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敏
【摘 要】2012學年廣州市小學三年級啟用了全新的英語義務教育教材。該教材的特點是在前一套的基礎上進行了內容的精選,活動的優(yōu)化,知識的拓展,能力的提升。它在確保學生獲得基本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還給予了學生更大的發(fā)展空間。為此一線教師紛紛做出了各種教學嘗試,而本人也根據《英語課程標準》,結合了區(qū)的“研學后教”要求進行探討,發(fā)現(xiàn)對課外作業(yè)進行靈活的設計,能讓課外作業(yè)成為“課堂研學問題”的延伸與超越。本文擬結合《英語課程標準》、教材及區(qū)的研學理念,以三年級為例,談談對新教材課外作業(yè)的設計。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外作業(yè)設計;研學問題;趣味性
由廣州市教研室重新修訂的小學三年級英語教材2012學年在廣州市開始實施。而經過精選的教學內容,優(yōu)化過的活動設計,使一線的教師在實施時也覺得比以前更得心應手,學生在課堂上也學得更愉快與輕松。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教材的改版體現(xiàn)在教材的優(yōu)化上,而與教材配套的課外練習則相對欠缺。同時我區(qū)提出的“研學后教”課改理念也指出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及學科特點,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及不同學習的需要,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讓其得到更大的發(fā)展。為此精心選擇,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課外作業(yè),讓它成為減負增效的助力,就更有必要了。下面就以三年級新教材課外作業(yè)設計為例,談談幾點做法。
一、以學生為本,設計有層次性作業(yè)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英語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以生為本”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準則。學生的發(fā)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耙坏肚小钡淖鳂I(yè)不可能使每一個學生達到相同目標,有時更會因要求不當,抹殺了優(yōu)生的積極性,打擊了學困生的自信心。因此在課外作業(yè)布置中也要實現(xiàn)因“層”而異。例如對三年級Module 5 Relatives的作業(yè)布置中,筆者則結合教材與課標布置了以下作業(yè):
1. 請你流利、準確讀出本課單詞,并與同伴讀出課文對話。
2. 請你運用所學單詞,結合你的家庭實際改編課文。
3. 請你拿出你的全家?;蜃约寒嬕粡埲腋#\用你所學過的單詞介紹你的家庭,并將它寫下來。
作業(yè)的設計由易到難,從基礎的單詞,課文認讀到單詞的靈活運用,再到語篇的綜合應用。第一個作業(yè)的設計與課標的一級目標相符;而第二個作業(yè)則有了難度的設計,讓學生能在自主思考及同伴合作中,順利完成作業(yè);第三個作業(yè)則是針對優(yōu)生設計的,讓他們在教師的點撥下,綜合運用語言。這樣的作業(yè)布置能照顧到不同層面的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提高。而當學習到My Toys、My Pets等,筆者也是設計了此類有梯度可供選擇的作業(yè)。
二、以教材為線,設計綜合性作業(yè)
三年級教材的主要話題中Module 1 Colours、Module 3 Personal Information、Module 5 Toys等都具有較強的交際性和情景性,為此筆者根據課標與大綱的要求,將幾個單元的話題綜合在一起,設計了如下的作業(yè):
有一天,你打算邀請朋友去你家,你會大方拿出你的玩具給他們玩,下面請你先填寫好下面的記錄表,然后用幾句話來介紹一下吧!
