課堂上加以有效運用是有所幫助的。
總之,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必須拿出一點勇氣和魄力,大膽走出當前教壇的新誤區(qū),必須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必須還語文課的本來面目,還學生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的自主權。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