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芬芬
摘 要:《會計基礎》作為高職會計專業(yè)的專業(yè)入門課,一方面立足于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興趣、專業(yè)認知,另一方面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訓實踐,使學生掌握會計實務的基本流程。因此在該門課程的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能更好地引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開啟思維。為此,分析了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會計基礎教學中的作用,并提出案例教學法的相關應用策略,提高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
關鍵詞:高職;會計基礎;案例教學法;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2.090
1 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會計基礎》教學中的作用
《會計基礎》是高職會計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入門專業(yè)課。該課程的教學對象立足于培養(yǎng)會計職業(yè)的初學者的專業(yè)興趣、專業(yè)認知,幫助初學者形成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同時使學生掌握會計實務的基本流程,能獨立完成一個規(guī)模較小的工業(yè)企業(yè)的賬務處理,為后續(xù)《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專業(yè)課程奠定基礎。
在此課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法,首先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計基礎》課程中理論知識比較多,學生從高中階段的學習過渡到專業(yè)課的學習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專業(yè)術語會成為學生學習中的一座座大山,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案例教學法能以真實情景為背景,結合學生生活中的所見所感,借助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手段,降低了純粹灌輸的枯燥感,提高學生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拓展。
其次,在會計案例教學法中,除了教師的課堂講授,還可以融入學生分組上臺展示、學生合作交流、小組討論等多向互動形式,激發(fā)學生思考問題、培養(yǎng)檢索信息的本領、提高學生制作多媒體的水平、訓練學生上臺演講的素養(yǎng),營造出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學習氛圍,轉變師生角色,促進雙向交流,提高教學效果。
2 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會計基礎》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2.1 合理設計案例
《會計基礎》的理論知識部分,學生會接觸很多專業(yè)術語,為了讓學生理解,可以有針對性地編寫一些教學案例。在案例教學中,案例是載體與基礎,若要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需要結合課程目標與班級實情,優(yōu)選教學案例,做好教學準備。
以“會計對象”這一專業(yè)術語為例,可引入“學生創(chuàng)業(yè)”的案例,引導學生分組思考如果畢業(yè)后自行創(chuàng)業(yè),新辦一個什么企業(yè),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學生能聯想到籌集資金、購買廠房機器、采購材料、生產產品、銷售產品等資金運動,進而能對會計對象有具體的認知了。在操作的過程中,要注意案例的可操作性,學生容易思考并能反饋一些想法,因而選取教學案例時,要注意設計案例的參與度,確保學生能運用已有的理論知識分析案例,提出解決策略。而學習會計基本假設時,可以引入“愛情觀”案例,結合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讓學生充分理解會計主體、持續(xù)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除了以上簡單案例,后續(xù)還要設計綜合性較強的案例,從而使學生由單一知識的思考拓展到全面思考問題。同時,還要講究梯度性,注意問題的難易程度,便于學生整體參與。最后,還需要關注案例的實效性,不斷更新富有時代特色、充滿生活化氣息的鮮活案例,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
在選擇和設計了合適的案例后,教師還需要注意案例的表現形式,可以結合圖片、視頻、表演等多樣化的方式來呈現,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提高案例的吸引力,讓學生更愿意參與到案例的思考與討論中。首先,對于篇幅較短的案例,教師可以運用通俗的口頭語言表達,提高學生從聽的過程中獲取信息的本領;而對于一些篇幅長、情節(jié)較為復雜的案例,教師可將相關資料通過班級QQ群等方式發(fā)送給學生,讓學生實現閱讀思考和討論,并且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準備下次課的發(fā)言,為了讓學生的發(fā)言更精彩,還可以要求學生制作word、PPT、視頻等多媒體資料,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對于具有較強故事情節(jié)的案例,還可以請一些喜歡表演的學生在課前準備案例,用表演的方式生動模擬案例情境,發(fā)揮學生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也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與趣味性,更好地吸引其他同學的學習注意力。
