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旭
摘要: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閱讀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和制約著一個人的聽、說、讀、寫等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因此,英語教學的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理解能力和應用語言的能力。
關鍵詞:閱讀能力;精讀;泛讀;閱讀習慣;文化意識
英語閱讀就是讀者利用相關的英語知識和非英語知識去解讀包含一定英語知識和非英語知識的閱讀材料。英語知識是指讀者英語語音、詞匯、語法以及篇章知識的總和非英語知識是指讀者英語知識以外的背景知識,即直接或間接獲取的知識經(jīng)驗的總和。閱讀訓練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大量獲取語言知識和大量運用語言的機會和條件,有助于鞏固和擴大詞匯、豐富語言知識、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可以訓練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通過課內外的閱讀既可培養(yǎng)學生對語篇進行分析、綜合并從中獲得信息的能力,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學會欣賞英語文學作品的美,通過自然滲透,陶冶學生良好的情操。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F(xiàn)代教育更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使學生具備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和策略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概括的順序進行閱讀。那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下面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jīng)驗方法,僅供參考。
一、上好閱讀課。
閱讀課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主要的教學目標,為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學習和掌握課文內容所涉及的語言知識(詞匯、句型、語法和習慣用法等),以及了解課文內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進而在閱讀方法、閱讀速度、閱讀技巧和閱讀理解的準確度和深度(閱讀欣賞)上得到提高。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F(xiàn)代教育更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要用各種方法教會學生“怎樣學”,使學生具備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要求, 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淺入深, 由表及里, 由具體到概括的順序要求閱讀。
二、注重指導,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1.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態(tài)。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很多困難,像生詞、長句、不同領域的專業(yè)知識等。教師要讓學生對困難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及時指導,及時幫助,多鼓勵,使學生樹立必勝的信念以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投入到閱讀中去。大量的研究證明了動機和態(tài)度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積極的態(tài)度和動機與外語學習的成就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教師要經(jīng)常強調閱讀的重要性,使學生明確閱讀目標,激發(fā)其閱讀動力,從而增強閱讀的自覺性,促進閱讀效率的提高。
2.養(yǎng)成定時定量閱讀的習慣。持之以恒的努力是取得各種成功的要素之一。閱讀同樣如此。我要求學生每天利用一定的時間(20-30分鐘)來閱讀。閱讀時間可以根據(jù)個人的學習進度、學習習慣來安排,既可以抓住零星時間見縫插針,也可以將閱讀時間固定在晚飯后、睡覺前,切忌三天打漁,兩天曬網(wǎng)。
3.指導學生做好閱讀筆記。為了檢查督促學生的閱讀情況,我對學生提出了做筆記的具體要求:把閱讀材料中的好詞好句或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摘抄下來,并進行朗誦。日積月累,閱讀筆記就變成了寶貴的資料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我組織大家每個月評出“最佳閱讀筆記”,陳列在班級的“讀書角”供大家交流學習,既鼓勵了閱讀方面出色的學生,也促進了相對落后的學生。
4.讓學生堅持寫書評、讀后感。外語學習態(tài)度與外語學習表現(xiàn)是一致的,學生的內心態(tài)度如何,唯有通過他們的學習表現(xiàn)去推知。閱讀態(tài)度的端正與否很難目測考核,也很難量化評價,它無法像硬性的作業(yè)那樣可以上交批改。那么如何防止部分較懶散的學生濫竽充數(shù)呢?除了不斷加強思想教育,我要求每個學生對所讀的材料作Summarize,對于所讀的文學故事寫出Book Review,并回答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ook/the story/the characters? 這樣就把軟性任務變成了硬性任務,促使大家認真閱讀,取得預期的效果。
三、鼓勵“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和創(chuàng)造性意識
目前的閱讀課堂已從傳統(tǒng)的“知識性”轉變?yōu)椤疤骄?、?chuàng)新性”課堂。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質疑”,激發(fā)學生敢于探究的精神。古人云:“學貴有疑”,“學則須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究的起點。教師對學生的置疑要提倡、鼓勵。另外,獲取書本知識不是唯一的目的,運用知識只是一般效用,知識的創(chuàng)新和生產才是創(chuàng)造財富。創(chuàng)造性人人皆有,但如果沒有適當?shù)臈l件,沒有激發(fā)它產生的催化劑,它就不可能釋放和表現(xiàn)出來。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不僅要提供給學生創(chuàng)造的時空,還要給學生添加釋放潛能的“催化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盡量回避“無暇深思的活動”,要像畫家一樣巧妙地留有“空白”。因為空白給人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間。閱讀課更需要這樣的“空白”,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常是在“空白”中體現(xiàn)與培養(yǎng)。
四、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
培養(yǎng)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當前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高中英語閱讀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與實用性于一體的好教材,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閱讀教學應結合教學內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語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因此,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以知識為載體,適時適度地滲透思想品德以及愛國主義教育。
只要方法正確,我們就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在知識爆炸的時代,為了較快地掌握信息,快速閱讀與準確理解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當我們給學生提供了有效、正確的閱讀方向、方法時,我們不僅能幫助學生從多方面提高閱讀和語言能力,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打開了多彩世界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