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軍
摘 要:數學學科作為基礎學科,決定了它在素質教育中具有較高的地位。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使學生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來學習數學,感受現實生活中數學的樂趣,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魅力。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重結果、輕過程,已嚴重脫離兒童生活實際。這種教學方法導致相當一部分小學生對數學厭學、棄學。建構主義數學觀認為,數學是一個活的、動態(tài)的、開放的數學活動。因此要改變這種局面,小學數學教學應該由“封閉課堂”走向“開放課堂”,走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道路。
關鍵詞:素質教育;生活經驗;教學生活化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內涵
“生活化”旨在引導學生對客觀事物數學化,使之完成數學知識的再認識,將已有的數學知識與學生已取得的生活閱歷銜接起來。而數學“生活化”教學就是從現實生活世界走向客觀理想構成基本的數學概念、規(guī)律、定理的世界,即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處理實踐效果,進而獲取新知識,感受數學的價值和作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始終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中有生活,生活中有數學,真正把數學與生活進行有機的銜接。
二、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接觸
陶行知論述“生活即教育”的精辟見解:“‘生活即教育即‘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時必須學會從生活中取材?!?/p>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走進生活,親身實踐。例如,對于概率內容的學習,可以把4個黃乒乓球和5個白乒乓球放在一個口袋里,先讓學生預測摸出的什么顏色的乒乓球可能性大,再讓4-5名學生進行實際摸摸,確定結果是否與預測的一致。這樣的設計,既便于教師組織教學,也利于學生進行操作。
三、搭建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的橋梁
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聯系的途徑是多樣化的,那我們應該搭建什么橋梁來融洽兩者的關系呢?下面從三個方面來淺談實施策略。
(一)數學教學內容生活化
新課程要求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學中,應注重對教材的延伸,將教材與社會生活結合。在教學中,教師要轉變“以教材為本,忽視學習主體”的老觀念,充分挖掘小學生的生活閱歷,靈活使用教材。例如,在教學“分數運用題”時,教師利用就近資源:本班生中男、女生人數的關系設計教學:我校六年級有男生22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數占女生人數的幾倍?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幾分之幾?男生人數是總人數的幾分之幾?女生人數是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等等”以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時,讓學生感到生活中有原汁原味的數學素材,即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有助學生構成數學思維。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于是在生活中更主動地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小學數學中,數學應用于現實的例子很多,如學習了“長方體的表面積”后,學生計算粉刷自己所在教室的總面積;學習“圓”后,學生測量、計算大樹的直徑與橫截面的面積及花壇的周長、面積等;學習“百分數的意義”后,對一些數據可以對比、分析,了解更多的信息等。這些活動大多可以在數學實踐活動課上進行。
(二)數學教學過程生活化
俗話說得好:有了流淌的“活水”,還需要把 “水”巧妙順利地引進“田”中,這個過程就需要師生的共同合作。
課前準備是授課的必經階段,這一階段非常重要,有了這樣第一手真實的生活素材,教學當中學生容易接受。例如,在教學《圓柱的認識》時,教材中“圓柱的高是指圓柱的上下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短短一句話。此定義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因此,我們在教學之前,不能僅僅停留在課本的表述上,要結合生活現實,作適當的整合。例如,拿出硬幣、鉛筆、水杯、鋼管子等圓柱形的實物,啟發(fā)學生,在生活中,圓柱的高除了有“高”這個概念,還可以用其他的語言來表述:硬幣的“厚”即為高;鉛筆、鋼管子的“長”即為高等。這樣一改以往的死板的數學教學,學生摒棄了平時對周圍事物熟視無睹的心態(tài),帶著好奇,他們會為自己無意的發(fā)現而驚喜,這往往又激發(fā)了他們的強烈求知欲望,去探索,從而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
(三)數學教學手段生活化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如果教學只通過語言文字來說教,勢必是一堂死氣沉沉的課,其課堂氣氛導致課堂上教師說教師的,學生做學生的,這樣的課不是成了催眠課嗎?教師采用圖片、生活物品、現代教學媒體來進行教學,這方法適合所有地區(qū)的數學教學,利用這些工具激發(fā)學生探索欲,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彌補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感知距離。
總之,教學的生活化是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愉快、又富有刺激性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從應試教育中脫離出來做生活的主人,使之感受現實生活中數學的樂趣,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顧文會.讓小學數學教學根植于學生生活[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1(8).
[2]常鑫.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校園英語,2014(11)
(作者單位: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白音套海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