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平訪
摘要:數學教學活動中,對數學思想和方法進行合理的滲透,這一直是素質教育理念下的重要要求。只有做好對數學思想方法的全面滲透,學生自身的數學素養(yǎng)才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本文對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活動進行了分析,探究了如何更好地實現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有效滲透。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思想;滲透思路
G623.5
小學階段,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得到能力方法的全面提升,這一直是整個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重點內容。通過對數學思想方法的合理滲透,整個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學生真正得到受益。數學思想方法的合理滲透,可以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也能讓學生對于高度概括和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理解和消化,幫助學生完善認知結構,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小學階段,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相對有限,對于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點學習上難免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和問題,教師在進行數學思想方法滲透的過程中,要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自身特點,提升滲透效果,營造一個高效的數學知識學習空間。
一、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路徑
1.對于概念進行更好地認知。
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概念進行認知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概念的認知過程是總結的過程,同時也是利用不同思維形式,對于知識進行表現的過程。在對概念認知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概括與抽象的思考當中,讓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深刻的理解,認識到濃縮的知識的記憶對自身數學素養(yǎng)提升的重要性。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教材中,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對體積這一概念進行了解,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產生感性的認知,可以利用體積來解釋一些實際問題和現象,這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的教學內容。為了提升學生對體積概念的認知效果,教師就可以設計一套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思考過程,在這一思考過程中實現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首先,教師可以舉例,手邊的橡皮擦、文具盒以及黑板擦等不同的長方體,讓學生看一看哪個比較大,在學生比較之后,再利用尺子進行測量,讓學生對大小的概念產生一個相對直觀的印象。其次,教師提出下一個問題,如果把一個長方體截斷的話,那么就會變成兩個相同的立方體,兩個立方體表面積會有怎樣的變化,這樣就對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觀察能力進行了鍛煉。最后,由于體積的概念是一個較為立體化的概念,對于學生來說具有很強的空間屬性。而小學階段學生自身的理解能力相對有限,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入經典的“烏鴉喝水”的故事,并利用杯子和小石頭進行試驗,利用這種生動形象案例,讓學生體會到體積的概念和意義,引導學生對不同物體的體積產生一個更好的了解。這種概念認知的過程,從初步認識和接觸,到表面積和體積概念的學習,以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讓學生進行思考,這樣對概念的理解和認知效果也可以得到更好地提升。
2.在教學中對數學思想方法進行適當的提煉。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對于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深刻分析,潛心研究,不斷地挖掘,找準如何對數學方法和思想進行更好地滲透。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于數學方法滲透應用的時機 進行合理把握,同時在教學中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得到思維方面的訓練和成長。例如,在對于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材中,第三單元《圓》一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采取問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進行交流合作,自主地完成對圓周長計算公式的探究。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問如何計算圓桌和菜板邊緣所箍鐵皮的長度?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對自己的看法進行表達,再讓學生進行試驗。在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利用“繞”“滾”等方法進行計算,同時讓學生對于不同計算方法存在的差異性和相似性進行分析,進而引入到曲線圖形的長度轉化為可以直接測量的直線線段的長度這樣一個概念,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明確圓的周長求解中和直徑、半徑之間的關系等概念和問題。這種通過教師對教學中內容的挖掘,對數學思想發(fā)的深刻提煉,可以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圓周長公式的學習和自主歸納得到了實現的契機。
3.引入模型思想。
數學模型是對于數學問題進行解決的重要武器,同時也是數學教學中較為重要的一方面內容。對于小學階段數學教學活動來說,我們要對于數學模型的思想進行擴大化,從宏觀角度上進行滲透,將數學性質、概念、公式以及法則都作為數學模型思想中的內容。在對一些應用題目進行解答上,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引導。例如,在對于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教材中,第五單元《數學廣角》中,其中的例子是鉛筆與文具盒進行分配放置的問題。這種問題是“抽屜問題”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類問題。在這種問題解決上,教師可以利用“假設法”、“枚舉法”等進行解決,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對于這兩種方法存在的差異性進行對比,同時在不斷推解的過程中,讓學生對于此類問題產生一定的解決思考思路,進而形成“一般化模型”。
4.利用生活化的內容對思想方法進行深化。
數學教材中的很多內容在我們實際生活中都得到了真實的體現,通過對生活化內容的合理應用,可以讓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效果得到更好地提升。例如,在對于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材中,《扇形統(tǒng)計圖》一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入生活中的現實問題來讓學生進行思考,從而融入數學思想和方法。例如,通過利用統(tǒng)計表,讓學生計算班級中喜歡不同種類運動的人數,通過百分比的角度理解扇形統(tǒng)計圖。在完成扇形統(tǒng)計圖之后,教師則可以引入問題:圓形表示什么?這種扇形統(tǒng)計方式的優(yōu)點?扇形面積大小的關聯?等問題。這種生活化內容在應用上,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進行不斷地積累和思考,結合教學內容來進行選擇應用,這樣才能達到更好地滲透效果。
二、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來說,數學思想方法一直占據著核心的位置,是數學精神傳遞的關鍵,也是學生數學素養(yǎng)成長的基石。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在滲透的過程中要進行不斷地調整,同時對多個切入點進行合理把握,在循序漸進地過程中完成對學生的積極影響,讓學生真正地得到領悟和提升。
參考文獻:
[1]黃雪峰.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中的滲透[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09)
[2]王建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探討[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6(09)
[3]楊潔.論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J].考試周刊.2016(93)
[4]陳岳婷.對小學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滲透調查分析[J].時代教育.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