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文莉
摘要:美術基礎教育是高校美術專業(yè)教學的重點。當前隨著高校擴招,高校學生的美術基礎情況愈發(fā)令人擔憂。扎實的美術基礎是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美術專業(yè)的前提和基礎。學生在基礎美術學習中應當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嫻熟的繪畫技巧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本文分析了高校美術基礎教學的內容和作用,探究了高校美術基礎教學的措施。
關鍵詞:高校 美術 基礎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J2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5-0143-03
在當前高校擴招和各種美術輔導機構遍地開花的形勢下,許多高中生為了能夠以美術特長考入大學,紛紛進入速成強化培訓機構學習美術技巧。然而,這樣的學生的美術基礎薄弱,且被僵化的教育模式限制了思維,形成了不良的繪畫習慣,這些都會對學生未來的美術生涯造成極大的障礙。當前高校應當更加重視美術基礎教學,拓展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發(fā)展。
一、高校美術基礎教學的內容
美術基礎教學是高校進行美術教育的重要內容。只有打好基礎,學生的美術水平才能夠穩(wěn)步提高。如果沒有扎實的美術基礎,學生在進一步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就會遇到一些障礙,且隨著學生學習的不斷深入,美術技巧提高的障礙也會越來越大。因此,高校應當重視美術基礎教學工作,并把美術基礎教學放到美術教學的突出位置。隨著高校的擴招,越來越多的學生有機會進入高校深入的學習美術專業(yè)的知識,但是學生在入學時的美術基礎存在較大差異,這時高校就需要針對這一情況探究如何更好地開展美術基礎教學的工作。傳統(tǒng)的觀念認為美術基礎就是指繪畫的基本功,即自然描摹的能力和繪畫的相關技能技巧。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文化也越來越趨于多樣化和個性化,單純的繪畫技巧和臨摹能力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的需求。當前的美術基礎應當包括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繪畫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高校的美術基礎已經不能僅僅局限于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更要重視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高。
二、高校美術基礎教學的作用
接受良好的基礎美術教育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良好的美術教育更加注重學生個人興趣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才愿意去深入思考、探究美術的秘密,才能夠沉下心來潛心作畫。當前許多高中學生為了順利通過美術專業(yè)考試,進入心儀的大學學習,往往急于求成,在高中階段參加一些業(yè)余美術輔導機構的高強度速成美術訓練。這種美術輔導機構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但學生的美術基礎極為不扎實,且這些機構傳授給學生的部分技巧不僅不會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還會使學生養(yǎng)成不好的繪畫習慣,這會給學生未來深入學習美術知識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這些美術輔導機構僵化、模式化的教學方法也制約了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學生在反復的臨摹與死記硬背中思維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學習的興趣也被抹殺。不良的學習習慣和僵化的思維都會對學生未來的美術學習形成極大的障礙。
良好的創(chuàng)造力更是優(yōu)秀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的源泉。在當今形勢下,僅靠出色的臨摹技術是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的需求的,美術不同于攝影,它不僅需要還原事物的本來面目,還需要根據事物的實際情況進行藝術化、抽象化的創(chuàng)造,這正是所謂的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基礎美術教育中對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和進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次,基礎美術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扎實的美術技巧,養(yǎng)成良好的繪畫習慣,而這些能夠使學生受益終生。以美術的基礎——素描為例,素描是美術專業(yè)學生需要掌握的最基礎的學科。素描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和造型能力,學生只有掌握了扎實的素描技巧才能夠在未來進行油畫、國畫等藝術方向有更好的發(fā)展。如果學生沒有扎實的素描功底,那么他就無法將自己頭腦中好的想法表現出來,即使學生具有超凡的創(chuàng)造力,但是受到繪畫基礎的限制,作品也會失去其應有的專業(yè)性。最后,對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美術基礎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才能明辨美丑,畫出具有美感且富有內涵的繪畫作品。學生在接受基礎美術教學時,需要了解西方美術史等知識,這些知識一方面為學生未來的繪畫提供了方向,另一方面也豐富了學生的藝術底蘊。
三、高校美術基礎教學的策略
(一)拓寬學生的知識結構,重視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良好美術基礎的首要表現是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理論水平。常言道“功夫在畫外”,對于同一個事物,對于同一幅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表現方式,而這些差異就源于不同人的文化底蘊和理論水平。許多學生在進行美術學習時僅重視繪畫技巧的提高,而對于人文基礎的提高和理論水平的積累不足,這就導致學生的作品缺乏靈魂和內在的精神,作品僅停留在表面卻沒有內涵。因此,高校美術教師應當加強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拓寬學生的知識結構。教師要幫助學生系統(tǒng)了解西方美術史的發(fā)展歷程,向學生介紹并欣賞中外名家的優(yōu)秀作品。教師可以每周指定一個專題,帶領學生欣賞和了解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經典作品,使學生對于美術領域內的名家、大家及著名作品有一定的了解,開闊學生的眼界。
