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玲
摘要:有效提問是相對"低效提問"和"無效提問"而提出來的,它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有效的問題,二是有效提問的策略。具體是指通過師生課堂中的提問與回答,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通過學生自己的分析與討論及期間的師生互動,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實現個體的充分發(fā)展。本文旨在借助一些生物教學實例探索在教學中如何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提問;有效性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193-01
1.目前高中生物課堂提問中常見的問題
在當前的高中生物課堂提問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些問題:
1.1從不提問或很少提問。一些教師習慣于傳統(tǒng)的滿堂灌教學形式,注重對知識的傳授,忽略對學生智力的開發(fā)和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從不提問或很少提問,從上課講到下課,始終由自己唱主角,學生只是聽眾和觀眾,完全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1.2無效性提問。不假思索,簡單提問,像哪些"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一類毫無啟發(fā)性的口頭禪問題充斥課堂,一節(jié)課問題貫穿始終,由"滿堂灌"變成"滿堂問",學生情緒高漲,課堂氣氛活躍,但學生無暇思考,更談不上深刻理解,表面上是提問,實際是灌輸。
1.3小范圍提問。提問不面向全體學生,只憑自己的喜好提問少數學生或好學生,很少提問差生,這樣失去了反饋真實信息的作用。
1.4提問不明確。問題表達含糊,甚至不知所云,讓學生無法理解其真實意圖,無法回答。
1.5懲罰性提問。課堂中發(fā)現個別學生不專心便突然發(fā)問:"xxx,剛才我說了什么?"問題的提出對教學的本身和其他同學而言沒有實際幫助,僅為規(guī)范課堂紀律而問,這反而可能導致課堂氣氛不融洽。
2.有效提問設計的原則
2.1準確性。提問必須具體鮮明,切忌含糊不清,讓人不知其義,無法回答。例如,在對胚胎早期發(fā)育小結:一個新生命的起點和開端在哪里?這比較準確;如果換一個問法:一個新生命發(fā)生在哪里?這就很容易造成誤解和錯覺。
2.2科學性。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所提問題,既要符合事實,又要對學生的思維具有啟發(fā)性和深入探究的意義。
2.3公平性。有效提問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教師應當用問題表明他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全體學生而言,他們都明白將被平等地提問,并為此作好準備。
2.4時效性。有經驗的教師,善于抓住時機,把握火候發(fā)問,既有知識的運用延伸,又有情感意志和理想的升華指導,往往在特定的時間和背景下產生意想不到的提問效果。
2.5適度性。問題不宜過多或過難,要掌握好數量和難度的"度"。多則濫,學生疲于應付,不利于深入思考;難則畏,學生懷疑自己的能力,進而喪失信心。
3.生物課堂有效性提問的策略
3.1控制問題數量,提高問題質量。沒有質量的數量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對一些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問題或回答"是"或"不是"的問題盡量少提問或不提問。能一個問題解決的就不要貪多,在問題的質量上下功夫,努力用二、三個能體現目標、突出重點的問題,解決一節(jié)課的核心任務。比如學習免疫調節(jié)后,提出:(1)機體在初次受到抗原刺激后,為什么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產生抗體?(2)在第二次接觸到同一抗原后,為什么在短時間里能產生更大量抗體?兩個問題,即包含體液免疫的主要過程,體現出本課的脈絡,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核心知識。
3.2控制問題難度,注意問題坡度。所提的問題,不宜太易或太難。太易,失去提問的價值;太難,則喪失解決問題的信心。數學家希爾伯特的話很有啟發(fā)意義,:"適當難度的問題應該成為人們揭示真理奧秘征途中的路標,同時又是人們在問題獲得解答后的喜悅感中的珍貴紀念品"。這句話啟示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程度做到難易適度,同時要注意把握好提問的時機,要問在學生"應發(fā)而未發(fā)之前",問在"似懂非懂之處",問在"無疑有疑之間"。俗話說:問要問在點上。這個點,就是學生的思維由"未知區(qū)"向"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轉化點,也就是知識的增長點。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問題要有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由形象到抽象,使學生的思維由"問題——問題的解決——新問題的產生"層層遞進,將復雜的問題分解為一系列問題串,解決起來自然容易許多。
3.3掌握提問技術,優(yōu)化提問方式。
(1)提問要注意態(tài)度、語氣。要使學生感到是老師對他們的關心與信任,學生才敢闡述自己的觀點。
(2)能容忍學生的錯誤和不同的觀點。不能以自己預先設計好的答案來要求學生的回答,要在辨析學生答案正確性的同時,迅速整合其中的有益信息,相應調整自己的預先答案。
(3)學會等待。有效的問題需要必要的時間等待,因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是需要時間思考的。恰當的等待,既促進了學生的思考,也體現了教師對學生能力的信任。
(4)及時評價,客觀公正。正確的回答,及時肯定、表揚,并指出回答的關鍵點;如果回答失誤,通過分析和遞進提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樹立學生的信心,保護他們的積極性。
總之,有效的課堂提問是教師綜合素養(yǎng)及教學機智的具體表現,是源于教師、學生、設備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個有效的問題,猶如一顆投向平靜水面的石子,可以在學生的腦海中激起陣陣浪花。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善問"、"巧問",,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充分發(fā)揮提問的作用,必然就能催生出高效的生物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