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寬
摘 要: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重點強化學生觀察能力、鑒賞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操作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更好地發(fā)揮美術教學在引領學生健康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美術教學;綜合能力;能力培養(yǎng);審美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21;G62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0-0036-01
素質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提出了明確要求,各學科要緊緊圍繞素質教育目標,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變革教學方式,重點強化學生觀察能力、鑒賞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操作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對此進行相關研究。
一、美術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觀察能力
觀察分析能力是學生能力素養(yǎng)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美術學科可以利用自身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方面取得較為明顯的效果。例如,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認真觀察,細心觀察物體的形狀、大小、色彩等,在腦海中形成立體的形象。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所獲得的觀察能力,能夠遷移到學習生活的其他方面,對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明顯的作用。最為顯著的一點是,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觀察事物的仔細程度明顯提高,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大為受益,具體到一道題目的閱讀、一個圖形的觀察,都會受益于美術學習中所養(yǎng)成的細心、細致、深入的觀察習慣。
二、美術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藝術鑒賞活動,鑒賞的方式、內容可以各不相同。例如,教師投影一幅山水圖畫,讓學生從寫意國畫的潑墨揮毫中感受到意境的深遠,從工筆國畫的一筆一畫勾勒著色中體會形象的精美。這樣的過程,對學生而言是提高藝術鑒賞能力的過程,也是不斷陶冶思想情操的過程。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欣賞油畫、素描等不同的美術作品,包括不同國家的美術作品、不同名家的代表作,以及不同流派的作品。要通過這樣的藝術欣賞活動,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欣賞、去品鑒,感悟藝術作品的內涵,提高藝術鑒賞能力。
三、美術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新是推動一個民族發(fā)展的不竭動力。美術教學具有更為寬泛的創(chuàng)造空間,只要教師引導得當,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就能夠得到充分激發(fā),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教師不要以條條框框限制學生的思維,而是要鼓勵學生立足現實、立足所見,發(fā)揮想象、大膽創(chuàng)新。比如畫一幅畫,無論是畫房子還是畫汽車,教師不要對學生進行思維的禁錮,而是要求學生大膽想象,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創(chuàng)意去設計與眾不同的作品。比如,有的學生設計的房子底座安在輪子上,他的理由是可以根據四季氣候條件的不同,將房子移到更適宜的地方,這樣生活得更加舒心;有的學生畫出來的房子,上面都是太陽能板,他的想法是利用太陽能發(fā)電,可以維持整個建筑物的電力供應,既環(huán)保又清潔;有的學生畫出來的汽車,除了四個輪子還有翅膀,在堵車的時候可以飛行,越過擁堵路段,等等。這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不斷增強。
四、美術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操作能力
美術學科和其他學科的一個顯著區(qū)別,在于美術學科可以通過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實踐性、藝術性極強的一門學科,美術教學中有許多可供學生動手操作的內容。例如,雕刻、剪紙、草編,這些內容都可以在美術教學中加以運用。比如,教師可以教給學生一些雕刻的基本刀法,讓學生從水果、蔬菜入手進行雕刻練習,在黃瓜、蘋果、蘿卜上雕刻出精美的圖案,還可以運用軟木進行雕刻。通過技巧技法的指導,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充分鍛煉,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再如,剪紙和學生的生活非常貼近,許多學生的家庭成員中就有比較擅長剪紙的,教師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實踐課程,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既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合理設計、科學組織,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五、美術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協(xié)作能力
當今社會,團隊合作能力至關重要。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樹立團隊意識、增強團隊協(xié)作能力。在平時的鑒賞教學、實踐操作教學中,美術教師可以發(fā)揮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學生能夠站在團隊的角度準確定位自己,聚合大家的力量來更好地完善學習成果,增強美術鑒賞能力,提高美術作品的層次和水平。比如,教師可以布置美術小報的設計任務,從版面安排到報頭設計、欄目設計、色彩的著色等,每一部分都要求學生進行集體討論、小組研究,對比篩選出最佳方案,最終形成小組的集體智慧結晶。大家密切協(xié)作制作出來的小報,布局合理,色彩鮮艷,內容豐富,體現了較強的藝術性和觀賞性。教師要對各小組的設計作品進行評比,讓學生從團隊協(xié)作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團結協(xié)作意識。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美術教學應當著眼于素質教育目標要求,強化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鑒賞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操作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
參考文獻:
[1]胡天君.美術教育與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J].山東教育科研,2001(04).
[2]張莉.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美術教育研究,2015(02).
[3]潘強.淺談美術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探索,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