在學生對于美術領域的專業(yè)性、基礎性知識有初步的了解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為每個小組設定一個主題,由小組成員通力合作在課余時間搜集相關的資料,深入探究整理,并在課堂上向其他學生進行展示。如教師指定主題“畢加索及其作品”,然后學生通過搜集資料后介紹畢加索是現代藝術的創(chuàng)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然后介紹畢加索的生活背景、作品的藝術風格等。然后展示畢加索的作品《亞威農的少女》《格爾尼卡》《赤腳的女孩》等等。這一過程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又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了拓展。
此外,教師還要鼓勵不同的學生跨方向了解其他專業(yè)的相關知識。高校課程的設置割裂了美術專業(yè)之間的關系,國畫專業(yè)的學生僅了解國畫的相關知識,油畫專業(yè)的學生僅了解油畫的情況,這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應當為美術專業(yè)的學生增設更多的人文方面的課程,并允許學生跨方向選修其他學科的課程,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掌握更豐富的知識和繪畫技巧。
(二)創(chuàng)新美術教育形式,開展課外美育活動
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而應當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從生活中尋找教育的靈感,帶領學生在課外活動中感受藝術的美。教師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帶領學生到博物館、藝術館觀看畫展,并在欣賞畫展的過程中向學生介紹美術基礎知識。學生在教室中學習難免會產生厭煩心理,而在戶外觀看畫展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藝術靈感,開拓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對于美術有新的感悟。在展覽結束后,教師可以讓每名學生寫一篇心得,記錄下自己在觀看展覽時的感受,或者在展覽中看到的印象最深刻的作品。這就會使學生在欣賞展覽時更加認真并用心的思考,從而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成。教師還應當多鼓勵學生參加人文類的講座與學術論壇,多舉辦一些學術沙龍、讀書交流會等等,鼓勵學生多參與一些課外的活動,使學生的視野不局限于校園,使學生的思維在交流與碰撞中得到發(fā)展和提升。
在學生的基礎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戶外寫生,教師可以讓學生細心觀察生活中的點滴,并根據生活中的場景完成一幅作品。這種活動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讓學生在教室練習、作畫,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思維也被禁錮在了課堂之中。而將學生帶到戶外寫生能夠放松學生的心情,輕松的環(huán)境能夠使學生的頭腦更加靈活、思維更加清晰,同時輕松的戶外環(huán)境也是靈感產生的重要基礎。
(三)構建開放式課堂,科學的評價學生作品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主要在課堂上“教”,學生在下面被動的“學”,這種教學方式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也割裂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師不知道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只是根據自己的備課內容和自己的想法進行教課,這就導致了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和課堂效果的不佳?!皫煾割I進門,修行在個人”,對于美術這一學科來說,教師僅僅扮演著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美術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悟性和靈感,教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后,需要學生反復的思考、體會,將所學知識內化。只有學生充分理解并體會了所學知識后,才能做出好的作品。僅靠被動接受教師課上講解的知識是無法學好美術的。因此,教師應當轉變教學模式,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法,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繪畫技巧,更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啟發(fā)學生的心智。
此外,教師要重視對于學生的評價,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是學生前進和發(fā)展的方向。長期以來,教師過于重視對于學生繪畫技巧和繪畫能力的評價,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對學生思想觀念的評價。教師往往將學生繪畫技術是否熟練,繪畫作品是否準確作為評價一幅作品好壞的標準,然而這種評價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教師如果過于重視學生在繪畫中技巧的運用,學生就會不自覺的忽略繪畫中情感和思想的表達,那么學生畫出來的東西就是一個死板的作品,缺乏靈氣。因此,教師既要重視學生繪畫的技巧,更要重視學生繪畫的內涵和所要表達的精神氣質,在評價時要將這兩個因素充分權衡。藝術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對錯,教師在評價時要以鼓勵為主,既要使學生看到自己的問題,又要充分的激發(fā)學生的潛力,使學生能夠改正自己的問題,不斷進步。
四、結語
總之,高?;A美術教育是高校美術專業(yè)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師必須清楚的認識到當前高?;A美術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人文素養(yǎng)、繪畫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三方面來提高學生的基礎美術水平,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美術繪畫習慣,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得到拓展,了解到豐富的美術知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審美水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幫助學生打好繪畫的基礎,使學生能夠運用扎實的繪畫技巧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時,教師要通過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繪畫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志鵬,胡璋.獨立學院美術基礎課程教學淺析[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 (19):45.
[2]李軍.高校美術造型基礎課訓練方式的探索與拓展[J].新校園(理論版),2013, (04):106.
[3]徐建榮.美術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