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旭++趙洋毅
【摘要】公共選修課程設置的目的是為了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期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本文就公共選修課在教學上存在的問題,以城市林業(yè)概論公共選修課為例,提出具體的改革措施,更好地提高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
【關鍵詞】公選課 多樣化考核 開放式教學
【資助項目】西南林業(yè)大學林學品牌專業(yè)建設項目資助。
【Abstract】public elective curriculum aims to broaden students knowledge,cultivate a variety of skills of the students,so a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development.In this paper,the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in the teaching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of urban forestry,for example,the specific reform measures to bett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Keywords】public elective courses,diversified assessment,open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S73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029-02
城市林業(yè)是一門發(fā)展迅速、前景廣闊的邊緣性科學。它是由林學、園藝學、園林學、生態(tài)學、城市科學等組成的交叉學科并且與景觀建設、公園管理、城市規(guī)劃等息息相關。內容涉及廣泛,但以城市森林培育、經營和管理為核心和重點。
公共選修課是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精神相結合的通識教育課程,是學科交叉與綜合背景下的寬口徑專業(yè)教育和個性化培養(yǎng)的課程,它有利于學生自主性學習,有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興趣的培養(yǎng),以及文化素質、身心素質、科學素質等綜合素質的提高。目前全國實行學分制高校中基本開設了全校性的公選課程,公選課作為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滿足學生不同興趣需求,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等方面均有積極的作用。但是,當前高校公選課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如何提高公選課的教學質量,讓公選課成為教師愛開愛教,學生愛選愛學的課程,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F(xiàn)結合實際,談談在提高公選課教學質量方面的思路和做法。
一、分析學生心理,糾正錯誤認識
學校開設公選課的目的是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學生選課目的主要是為了修夠學分,按時畢業(yè),這樣就造成了學校開設公選課的目的與學生選課的目的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學生在選課時僅僅根據課程名稱來猜測課程內容、性質,同時網上選課系統(tǒng)提供學生的有關待選課程的信息比較少,致使學生盲目選課,很多學生選課后發(fā)現(xiàn)與自己預想的相差較遠,就會影響其上課的積極性,導致出現(xiàn)逃課、混課的現(xiàn)象。另外,學生對公共選修課缺乏正確的認識,自身不夠重視,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甚至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認為公選課不重要,只要混到學分就行;有的根本選都不去選,讓同學幫忙選了就行,一學期下來,就連上課的時間和地點都沒弄清楚,到考試時才露面;有的雖然進入了課堂,但缺乏自覺主動做筆記的意識,沒有同教師主動交流的欲望。這種不良的心態(tài)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糾正,將會影響周圍的同學。
上面談到的學生對公選課的錯誤認識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究其原因,正確引導,教師在這方面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公選課對教師在教學管理、學科知識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教師本人對待公選課應該像對待必修課程一樣重視。由于公選課不容易找到合適的教材,教師需要認真?zhèn)湔n、閱讀和積累大量的資料,不要使用內容陳舊的教材。在第一堂課上,教師要認真講解如下幾個方面:公選課的重要性、學習好這門課對學生有什么好處、學生怎樣進行這門課的教學,學了以后有什么樣的收獲、老師對這門課程學習的理解、教好這門課程的決心、會采取什么的方法進行教學。這樣看似很平常的講解在無形中感染了學生,學生在心理上會感覺到老師對公選課的教學是很重視的。這樣,第一堂課就讓學生改變對公選課的錯誤看法,為以后的教學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改革教學方法,實施開放式教學
開放式一個相對的概念,指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寬松、自由甚至超出常規(guī)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在公選課上,可以試行師生角色互換。由主講教師向學生推薦一些問題供學生選擇,學生可以自由分組,根據老師開出的參考書目“備課”,備好課之后就作為教師角色進行講課,而主講教師則根據學生的講解情況給出評價的分數(shù)。
在城市林業(yè)概論公選課中試行開放式教學,效果良好。該課程的實施可以分四個階段進行:課題引導階段、課題準備階段、課題研究實施階段和課題總結評價階段。各階段的主要任務和活動形式如下:
(1)課題引導階段。介紹課題的研究意義,提出主題課題或系列小課題供學生選擇。如我國城市林業(yè)情況、每人家鄉(xiāng)林業(yè)狀況、人文地理概況、民族文化等。
(2)課題準備階段。讓學生對該課題進行多方面考察和思考,主動通過各種途徑解決以下問題:具體要實現(xiàn)什么?怎樣開完成?具備了什么基礎?哪些方面需要加強和充實?對可能出現(xiàn)的難題是否有相關的解決措施等。
