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萱
【關鍵詞】 語文教學;激勵;自主學習;關愛;質疑;興趣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4—0054—01
激勵教學是一種開發(fā)學生學習潛能的教學方式。激勵教學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提高小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自主能力。本文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際,探討激勵教學在小學語文中應用的有關方法,旨在完善激勵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以愛“激”學——給予學生關愛,樹立學習自信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曾說過:“教師應具備進入學生心靈世界的本領,不是站在這個世界的外面觀望,更不是站在這個世界的對面牢騷、嘆息、憤慨,而應該在這個心靈世界中耕耘、播種、培育、采摘?!苯處熤挥姓嫘年P愛學生,給學生溫暖和耐心的疏導,用愛心激勵學生揚起自信的風帆,讓學生做自己生命航船的主人,才能收到“親其師,信其道,學其理”的良好效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的情感易于外露,行為的情感色彩極為濃厚。教學經(jīng)驗證明,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教師的課堂上,積極性高、熱情高。因此,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進行情感教育的基礎,是確保現(xiàn)代教育教學活動有效運轉的前提。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必須由“只認分數(shù)不認人”的傳統(tǒng)教育觀念轉變到關心、尊重、理解學生的新的教育觀上來。教師只有把真摯的感情“投射”到學生身上,喚起學生相應的情感,才能使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親切、信賴的情感。
二、以疑“激”學——巧妙引導質疑,激勵學生求知欲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币墒且磺邪l(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的奠基石。質疑是學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種積極表現(xiàn)。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教學過程實質上就是教師有意識地使學生生疑、質疑,解疑,再生疑,再質疑,再解疑……的過程。在循環(huán)往復、步步推進的過程中,學生掌握了知識,激發(fā)了求知欲。“疑”是思之始,是學生進行學習、主動求知的動力。教師要善于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特點,給他們創(chuàng)設情景,鼓勵他們大膽質疑,使學生具有“海闊憑魚躍”的良好競技狀態(tài)。課堂上教師給學生一個微笑、作業(yè)本上寫一句鼓勵學生的評語,課間跟學生進行友善的互動,這些都會增進教師和學生的情感,營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給學生一個自由思考的空間,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同時,養(yǎng)成質疑、解疑的能力,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問題、看待問題、理解問題,在開放的學習空間中,獲得生動、活潑、主動的個性發(fā)展。
三、以趣“激”學——別樣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習興趣
語文這一學科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語文教學應該是趣味盎然、妙趣橫生的。語文教師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用豐富多彩的競爭性活動去激發(fā)學生探求語文知識的欲望。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啟蒙者,小學語文教師任務之大、責任之重可想而知。因此,教師應多多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努力尋找操作機會,把理科的實驗教學法移植到語文教學中來,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動心,在活動中思考、學習、收獲、成長。小學生好奇心理特別強,他們對任何新鮮事物都比較感興趣,但持續(xù)的時間并不長,注意力容易轉移。在對待學習上,他們只會對學習過程感興趣,樂于表現(xiàn)自我,善于搶抓機會展示長處,爭強好勝,對學習結果并不太關心。根據(jù)這一特點,教師應努力在教學中多方設置競賽活動的環(huán)節(jié),以“游戲、兒歌、畫一畫、演一演、做一做”等形式為載體,精心設計,把所要掌握的知識點巧妙地融入其中,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讓學生情感得以激勵、情緒得以激躍、思維得以激活,激情得以運行。這種以趣“激”學的教學方式,同樣離不開激勵教育的運用。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激勵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充分自主地探究和發(fā)現(xiàn),使學生從“接受知識的人”變?yōu)椤皠?chuàng)新和實踐的人”,努力為學生的潛能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廣闊的空間。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