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敏
摘要: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最基本的組織單位,而班主任則是這個單位的領導者、組織者和管理者,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若能轉變工作理念;凝聚班級正能量,形成班級良好班風;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加強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指導和情感溝通等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就能協(xié)調(diào)步伐,從而和諧、愉快地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有凝聚力、有朝氣、有活力的班集體,實現(xiàn)班級管理的高效率。
關鍵詞:班級管理;班主任工作;和諧班級;構建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009-02
班級是組成學校的"細胞",細胞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機體"的健康與活力;班級又是學生的第二個"家",這個家管得好壞,直接影響"家"庭成員的健康成長。班主任是學校工作的實施者,又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班主任工作聯(lián)系著學校和學生,其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師隊伍和學校的聲譽,也關系到學生的成長成才。良好的班集體是一個平等、民主、團結的集體,是一個以學生為主,個性特點鮮明,又如兄弟姐妹般的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照顧、積極向上的集體。
1.轉變工作理念
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決定著其工作方向,更影響著學生的成長成才。特別是中學時期,學生們一方面渴望了解世界,正處于價值觀的尋找、辨別、選擇、實踐這個過程中,需要有人對其進行價值觀的選擇指導。此時,與學生生朝夕相處的班主任就有責任來充當引路人這一角色,在思想上解惑、授業(yè)、傳道。所以,新時期的班主任工作重點不應該是過去的只抓學生學習成績提高的老路子,應該是從價值觀上引導學生,幫助學校培養(yǎng)具有理想、信念和責任感、自立精神、堅強意志和良好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人才。
2.凝聚班級正能量,形成班級良好班風
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作為一個班級的班主任,培養(yǎng)一個有良好班風的班級是班主任管理班級的重中之重。良好的班風和班級正能量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尤為重要,所以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充分發(fā)揮教育智慧和個人智慧,充分調(diào)動所教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積極正面引導,切實發(fā)揮班級正能量的作用。
首先,加強班級正能量的教育。能量是可以相互傳遞和相互感知的。著名的"踢貓效應"告誡班主任必須充滿正能量,然后才能通過以身作則,"潤物細無聲"地給學生施加影響,一個微笑、一句贊美或者一個建議、一句感謝也都會讓學生受到感染。以組織主題班會、課外活動、國旗下的講話等形式灌輸正能量教育,讓勤奮、拼搏、頑強、寬容、善良、正直、謙虛等美麗的詞匯充滿學生內(nèi)心。用班級輿論釋放正能量。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集體輿論的力量完全是一種物質的、可以觸摸到的教育因素,對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無形約束規(guī)范著每個人員的言行"。健康、積極向上的班級輿論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發(fā)揮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其次,抓好班級班委隊伍建設,著力培養(yǎng)一個帶有正氣的班委。班委使班級各項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因此,培養(yǎng)一個正氣凜然的班委對班級的良好班風起到很大的榜樣示范作用。支持班委同學的工作,鼓勵他們敢做敢為,最大限度給他們留有獨立工作的空間和時間。在班委的帶動下,形成了一個其樂融融,團結向上,積極進取的班集體。
最后,抓紀律、樹班風。班主任抓紀律,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以抓不良班風帶動班級優(yōu)良學風,營造良好的班級管理氛圍,建立監(jiān)管體系,制定班級管理條例,促進班級良好學風的形成。從思想上引導學生,從行動上指導學生,自覺養(yǎng)成學生遵守紀律的良好行為規(guī)范,為他們走好今后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定的基石。良好的班級紀律還能給學生帶來真正的快樂和自由,也能培養(yǎng)學生對集體的歸屬感。