(3)課題研究實施階段。由學生分工協(xié)作完成以下內容:課程內容的可行性研究與計劃、布局內容分析、幻燈制作和選擇、色彩布局和內容搭配、內容與要求相統(tǒng)一等,在調查整理和分析基礎上寫出具有一定質量的課程論文。
(4)課題總結評價階段。主要是對研究成果進行總結、評價與展示交流。每個組的對自己的方案進行講解,也可以借助幻燈展示,充當教師的角色。主講教師在對研究課題進行評價時,可以采用定性的評估式評價與定量的記分式評價相結合的方法。評語式評價主要指出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的特點和有創(chuàng)意的地方,記分式評價則從內容、方法、講解效果三個方面來考察研究成果的質量、實踐證明,在公選課上采用開放式教學受到學生歡迎,也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主要表現(xiàn)在:
1)師生都提高了主動性。公選課應用自由靈活的教學方法,教師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很好地轉化成教學成果;學生可以在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學習。2)學生養(yǎng)成了鉆研學問的習慣。在公選課上采用開放式討論式教學,互相討論可使學生暢所欲言,通過興趣小組、師生互換角色等措施可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三、實踐環(huán)節(jié)層次化,鼓勵學生“做中學”
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Roger Schank說:“讀書聽課是了解,了解不是學習,動手做才是真正的學習。”由此可見,動手實踐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尤其像林業(yè)類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公選課中的學生文理科兼有,對林業(yè)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明顯地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在操作實踐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布置不同操作水平的習題,讓每個學生有事做,吃得消,并逐漸提高高低層次同學的操作水平。
分層次實踐首先改變過去按部就班的模式,改變過去所有的學生進行同樣的教學內容,打破以原始的以班級為教學單位的模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學專業(yè)、學生的興趣愛好,組織不同層次的實驗小組,這樣可以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自己學習的內容。這種分層次實踐能較好地解決不同層次學生間的教學矛盾,最終達到既可最大限度地避免部分學生學不懂而“消化不良”,(下轉185頁)
(上接29頁)又可以滿足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對新知識的需求而不至于“吃不飽”。對于特別感興趣和特別善于鉆研的同學,可以組織一個興趣小組,成立第二課堂,在課堂之外繼續(xù)交流探討。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中,不應一味運用分層次實踐方法,而偏廢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分層次教學需要占用大量的課時,因此,在有限的實驗課時內不必每堂實踐課都用分層次實驗。比如大部分同學都生疏的章節(jié),就沒有必要實行分層次實踐教學。某節(jié)實踐課是否采用分層次教學應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學生整體掌握情況來決定。
四、改變單一模式,實行多樣化考核
公選課學生的最終課程成績評定由任課教師負責,考試由教師自主命題、自行批改,同時由于考試通過率會直接影響后續(xù)學生對該課程的選課積極性,有些教師就通過考題的簡單化和試卷批閱不嚴等手段使得學生凡考必過,導致公選課考試存在命題容易,學生易于通過的現(xiàn)象。
實行多樣化考核是保障公選課質量的關鍵之一。因為公選課面向各專業(yè)學生,學生的知識背景差異很大,對于授課知識有著不同的理解與掌握,所以有必要實行多樣化考核以檢驗教學效果。這樣才能讓那些平時不注重知識的積累、只想憑一紙試卷就混到學分的學生難以如愿,讓那些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學生能夠在考核中“突顯”出來。
城市林業(yè)概論這門公選課采用靈活的考核制度,實行“平時考核+閉卷考試+課堂考試”三結合的考核方法。通過平衡各方面的權重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對實踐環(huán)節(jié)的重視。其中平時考核成績占20%,閉卷考試成績占40%,課堂考試成績占40%?!捌綍r考核”是指學生的平時成績,根據學生的出勤情況,課堂的提問情況確定。這一部分考核的目標是促使學生上好每一堂課。課堂考核是以個人為單位進行考核。在課程教學進行到一半時,教師將課堂選題公布,題目不少于3個,這些題目主要和平時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難易程度不一。每個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選題。多樣化考核形式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并使實際表達應用能力強的學生脫穎而出,讓成績與能力真正掛鉤。
加強公共選修課的教學管理與實施教學改革,對提高教學質量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對本門公選課教學的研究,構建了新的教學內容體系,更新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今后,將繼續(xù)致力于本課程的教學改革,并使之不斷完善和提高。
參考文獻:
[1]丁明珠,郭菊英.公選課改革初探[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50(1):118-121.
[2]關勤.加強公選課建設,提高公選課教學質量[J].浙江工程學院學報,2004,21(4):371-375.
[3]王玉瓊.對高校公選課教學管理的幾點思考[J].教師教育研究,2005,17(2):50-54.
[4]劉桂玲.談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分層次教學[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6,5(5):95-96.
[5]李成忠,張新有,費真.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5,6(4):72-76.
作者簡介:
段旭(1983—),女(漢族),河南洛陽人,博士,主要從事林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