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紅艷
摘要:《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闭n堂的互動交流作為調(diào)動師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一種方式,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相互促進,對課程目標的達成有重要的影響。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師生互動;語文教學
一般認為有效的課堂互動有雙向型互動、多向型互動、網(wǎng)狀型互動。課程標準指出,現(xiàn)代課堂要努力成為“動態(tài)課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教學,這就要求我們注意課堂的組織結(jié)構(gòu)模式。師生互動就是雙向型互動中最重要、最常見的一種。師生互動,是關(guān)乎課堂教學是否扎實有效、課堂教學效率是否高的大事。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師生互動,但是課堂是復雜的,會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當前,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課堂師生互動不夠理想的情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本文僅就師生互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類型及存在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一、教師精講
數(shù)十年來,不少語文教師,習慣于傳統(tǒng)的教學法,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照本宣科,傳統(tǒng)的模式教育觀占據(jù)了相當一部分教師的頭腦,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結(jié)構(gòu),導致學生習慣于被動的接受“滿堂灌”、“滿堂記”的“填鴨式”教學,這樣,教師越來越陷入困境,學生厭學,教師難教,如何把語文課上得有生氣有活力,我認為應提倡精講。葉圣陶先生指出:“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教師就要朝著促使學生“反三”這個目標精要地“講”,務必激發(fā)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那么,語文課究竟精講什么呢?我認為:
1.講重點 葉老說:“講讀課恐怕不限于逐句逐段地講,學生自己能理解的句與段,我認為就不必講,學生不能理解者要講,理解而不透者要講”。確定重點詳講部分的依據(jù)是單元提示、課文訓練重點。預習(或閱讀)提示中規(guī)定的教學要求,如教學《葫蘆僧判斷葫蘆案》時,緊扣重點“隨情節(jié)發(fā)展,通過對話描寫表現(xiàn)人物性格”設(shè)計一問――“賈雨村得到‘護官符前后的反映如何?”通過讀讀、想想、議議,圍繞“斷案――議案――審案”的情節(jié)分析賈雨村的性格特點,從而突出教學重點。
在文言文教學中,更致力于“精講”。每教學一篇文言文,我總是先讓學生“抄”、“讀”(即課文和注釋),在此基礎(chǔ)上,用“導、析”等方式來實現(xiàn)精講,講一詞多義,講古今差異大的詞,講虛詞用法等等。
2.講方法 呂叔湘先生提出:“要掌握教學的總原則是變被動為主動,學生要主動的學,教師要主動的教”,要“以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為主的原則”進行教學。基于此,我常教給學生“學習課文三步曲”,即怎樣迅速查字詞典,弄清詞語解釋以及歸納段意、歸納寫作特點、背誦課文的方法;如何作聽講筆記;怎樣復習課文。例如,教給學生記憶語文知識的方法―――數(shù)碼法。
二、在“讀”中互動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在于指引閱讀方向,指導閱讀方法,設(shè)計并組織各種方式的閱讀訓練,用點撥、誘導的方法幫助學生克服閱讀中的困難,而不是直接把自己閱讀所得教給學生,更不應以教師的講代替學生的讀。古人云:授之以魚,莫如授之以漁。教師要和學生一起閱讀,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分三步對課文進行閱讀。
第一步,課前通讀。在上課之前要求學生把下節(jié)課所學的文章通讀一遍,弄清要學什么,把不易看懂的地方先記下來。
第二步,逐句細讀。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仔細地逐句閱讀課文,把比較難懂的地方多讀幾遍,直至理解。
第三步,重點精讀。這也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來完成,且?guī)熒陂喿x中相互交流體驗。此時教師應列出提綱,明確應學習的知識點、重點、難點以及突破難點的關(guān)鍵,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在“讀”中師生的互動,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使他們積極動腦、動手,自覺主動地分析問題,解決間題。
三、樹立現(xiàn)代教學觀和正確的學生觀
教師的教學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堂中師生互動的有效展開。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賦予了教師太多的權(quán)威與不可侵犯性,忽視了學生的尊嚴與人格。因此,教師要建立有利于師生互動的現(xiàn)代教學觀念。教師和學生都具有獨立的人格,是平等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每一個學生都有著自己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和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需要教師的理解和尊重。
在課堂師生互動過程中,更要強調(diào)教師情感的滲透?;拥淖罱K體現(xiàn)就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教師自身情感的投入能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理解并把握自己的角色顯得非常重要,教師應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不管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成績差的學生,不論是性格活潑的學生還是默默無聞的學生,教師都應一視同仁,并且尊重學生的不同意見,善待和寬容學生,主動建立師生雙方相互信任、良好合作的關(guān)系,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chǔ)上,挖掘?qū)W生潛力,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互動教學中來。
四、教師指導下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表面上看與師生互動無關(guān),實則不然。學生的合作,并不是自由的合作,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的,可以說體現(xiàn)了教師預設(shè)的合作。在這樣一種多向型的互動中,老師退到了幕后。合作學習對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yè)本體知識,還要有其他的相關(guān)學科知識。第一,一定的組織和管理能力。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自控能力往往不足,這就需要教師進行管理或者培養(yǎng)管理者,否則小組合作學習就會雜亂無章,最后失敗。第二,教師要不斷學習,成為源頭活水。小組討論合作過程中會產(chǎn)生新的答案,涉及的面比較廣,教師在課前必須設(shè)想出現(xiàn)的種種可能,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指導。第三,處理課堂突發(fā)事件的能力。合作學習過程中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對學生的提問以什么樣的方式介入,既點撥學生又不打亂學生的合作,更不剝奪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總之,在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我通過對以上方法的運用,語文教學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多讀、精讀、巧練,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大有益的。
參考文獻:
張進青. 初中語文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建立[J]. 教育教學論壇,2014,(17):71-72.
(作者單位: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第一中學 3445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