3.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人的個性影響人際關系和人的心理發(fā)展。學生在信念、態(tài)度、價值觀,或身份、文化程度、社會背景方面相似程度高,彼此間就容易接近,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而相似程度低,則容易疏遠,或否定的人際關系。作為班主任,應特別重視那些因在消極的因素上有其相近性而形成的學生群體,因為這種群體有可能產(chǎn)生偏離集體傾向,應當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班級活動來轉移他們的興趣,改變他們的價值觀,并通過有重點地做好部分學生認識轉變工作來降低這種群體的相似性,使他們能更好的溶入整個班集體中。一般情況,對個性不同的人,可以利用個人需要上的互補性來調(diào)節(jié)心理上的相容或人際關系的傾向性。如教室座位安排,班主任在了解學生個性的基礎上,把主動與他人來往和期待他人接納自己的人組合在一起,把對他人表示親熱與期待他人對自己表示親熱的人組合在一起;把喜歡支配他人、幫助別人的人與期待人引導幫助的人組合在一起,相互有滿足趨向,能相處融洽。這種互補性的心理調(diào)適,有利于學生的競爭與合作,穩(wěn)定班級群體的樂觀情緒,實現(xiàn)人際關系的和諧和默契,使班集體充滿生機和活力。
4.班主任應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
素質教育是以全體學生為對象,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為目標,促進全民族素質提高的基礎性教育。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過程中,對學生直接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班主任老師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它認為德育是教學生如何做人的,智育是教學生如何做事的,體育是做人、做事的本錢,美育陶冶人的性情,勞動能加深學生對勞動人民的感悟。掌握勞動本領這五個方面在人一生的全面發(fā)展中相互關聯(lián),缺一不可。只重視智育,只重視"分數(shù)",而忽視其它各育,必然會造成學生身心畸形發(fā)展。
學生在人際交流上具有這樣一種心理特征:他們一方面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但同時又很少主動地去理解別人,在對待老師方面,這一心理特征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作為班主任,平時就應該指導學生學會理解他人,而在處理師生關系問題上,則應該學會理解老師,其具體的做法是"心理換位",把自己當作老師,學著用老師的觀點去分析看待問題,從老師的工作性質、工作目標出發(fā),來理解老師這樣做的理由,這樣,許多矛盾便會被化解、消散了。在班級生活中,同學間出現(xiàn)分歧或矛盾,在所難免。班主任要作耐心的心理疏導,一方面要讓學生懂得,人生在世,各種矛盾沖突也是難免的,涉及原則性的矛盾沖突,當然應該爭出個是非來。在非原則性的矛盾沖突發(fā)生后,即便是自己有理,也不能得理不饒人,如果因為自己有理就去"據(jù)理力爭",不愿退讓,其結果必然是讓對方、更讓周圍其他人難以接受,解決矛盾沖突的過程應本著"有理也要有禮"的原則;若是在矛盾沖突中自己是無理的一方的話,那更應該主動認錯,多賠不是。另一方面要引導雙方心理換位,設身處地進行體驗和思考,這樣有助于理解對方,減少誤會。這樣,學生就會認識自身欠缺,主動與他人協(xié)作,在更高層次上恢復心理平衡。
5.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
90后學生們個性強烈,高高在上的價值觀引導肯定不會有效;純理論式的說教又會陷入空洞,不易學生理解吸收。所以,要更好的引導學生價值觀走向正途,必須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生動德育教育手段。把純理論性思想工作變?yōu)殚_放式德育工作,把學校的"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通過一系列的素質拓展活動啟迪學生的思想意識。如有益的社會實踐、社會調(diào)查、學雷鋒活動、其他公益活動等,讓學進行道德體驗;還可創(chuàng)新課堂教育,分角色扮演人性丑惡的小品、鄙視落后消極思想的故事會、弘揚正義美德的學生晚會、演講比賽、歌唱會等等。讓學生明辨是非,選擇正確的價值觀,弘揚美德。
創(chuàng)設良好的班級思想教育環(huán)境也是重要的一個方面。良好的班級思想教育環(huán)境主要是指創(chuàng)建和諧、積極向上的凝聚力強的有利于引導學生正確價值取向的環(huán)境。在班級思想教育環(huán)境建設中班主任是主導,一定要身正德美、正直博愛,為人師表,言行表里如一,關愛學生,一視同仁,以良好的個人品德贏得學生的尊重,成為學生心中學習的楷模。同時也要善于發(fā)現(xiàn)班級中美好的人和事,及時地高調(diào)地對其進行表揚,于一點一滴、一舉一動中鼓勵學生,培養(yǎng)高尚的價值情操。環(huán)境氛圍一旦形成,就會發(fā)揮巨大的作用,引導整個班級的學生思想走向健康積極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