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明新
摘 要 對國內外探究性學習的發(fā)展應用進行歸納比較,同時對中學生在課程學習中運用探究性學習方式進行應用設計。
關鍵詞 中學生;探究性學習;網(wǎng)絡;信息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7)08-0121-02
1 探究性學習的概念
探究性學習的概念 探究性學習(Inquiry based science education),又名探究性科學教育。探究性學習中探究一詞的選擇經(jīng)過了反復的研究,確定為“探究”一詞,它和英文的原意更為貼切。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科領域或現(xiàn)實生活的情境中,通過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體驗感悟、實踐操作、表達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1]。探究性學習具體表現(xiàn)為學生的探索性和研究型學習活動以獨立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2],關注的是學生的主動探索、體驗,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被動接受性學習有本質的區(qū)別。
探究性學習的目標 經(jīng)過分析,將探究性學習目標分為以下幾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能力。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是主體,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這與傳統(tǒng)的接受式學習有本質的區(qū)別,在傳統(tǒng)接受式學習中的主體是教師。因此,在探究性學習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能力,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知道自己在整個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并且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創(chuàng)造性[2]。
2)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情感和學習能力。學生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有著充分的自主權,在整個過程中是學習的主體,問題被解決以后,學生會有自豪感、歸屬感,進而激發(fā)更強烈的學習欲望和學習動機。在一次次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也會變得更加自信、更加積極、更加熱愛學習,同時學習能力也會有所提高。學生想要展示自我、表現(xiàn)自我,從而會主動接受更多的問題,更加積極地去解決問題,再次提高學習能力,這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
3)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探究性學習是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受約束,可以自由想象,從而使自己的創(chuàng)造和實踐能力能得到最大的提高。傳統(tǒng)的接受式學習,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學生不能自由想象,受到教師的約束,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探究性學習為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使他們能夠獨立思索、勇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2 國內外探究性學習的應用發(fā)展及比較
探究性學習在美國的大、中、小學已經(jīng)成為一種積極有效的教與學策略與手段,其中尤以兩種模式比較普遍,即“以項目為中心的學習”和“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3]。以項目為中心的探究性學習是一種比較復雜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的學習方式,能夠體現(xiàn)學習者主體地位的學習活動。在這個探究性學習中,學習者可以討論交流、相互學習。以問題為中心的探究式學習,相比較而言,比較簡單,也是需要學習者自己去查閱資料,去解決問題。這兩種模式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要學習者自己去查找資料,自己去談論交流,從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在整個動態(tài)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處于主體地位,能夠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實現(xiàn)更好的自己。
我國的探究性學習起步比較晚,一直使用被動接受式學習,但是也在慢慢地往探究性學習方向發(fā)展,給學生更多的時間,不是教師一味地講,學生只負責聽,給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積極參加教學活動,這樣獲得的知識也更牢固扎實。另外,就探究性學習而言,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給學生很多自由,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自制力比較差,因此,探究性學習還是需要有教師的引導和指導。隨著網(wǎng)絡的發(fā)展,學生能夠獲得資料的渠道也多種多樣,為他們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
3 網(wǎng)絡探究性學習方式在中學生課程實踐中的應用設計
根據(jù)探究性學習的主體性、探究性、實踐性、互動性、過程性、超越性這些特點,以及中學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結合網(wǎng)絡的特點,筆者利用5E循環(huán)教學模式對整個應用進行具體設計。
