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雪彧
摘要:物理作為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要求邏輯嚴密、思維深度較廣的學科,必然對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學生的參與有著很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將重點根據(jù)物理教學的特點,以學生參與到中學物理教學作為全文的研究對象,并做出相應探討。
關鍵詞:物理教學;學生參與;問卷調查
G633.7
隨著我國對于中學教育的愈發(fā)重視,新課改與素質教育的大力改革使得國家對中學教育階段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愈發(fā)重視。本文提出應當在新一輪教學改革以及新課標實行的教育背景下,對學生參與中學物理教育進行研究,對具體的教學執(zhí)行方法進行探討。
一、中學物理教學學生參與情況調查分析
1.問卷調查步驟和數(shù)據(jù)
這里,選擇本中學初二年級的所有班級作為本次測試的重點對象,隨即向各班級發(fā)放問卷,一共200份,接著根據(jù)問卷結果和數(shù)據(jù)檢驗問卷的信度與效度,然后在使用SPSS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得到下表2-1。
2.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在具體實施中,會對學生的情感參與、行為參與、人資參與分別進行調查,一共有30個測量項目,經(jīng)過反復調整和檢驗表明本次問卷的信度與消毒均符合正常標準。而且在針對不同班級、不同性別的問卷調查中發(fā)現(xiàn),性別和班級對學生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存在一定的影響,男學生明顯要在認知參與方面比女生更加具有優(yōu)勢,而且男生對于物理原理、物理實驗的把握和分析也顯然要比女生更深,更好。
二、學生主體參與中學物理教學的優(yōu)勢與不足
1.參與優(yōu)勢
從學生主體參與物理教學的優(yōu)勢上而言,當學生真正參與到中學物理課堂中來時,學生將會積極在教師安排下進入到小組討論中來,通過各種實驗以及實際操作以后積極思考,總結規(guī)律來主動探索問題的最終結果和正確答案。在此過程里,教師如果能夠激發(f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還將進一步加深學生在合作模式之下的情感體驗,從而盡可能多的達到教師的教學要求。
2.參與不足
實際引導學生時,由于中學生本身正處于思維活躍、情感豐富的階段,因而很容易在參與教學時分散注意力,私自在課堂里與老師對著干。這樣即使教師費勁心思努力想要把課教好,但是由于學生并沒有真正跟著教師思路走,把握不到教師教授的重點與難點,最后因為沒有掌握整堂課的精華,該弄懂的沒有弄懂,該學到的沒有學到,整堂課下來沒有太多的教學收獲。
三、中學物理教學中學生參與的改進策略
1.增強學生參與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對自身能力的自我判斷,個體親歷的成功經(jīng)驗在自我效能感形成和發(fā)展中發(fā)揮著最有力的作用,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效能感最有力的途徑就是讓學生能夠不斷地獲得成功的經(jīng)驗或體驗,由“學會”到“會學”。在教學目標的設立上要考慮到學生現(xiàn)有的水平和在幫助下能夠達到的水平,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要求,目標不能太高,否則學生即使竭盡全力也達不到,也就無法獲得成功經(jīng)驗;目標也不能太低,否則學生很容易就獲得成功,無法體現(xiàn)其真實能力信息,無助于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合理的目標是讓學生付出努力后就能取得成功,即能夠“跳起來摘蘋果”。
2.創(chuàng)建良好的中學物理學習環(huán)境
教師和學校管理者是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者與調控者,他們應使整個學校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社會互動,讓身處其中的學生體會到公平、寬容和尊重。建立和實施良好的課堂常規(guī)是物理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教師應致力于創(chuàng)設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調節(jié)和諧友好的教學氣氛。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有效地控制學生之間的非參與行為。通過建立積極的同學關系促進民主的師生關系,并以集體思維促進個體思維,對學生的智力、情感及社會性的發(fā)展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3.運用差異化的物理教學法
教師應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愛好和原有的知識結構及不同的文化背景,鼓勵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社會背景,他們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呈現(xiàn)多樣性。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與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不同認知水平和認知方式,鼓勵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問題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要盡可能地讓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在學習活動中提出各自解決問題的策略,并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豐富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提高思維水平。
參考文獻:
[1]田柳笛.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認知參與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4.
[2]樊瓊.新課標下中學物理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
[3]任亞紅.高等數(shù)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應用能力的探討[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6,09: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