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宏勇
摘 要:小故事折射大道理,小問題能導致事物的質變,教學中的小細節(jié)也透視出一個教師的教學機智、教學智慧、教學水平。教師應在教學內容不變的情況下巧用細節(jié)出成效,巧用細節(jié)激興趣,巧用細節(jié)提升課堂的品質。
關鍵詞: 小學數(shù)學;添加;借助;激活;細節(jié)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7-002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012
英國詩人布萊曼說:“一朵花里窺天堂,一粒沙里見世界?!痹谖覀兊慕虒W中,課堂的一個細節(jié)可以體現(xiàn)出一個教師的智慧和機智,實力和水平。細節(jié)的變化折射出教師的課堂理念和實踐能力,下面的幾個教學實例充分展示了妙用細節(jié)的強大作用。
細節(jié)一:添油加醋法
企業(yè)的生產效率,主要是看在同樣投入,同樣時間內,看誰產出的產品較多,這就是企業(yè)的效率。同樣的道理,我們的教學也是需要投入,投入多,教學產出可能就多。所以我們教學時不僅要投入精力和時間,更需要智慧和情景或者原材料。有這樣兩個關于《數(shù)學梯形的面積》案例:
案例一:一位教師先引導學生復習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并引入新課。這是司空見慣的沒有任何障礙的傳統(tǒng)上法,接著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想辦法拼成以前學過的平面的圖形。這一過程雖然有打開學生思維的想法,可是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能夠有自己的看法。當老師真的發(fā)現(xiàn)學生已經討論出了自己想要的結論的時候,老師會很有成就感的表揚學生:“同學們說的好!”
案例二:教師讓學生說說對梯形已經有了那些了解?之后再讓學生利用手中的梯形(一個或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通過折折、剪剪、拼拼,看能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獨立操作后,進行交流。
學生的意見各異,思維得到了鍛煉,他們在交流的時候,臉上興奮不已,解題的思路和方法也是豐富多彩,學生的思維在這里碰撞出火花,學生的學習數(shù)學學的興趣被點燃。
兩個案例中,案例一課堂中教師能夠組織學生積極 討論,看起來是轟轟烈烈,實際上學生的一切行為都是在老師的奉命下。學生本質是奉旨辦事,新舊知識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以及其內在的原因,或者是學習新知識的價值意義,學生一概無從知道。教師設置的淺顯的活動本身,實際上窄化了學生思維空間,學生的思考只能是泛泛而談,大同小異。這樣的課堂說的不客氣一點就是七十年代的教學模式照本宣科。相反,案例二中由于教師準備素材中添加了不同的材料,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就多了,探究就會走向問題的深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質疑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本身就是讓學生對數(shù)學產生興趣的過程,所以“添加”細節(jié)法,就能使數(shù)學課堂高效,學生的思維活躍。
細節(jié)二:借助語文法
小學數(shù)學教學需要借“花”,這里的“花”,是學科之間的相同。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要借助一些藝術手法,例如:比較、比擬,或者是借助一些語文古詩、詩歌等方法,為教學錦上添花。
請看這樣一個別開生面、出奇制勝的教學案例:有一位老師在上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的《數(shù)學四則混合運算》說了這樣一段讓人感到溫暖的話:孩子們,假如今天你上街時看到一群年輕人和老人同時進商場的大門時,你覺得誰先進比較合適,這時就是平時最不說話的孩子都會爭先恐后的舉手回答:“老人先行,年輕人要給老人讓路?!爆F(xiàn)在,我們把年輕人比作是加減法,把老人比做事乘除法,那么四則混合運算中同學們說,先算加減還是先算乘除?學身體異口同聲: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好的很”,老師一邊肯定著學生的回答,一邊又出示了帶著括號的加減法,然后才是乘除法的題。學生先是一陣愕然,很快教室中一陣騷動,一個高個子孩子站起來說:“老師,校長年輕人的身上有先行通行證,所以現(xiàn)在是年輕然先行,然后才是老人?!卑嗉壷姓坡曀钠?,老師用眼神給了全班同學以自信。接下來的課堂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教師給出的十幾個練習中,只有個別一兩個學生馬虎出錯,其他學生對這一問題掌握的相當不錯。這樣就是借助比喻出奇效。
還有這樣一個機智的教師,在上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分數(shù)的大小比較》時,1/3和1/2在比較大小的時候,他說今天奶奶過生日,一家五口人,他買了兩個大大的蛋糕,先是把一個蛋糕分成兩份,接著把第二個蛋糕分成了三分,假如你是這一家的唯一掌上明珠,你選擇哪一塊蛋糕?一個孩子自告奮勇的回答,假如在我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知道我的最愛是蛋糕,所以我選擇第一塊蛋糕的一半,也就是1/2,這一塊比較大,我想奶奶最疼我,所以奶奶一定也是這樣想的??墒橇硪粋€學生卻怯生生的站起來說,老師,我選擇第二個蛋糕的三分之一,這一塊比1/2要小,我想讓爺爺奶奶多吃點。老師聽后欣然問道,誰會講“孔融讓梨”的故事?學生一下子明白了。一個學生說,老師1/2比1/3大,我們都要把大的蛋糕讓給家中的壽星奶奶。一個故事把數(shù)學與感恩教育融為一體。
細節(jié)三:激發(fā)想象法
小學數(shù)學中如果能抓住學生想象的翅膀,數(shù)學課堂依然是精彩紛呈,活力四射。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的教材中有《直線和線段》。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理解直線的無限性。對于只有七八歲的孩子來說,無限就是一個極為深奧的概念??墒且晃焕蠋熓沁@樣上的,他說,我么在紙上畫,接上在桌子畫,然后繼續(xù)畫在教師地面,最后走出教室來畫。這樣學生的想象力就會得以開發(fā),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可以畫到地球的邊緣。其他同學嘩然大笑,并表示同意。這樣學生在想象中理解了“無限”。
總之教學細節(jié)決定教學的成敗,折射教師的教學水平的高低,希望我們的小學數(shù)學課中能夠在精耕細作中出效果。
參考文獻:
[1] 嚴宇宏.微雕課堂:教學的細節(jié)功夫[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5.
[2] 梁培斌.激課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 (12) :50-52.
[責任編輯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