讓學生根據提示,完成語篇,這樣既綜合了幾個單元的相關內容,同時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敏感性,提高其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三、以生活為基,設計有趣味性作業(yè)
語言是要將它能運用到日常的生活需要中,它才真正起到交際溝通的作用,從而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還要求每一個學生都樂學、樂做。特別是三年級學生剛開始做英語作業(yè),作業(yè)就更應設計得生活化、趣味性。為此筆者設計了如下的作業(yè):
1. 制作字母、單詞卡
讓學生在卡紙上畫圖,在下面或背面寫上相應的單詞。在制作的過程中學生興致勃勃,既鞏固了單詞,又鍛煉了動手操作的能力,一舉兩得。平時師生還可以用上卡片進行教學或游戲。
2. 尋找身邊的英語
英語已經普遍存在于我們的身邊,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熱情,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了收集身邊英語的活動,學生興趣盎然,他們收集到的有生活指引、指示標語,如Pull,Push,Play,Pause;No Smoking,Made in China等。他們有的將其裝飾為校園指引的特色標語,有的制作成手抄報。這種作業(yè)布置,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會更留心身邊的英語,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營造了學習英語的氛圍。
3. 粘貼英語標簽
三年級所學的英語大多來源于生活,如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玩具、交通工具等。當學習到這些單詞時,筆者除了會在課室貼出一定的單詞標識外,也建議學生在家張貼出所學的英語的標簽,這樣就可以隨時在課室或家中看到英語單詞,鞏固了單詞,也是一種營造學習英語良好氛圍的做法。
4. 制作錄音或拍攝短片
語感是從不斷朗讀中潛移默化而來的,標準、流利、優(yōu)美的語音語調更少不了反復地聽錄音,然后跟讀,模仿。但平時只是單調地讓他們機械重復,他們就會很快厭倦。為了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要求學生先聽,后模仿,然后把單詞和對話錄下來,錄音形式可以是個人或兩人、多人合作。聽到精彩之處,筆者還會記錄下來,在課堂上放給全班同學聽,互相欣賞,互相交流提高。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家朗讀自學的習慣,也使他們在互助中得到提升。
四、以研學為法,設計拓展性作業(yè)
“研學后教”是基于當前國內課堂改革的多種成功模式,針對我區(qū)學校實際提出來的。它的最終目的是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而讓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為此它與課標的要求同出一轍。因此筆者也參照了區(qū)的精神,設計了相關的研學作業(yè),讓它成為“課堂研學問題”的拓展與延伸。
1. 合作型作業(yè),在互助中激發(fā)熱情
合作完成的作業(yè)有利于促進學生共同思考,互相激勵,取長補短。為此,平時筆者多布置學生進行合作的對話故事表演,資料的收集及英語小報的設計等。此外,合作的作業(yè)不但體現(xiàn)在生生互助上,還讓他們與老師合作來完成作業(yè)。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Module 3 Personal Information時,筆者讓學生至少調查一位老師的信息,學生無論什么時候對老師的事情都是很感興趣的,因此,面對這樣的作業(yè),學生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2. 創(chuàng)意型作業(yè),在創(chuàng)編中培養(yǎng)想象力
天真爛漫,充滿幻想與創(chuàng)意,這是小學生的突出特點表現(xiàn)。針對這些特點,筆者也設計了改編英語兒歌與小詩的作業(yè),讓學生利用熟悉的旋律改編歌詞后進行表演。筆者還指導學生根據他們自己的能力與喜好,制作一份相關話題的英語小報,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三人以下小組合作完成,里面的內容至少有兩項。有了這多元性的作業(yè)設置,學生的作業(yè)上交率提高了,每一次筆者還將優(yōu)秀的小報貼在教室展示欄里,供同學欣賞與交流。此外,改編課文對話也是學生學習完課文最樂做的事情,如學習了相關身體部位后,筆者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外星人,然后介紹一下外貌,學生更是熱情高漲,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像出書作者一樣棒。
3. 探究型作業(yè),在活動中提升能力
語言的學習以應用為動力、以交際為目的,這在新課標中也有明確的指示。而“調查”型的作業(yè)就能體現(xiàn)這一特點。如學完Personal Information時,筆者讓學生至少調查一位老師的信息;如學完水果與玩具時,筆者讓他們調查一下家長或同學最喜歡的水果與玩具是什么。這些作業(yè)不僅讓學生融入生活,真實體驗生活,而且讓他們真正能學于生活,用于生活。
課外作業(yè)的設計不僅是完成教學活動的重要手段,也是檢測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可提高教學的質量,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雖然現(xiàn)在只是以三年級為起始階段作研究,但筆者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不斷完善,課外作業(yè)定必會成為課堂研學問題的延伸與超越,學生也能體驗到作業(yè)的樂趣與價值。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黃宛輝.任務型教學與小學英語作業(yè)設計[J].中小學英語教學研究,2005(01).
[3]趙淑紅.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與學科教學(小學英語)[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
[4]魯宗干.小學英語教材編寫理念與實踐的若干問題探討[J].廣州教學研究,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