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國英++張曉萍
【摘要】目的:探討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中職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用我校122名中職護生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62人)和實驗組(60人),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實驗組采用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比較兩組理論、技能考核成績及了解學生對教學模式的評價。結果:實驗組期末考試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且實驗組98.33%的學生對該教學模式給予肯定。結論: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微課 混合學習 護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248-02
微課(Microlecture)這一概念由美國的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次提出,國內則是由胡鐵生首次提出。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教學活動的全過程[1]。教師按照知識點對視頻進行切割,把教學重點和難點變成若干個短視頻,幷配以輔助性教學資源,便于學生有選擇地進行個體化學習[2]。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是一種新的學習理念,是面對面課堂學習和在線學習的有機整合。何克抗教授指出“所謂混合學習,就是要把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和E-Learning(即數(shù)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既要發(fā)揮教師引導、啟發(fā)、監(jiān)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體現(xiàn)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只有將二者結合起來,使二者優(yōu)勢互補,才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3]。筆者將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中職內科護理、基礎護理學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對象與方法
1. 對象
采取隨機抽樣法,選取我校2014級兩個中職護理班122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年齡15-17歲。以班級為單位采取抽簽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60人、對照組62人,均為女生。同一教師授課,學時相同,學生年齡、性別、入學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1)實驗組教學方法 實驗組采用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課前在線學習:①制作微課。課前教師先進行教學分析,教學設計,根據(jù)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梳理知識點,確定教師講授為主的知識點和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知識點,然后將后者制作成微課,每個微課只介紹一個知識點或一個技能點,也可以是重點、難點、關鍵點等。采用真人實景拍攝、PPT演示和Camtasia Studio 8.0錄屏軟件錄制、剪輯和制作。②使用微課。教師提前1-2天將微課視頻傳送給學生,學生可在學校數(shù)字化平臺、多媒體教室和手機上觀看。同時教師將本次任務告知學生,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③科學分組。將學生分為10個小組,每組組長1名,組長選能力強,能起到組織協(xié)調作用的學生擔任。學生觀看微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學習任務,組長負責收集意見及反饋。
課中面對面學習:①傳統(tǒng)教學法學習。教師以講授為主,通過系統(tǒng)、細致的講解,輔以討論、作業(yè)等形式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②微課教學法學習。課中涉及微課部分的知識點,則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學法,通過小組討論,教師點撥、答疑等完成教學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側重于幫助學生回憶知識點,根據(jù)課前在線學習情況動態(tài)調整課堂講解的重點及需要解答的問題。課后再通過線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最后通過教師評價、學生自評等形式完成對課程的評價。
(2)對照組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即“組織教學-復習提問-講解新課-總結提高-布置作業(yè)”,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板書向學生傳授知識。
3.評價方式
(1)期末考試成績 兩組學生考核方式、理論考核試卷(按照全國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題型設計)、操作考核、考核地點等完全相同。
(2)學習效果評價 利用評價試卷對實驗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評價內容包括基礎知識掌握、實踐操作技能、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學習興趣動機、自身長遠發(fā)展6個方面[4]。發(fā)放試卷60份,收回試卷60份,有效回收率100.00%。
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 軟件進行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二、結果
1.兩組期末考試理論、操作成績比較
結果顯示:從兩組學生理論、操作考試成績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和分數(shù)段人數(shù)的分布看,實驗組學生成績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2. 組實驗組學生對該教學模式的評價
結果顯示:95%的學生認為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有幫助;91.67%的學生表示對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有幫助;83.33%的學生表示對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有幫助;86.67%的學生表示對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升有幫助;98.33%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培養(yǎng)了自己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75.00%的學生認為對自身的長遠發(fā)展有幫助。
三、討論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調查結果顯示,98.33%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對激發(fā)自己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有幫助。特別是微課因其“短”,迎合了碎片化時代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因其“小”,使學生較容易在短時間內掌握具體的某個知識;因其“精”,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提升學生學習成績
表1、表2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的理論、操作成績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谖⒄n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能更好地發(fā)揮教學效果,通過課前在線學習與課堂面對面學習相結合,二者優(yōu)勢互補,發(fā)揮最佳的學習效果,在微課設計上還可以加大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權重,讓學生身臨其境,提高操作技能,從而使學生學習成績得到有效提升。
3.幫助學生開展自主化、個性化學習
微課教學的最大優(yōu)勢是使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愛好、薄弱環(huán)節(jié)有爭對性地按需學習,實現(xiàn)真正個性化發(fā)展。微課教學的課前自主學習,課中的小組討論,體現(xiàn)了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中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4.促進教師提高教學能力
該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將傳統(tǒng)教學法與數(shù)字化、網絡教學相結合,教師在設計、制作微課視頻時,必須對教學的主題有一個全面的把握,借鑒先進的教學方法,把握前沿教學動態(tài),才能使微課與傳統(tǒng)課程教學無縫對接。這不僅是爭對一堂課的教學,更是對教師的教學風采與特色的宣傳與固化,對提高教師教學質量起到助推作用。
5.助推職業(yè)教育改革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時時學習”的需求。而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卻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微課可以共享至客戶端,學生根據(jù)所需在課前下載,自主學習,課中在教師的講解下進一步內化知識,課后下載再進行練習鞏固,故是職業(yè)學校適應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趨勢。
四、結束
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中職護理教學中應用表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課前在線學習活躍,參與度高,學生學習成績明顯提升,各方面明顯優(yōu)于單純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班級,實證了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魏影.微課在高職護理專業(yè)基礎護理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5,33(7):77.
[2]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 (10):61-65.
[3]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 (9) .
[4]陳怡.基于混合學習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