2.2 引導學生參與
展示有關案例之后,當同學們了解相關信息,提煉有關事實后,教師就需要引導他們遷移所學的理論知識對案例問題展開獨立思考,進行多角度剖析。學習《會計基礎》階段,學生一般都是大一新生,學生對于專業(yè)知識的運用還非常欠缺,如果教師缺乏合理引導,學生可能無法從案例中領會涉及的專業(yè)知識,更無法從案例中提煉出專業(yè)術語。因此,在學生分組討論時,每一個組的成員要合理配置,每一組都需要一個學習積極性高專業(yè)知識比較扎實的領頭羊和一個性格外向愿意展示的同學。在學生分組討論的過程中,對于有疑惑的問題,或者難度較大的案例,還可以讓學生在自主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或班級交流,甚至辯論,讓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集思廣益,在思維碰撞中拓寬思路、得到啟發(fā),加深知識理解。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還會出現各種狀態(tài),教師需要靈活應對。比如說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偏離案例較遠時,教師要靈活調控,將學生的思維拉回到討論主題中;有的學生想法可能已經離專業(yè)術語很近,可是表達能力不夠,教師可以采用提問和補充等方式幫助其提煉。
以會計科目“累計折舊”為例,學生在學習該科目時覺得太抽象,需要設計一環(huán)一環(huán)的案例,并且通過不斷提問和補充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先從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磨損入手,學生的學習工具橡皮擦在使用的過程中越來越小,學生寢室的洗衣皂也會越用越小,為什么會變小呢?學生就能聯想到損耗和磨損了,非常直觀。那么企業(yè)的固定資產廠房機器設備等在使用的過程中會發(fā)生磨損嗎?學生也就能準確思考出來。那么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磨損,會不會拿本子記載今天我的橡皮擦磨損了一毫米或是今天我的洗衣皂磨損了一厘米嗎?此時,學生們能感受到案例的趣味性了,愿意進一步思考。企業(yè)卻需要記錄固定資產的磨損,為什么呢?學生可能會有一些零碎的想法,但是表達得不夠專業(yè)和全面。此時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繼續(xù)導入銜接案例,以學生食堂的大型蒸籠為例,蒸籠的價值最后是體現在包子上面,要想準確計算包子的成本,需要考慮蒸籠的磨損價值的轉移。最終一層一層遞進,讓學生透徹地掌握住什么是累計折舊,以及企業(yè)為什么要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2.3 及時評價學生的表現
在案例教學中,因學生能力水平、知識閱歷等方面的差異,他們對于案例的理解會有所不同,錯誤見解、正確看法、與片面觀點可能同存。若要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問題,獲得系統(tǒng)印象,綜合性評價與全方位總結就是不可或缺的,有助于學生再次梳理思路,進一步深入問題,使學習內容得以深化與升華。因此,在教學中采取案例教學法時,要注意討論后的評價總結和反饋信息,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進一步的理解,提高教學效果。
首先,教師針對學生的討論情況,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進行多方位的點評與總結。點評中要注意鼓勵為主,批評為輔。大一新生還處于適應階段,有很多迷茫,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還不能安排得井井有條。因此,鼓勵能充分給予學生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熱愛本門課程的學習。比如說可以恰如其分地評價同學們提出的不同方案,肯定新穎看法與獨特分析,捕捉閃光點,肯定學生發(fā)言時的口頭表達能力。其次,指出學生需要改進的方面,比如說口頭表達能力、制作PPT的水平、錄制小視頻的創(chuàng)意等等,引導學生在后續(xù)的案例討論中認真分析,將結論梳理清楚后通過多媒體方式呈現,為日后工作匯報等打好基礎。
總之,在高職會計《會計基礎》教學中,尤其是前期學習理論知識時,恰如其分地引入案例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與溝通能力。并且能夠將課堂講活,將灌輸式課堂翻轉為“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新穎而有效的課堂。因此,教師要善于觀察生活,結合時代特色選擇和設計案例,以豐富的形式展現案例,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并及時點評學生的表現,激勵學生的興趣,由注重“教”轉化突出“導”,讓學生在自主分析案例與交流討論中發(fā)掘相關理論知識,也得到一定的操作技能與實踐方法,為學生今后實際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許蔚君.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會計之友:上旬刊,2010,(1).
[2]劉婷.案例教學及其在會計專業(yè)課程中的運用策略[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