5E循環(huán)教學模式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支撐建立起來的,它重點強調教師對學生進行先行知識結構框架的建構,培養(yǎng)學生應用已有知識架構主動去探尋知識內容和師生之間合作的能力。其教學模式包括吸引(Engagement)、探索(Exploration)、解釋(Explanation)、加工(Elaboration)和評價(Evaluation)[4]。
吸引 在建構主義中最重要的就是情境的創(chuàng)設,創(chuàng)設好情境,就能吸引學生,從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對課本、資料有很好的了解,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同時能夠提出有意義、難易適中的問題,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讓他們有解決問題的欲望。
探索 學生知道問題以后,自己通過網(wǎng)絡查找,詢問教師,查閱資料,自己進行分析探索,找到答案。這時候需要教師給學生留一些時間進行解答探索。在這個過程中還是需要教師進行必要的正確引導,不能使學生有完全的自由,以免偏離教學軌道,浪費時間。特別是進行網(wǎng)絡查找的時候,網(wǎng)上存在各種信息,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正確分析。
解釋 學生有自己的解釋以后,在課堂或者網(wǎng)絡上由教師組織交流討論,每個學生可以將自己的解釋與其他學生的解釋進行對比,找到不同之處,討論得出正確的解釋,從而實現(xiàn)問題的解決。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激動學習動機,同時會學到與人交流的技巧,還有團隊合作的精神,比一味的教師的教要學到的東西多,學到得深刻。此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自由,有利于他們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這也是探究性學習的目標之一。
加工 在討論交流之后,學生會得到一個更完善的解釋,然后將自己的解釋整理加工,將其他學生的意見進行整理,對問題進行延伸、擴展,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及應用。
評價 評價是一個很重要的步驟。首先讓學生對整個過程進行自我評價,即自我反思;其次是他人評價,從他人那里知道自己做得好的和不足的地方,對不足之處進行改正;最后是教師進行評價總結,問題得到解決,能夠使學生獲得成就感、自豪感,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4 中學生在課程學習中運用網(wǎng)絡探究性學習方式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由教師定學習步調 學生在進行探究性學習的時候,不能太自由隨意,也要聽取教師的指導意見,跟上教師的節(jié)奏。雖然是拋棄傳統(tǒng)的教學,但是也需要教師來主持整個學習過程。因為中學生畢竟還不成熟,有時候可能在自制力方面不是太強,可能會偏離課題,所以還是需要跟著教師的步驟。
學生要注意交流的方式 探究性學習還是以談論交流為主,學生不僅是和同學,和教師也要保持互動。因為教師知道的東西還是比學生多,學生還是要和教師學習。在和同學交流的時候也要注意方式,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同學,把自己的意見表達清楚,讓伙伴明白,認真聽取同學的意見和建議;其次要認真聆聽同學的解釋,虛心接受他們提出的不足之處,然后進行討論。
學生要靈活學習 自己在查閱資料的時候要認真仔細,多思考、勤動腦,不能敷衍了事,要對自己負責;還要學會變通,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查找,如詢問教師、查閱圖書、網(wǎng)絡搜索等,都是很好的渠道。
學生要學會對資料進行快速高效整理 中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普遍比較低,對知識的快速獲取、有效利用和整理分類的能力比較弱。在進行探究性學習的時候,學生要注意培養(yǎng)自己的這些能力,給自己規(guī)定時間,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快速找到問題的答案,即快速提取能力;還要鍛煉自己從大量的資料中快速提取對自己有用的資料,不在沒用的地方浪費時間。對自己找到的這些資料快速進行整理分類,使之有序,能夠一眼就看出來。
學生要打破陳規(guī),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 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不是太強,這就要求他們打破陳規(guī),擺脫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充分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有效途徑進行學習和思維創(chuàng)新。
5 總結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活動,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和學生要分工明確,正確運用這種學習方式。有位教育專家曾對學生諄諄教誨:“知識學到手了還不算成功,只有將它靈活運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才算完滿?!盵4]因此,要重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霞.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中能力的培養(yǎng)[J].吉林教育:綜合,2012(36):56.
[2]劉麗麗.FLASH課堂中實施探究性學習方法的策略研究[J].成功:教育版,2012(9):90.
[3]張穎.“體驗課堂”教學模式的特征及實施策略[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3(Z1):48-49.
[4]朱丹.國內外科學教學中探究型學習方式的比較[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