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維強
【摘 要】化學教學的高效課堂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教學的高效性包括如: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教學的高效性是衡量課堂教學的重要指標,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無進步或者發(fā)展。
【關鍵詞】化學教學;高效;興趣;溝通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其指導思想歸納起來就是兩個減輕兩個提高: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提高教師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益,最終達到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培養(yǎng)學習興趣,才能打造化學教學的高效課堂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力求去探索它。但興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在于后天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的每一堂課都應精心設計,并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結合教學,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高化學教學的高效性。
1.巧設實驗,引發(fā)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激烈奇幻、生動鮮明的化學反應現(xiàn)象很容易吸引住學生。
如“清水變牛奶”、“水火相容”、“魔棒生煙”等有趣的實驗都直接反映出物質的性質或物質間相互反應,能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但很多課時沒有實驗,不能充分發(fā)揮化學課實驗教學的優(yōu)勢,怎么辦?我們認為絕大多數(shù)課還是可以想法設計實驗。例如在講“燃燒和滅火”時,教師先演示“燒不壞的手帕”實驗(實驗: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與水以1︰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輕擠,用兩只坩堝鉗分別夾住手帕兩角,放到火上點燃,等火焰減小時迅速搖動手帕,使火焰熄滅,這時會發(fā)現(xiàn)手帕依舊完好如初。原理:燃燒時,酒精的火焰在水層外,吸附在纖維空隙里的水分吸收燃燒熱而蒸發(fā),手帕上的溫度達不到纖維的著火點,因而手帕燒不壞)。本實驗對沒有此知識的學生來說必充滿無限的神奇,如果以此實驗引入本課,勢必會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我們也會順利的把學生帶人課堂。
2.啟發(fā)思維,強化學習興趣
巧設實驗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如何使學生的興趣保持并發(fā)展下去呢?這就要求教師用藝術化的語言啟發(fā)學生思維,這樣才能強化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授緩慢氧化不同于燃燒時,可以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生活實際:菜刀過一段時間不用,會慢慢生銹,這是為什么?為什么抹了油的菜刀不容易生銹?菜刀在干燥的空氣中還是在潮濕的空氣中更容易生銹?待學生回答后告訴學生緩慢氧化發(fā)生在不同的條件下會有不同的結果。再根據(jù)堆積的潮濕柴草易發(fā)生自燃來說明緩慢氧化與自燃的關系。緩慢氧化是物質自燃的前提條件。自燃是緩慢氧化可能引起的一種結果。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緩慢氧化都會產生自燃。例如,鐵生銹就屬于緩慢氧化,但它不會自燃。由此,又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鬼火”,也是由自燃引起的,使學生們進一步相信科學,破除迷信,并解決了生活中的一些困惑。
3.拓寬知識,發(fā)展學習興趣
人的興趣是推動人們去尋找知識和從事活動的心理因素。學生一旦發(fā)現(xiàn)學過的化學知識能解決許許多多的實際問題,學習化學的欲望便會愈來愈強烈。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適當拓寬化學知識來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初三化學第七單元課題一“燃燒和滅火”時,在本課之后補充關于火災時如何自救的閱讀材料。材料中,有詳細介紹火災的分類,面對各種火災,人們應如何自救?如何滅火?有了相關的閱讀材料,我想這種災害的損害不會消失,但至少會降低。再把上海商學院學生宿舍火災事件,放在課堂上,讓學生們討論:如果你們遇到了火災,應該怎么樣去逃生、自救。通過這樣的討論,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既達到拓寬了化學知識,又發(fā)展了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目的。
4.精心設疑,激發(fā)學習興趣
好奇心是學生的天性,在教學中要以設疑巧妙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講授“溶液”一節(jié)時,老師一上課就問學生:“你們在家里做過‘酸辣湯嗎?”學生馬上會想,學化學與做“酸辣湯”有什么關系?當學生迷惑不解的時候,老師便通過實驗講透了溶液的概念。學生們在實驗的現(xiàn)象中和老師提問中產生興趣,又帶著疑問探究知識,樂在其中,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又為后續(xù)課程打下了埋伏,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加強情感溝通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打造化學教學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
情感溝通就是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細心人,在教學中注意捕捉學生的一言一行,哪怕是一個最細微的眼神,一個最細小的動作,也不要輕易放過。在課后交流時,要把課堂捕捉到的信息用個別交談、課外活動、集體交流等方式發(fā)送給學生,與之進行坦誠對話,使學生覺得教師可信、可親,這樣,在學習當中,學生就會自覺不自覺地由喜歡老師轉而喜歡老師上的課,學習興趣就會不請自來了。這種潛移默化的情感作用是建立在教師對學生的深刻了解與交流基礎之上的。
教師應該首先尊重、理解學生,承認學生的差異,關注學生的需求和情緒上的變化,給與相應的關心,并在與學生的交往中以自身的言行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古人說:“親其師,信其道”,有了良好的感情上的溝通,才能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讓上課既緊張又松弛,有張有弛,使學生不但學到化學知識,而且得到愉快的心理滿足,才能確保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三、提高課堂效率,是打造化學教學高效課堂的根本保證
保證化學教學的高效主陣地應該是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關鍵在于三個方面,即教學的準備、教學的實施和教學的評價。
1.教學準備包括
(1)指導學生做好預習,比如:提醒學生在課前將本節(jié)知識瀏覽一遍,將重點和難點做好標記。也可以弄幾個思考題,幫助和督促學生做好預習。
(2)“備學生”:即在確定上課思路及內容前要充分考慮本班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原有的知識基礎,顧及到各個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使教學內容有效地貫徹實施。
(3)“備教材”即備課時嚴格參照化學課程標準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課程目標,充分挖掘各種資源,以夯實“雙基”知識為主,拓展實用性和探究性。
2.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把學生要學的知識設計成若干問題,且問題的設計要由淺入深
先把課標上強調的基礎知識點讓學生能自己獨立解決或合作解決,使學生能以一種輕松、自然的心態(tài)進入到后續(xù)學習中,學習效果就會事半功倍。遇到比較難的章節(jié),先下發(fā)學案,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抓住重點和難點,提高聽課效率;課堂上多給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而不是被動的做聽眾;鼓勵學生的筆記要有“個性”,既不要求學生的筆記按照板書一字不漏的照抄,而是根據(jù)自己的掌握情況,隨時標注出難點和體會。
3.教學的評價應圍繞教學的有效性展開
評價要有效、有度,要關注學生的需要與狀態(tài)。所謂“有效”,就是表揚要適得其所,要關注學生的需要與狀態(tài),使表揚真正起到激勵與促進的作用。該表揚時,慷慨真誠;不該表揚時,守口如瓶。所謂“有度”,就是要掌握表揚的分寸,不任意夸大學生的優(yōu)點。
在實行課程改革、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尤為重要,這其中蘊含的科學原理和方法值得我們不斷探索。只有通過培養(yǎng)學習興趣,加強情感溝通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效率,才能真正打造化學教學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