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剛
【摘 要】如何把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傳承下來且有所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讓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始終保持鮮明的文化個性和獨特的文化品格,是當代中小學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經(jīng)典詩文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其內涵深刻,意存高遠,可謂國之瑰寶,世之奇葩,是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學校教育中營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讓學生誦讀經(jīng)典,汲取傳統(tǒng)文化營養(yǎng),達到促進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推動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上一個新的臺階。
【關鍵詞】小學生;古典詩文;誦讀
古代詩文的語言精練豐富,思想廣博高深,是前人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藝術海洋里的一顆稀世珍寶。我校在鐘情于古典文學的校長的帶領下,確定了“誦千古美文,做世紀英才”的辦學思想,并把古詩文教學作為學校的校本課程,在學校的一樓樓道貼上古詩,旨在時時刻刻對學生進行經(jīng)典文化的感染和熏陶。現(xiàn)結合我校多年的古詩文誦讀教學活動,談談我們的做法和體會。
一、開展古詩文誦讀要納入課程計劃
“讀經(jīng)是最好的語文教育,經(jīng)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庇袝r間才能學習,有時間才能讀經(jīng),才能保障古典詩文誦讀的開展,使小學生從小受到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了解與熱愛傳統(tǒng)文化,提高小學生的國學修養(yǎng)和文化水平;發(fā)揮傳統(tǒng)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強道德教育的實效性;把小學生培養(yǎng)成長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現(xiàn)代人意識、胸懷傳統(tǒng)文化底蘊的未來社會的建設者。但古典詩文誦讀又不能在加重小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前提下進行,為此,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將地方、學校課程1課時設置為誦讀課,并明確由語文老師負責誦讀課教學,充分利用誦讀課采用教師帶讀、學生齊讀、優(yōu)生領讀、學生自由誦背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吟誦。語文教師不僅要擔任每周的誦讀課,平時還要指導好學生的誦讀活動。
二、開展古詩文誦讀要有校本教材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币虼?,我們在開展古典詩文誦讀實踐中,根據(jù)小學階段學生特點和古典詩文內容,結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yōu)秀古典詩文篇目進行了選材,自編自印《古典詩文誦讀手冊》校本教材,內容有必讀篇目和選讀篇目。其中必讀篇目有古詩詞207首、《三字經(jīng)》、《千字文》、《中華成語千句文》,選讀篇目有《增廣賢文》。
三、開展古詩文誦讀應明確各年級段目標
目標是個人、部門或整個組織所期望的成果。有目標才能有所期望,我們在開展古典詩文誦讀活動中,確立了各年級誦讀的內容和要達到的目標。其中一年級學生必背古詩詞15首,二年級學生必背古詩詞30首,低年級段學生必背《三字經(jīng)》,選讀《增廣賢文》;三年級學生必背古詩詞45首,四年級學生必背古詩詞60首,中年級段學生必背《千字文》,選讀《增廣賢文》;五年級學生必背古詩詞70首,六年級學生必背古詩詞80首,高年級段學生必背《中華成語千句文》,選讀《增廣賢文》。明確要求80%以上的學生能夠熟讀成誦;20%以下的學生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推薦學生自讀《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論語》、《中庸》、《孟子》、《大學》等內容。
四、開展古詩文誦讀要與多種活動形式有機結合
多個手段、多個途徑、多種措施地進行,能更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和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更好的達到目的和效果。為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開展誦讀古典詩文活動:(1)廣播領路,配樂美讀。我們在設置校園廣播時,將每節(jié)課下課鈴聲都設置成不同的詩歌配樂朗誦音樂,每當下課時間一到,校園廣播便進行配樂詩歌朗誦,給學生以示范和啟迪,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節(jié)律美讀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謂一舉兩得。
(2)開展“課前一首詩”活動。為減輕學生背誦負擔,倡導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我們號召各班充分利用每節(jié)課前預備時間,開展“課前一首詩”活動。要求每班選一名古典詩文誦讀領讀學生,帶領同學們每節(jié)課前預備時間,帶領同學們課前誦讀,直到上課鈴響。
(3)開展“古典詩文朗誦比賽”活動。為全面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熱情,我們在每學年的第一學期,開展了小學生古典詩文朗誦比賽活動,各班選拔出的優(yōu)秀選手在全校學生中舉行朗誦決賽,使全體學生感受詩詞的意境,受到智慧的熏陶,受益無窮。
(4)開展“經(jīng)典詩詞匯演”活動。每學年的第二學期,我們組織開展了經(jīng)典詩文匯演活動,各節(jié)目以班級為單位,有的朗誦時聲情并茂,有的邊吟邊舞,有的分角色集體大朗誦,有的個人詩詞唱,有的集體詩詞唱,形式多樣,意韻深遠。
(5)開展“古詩詞考級”活動。為了激勵學生誦背古詩詞的熱情與積極性,我們在誦讀教學中開展了古詩詞考級活動,建立了古詩詞考級集體和個人檔案。將考級分為“6星級+特級”,每一年級都有必背的古詩,達到相應級別星級。具體標準是一星級,能熟練、正確、有感情的背誦古詩15首(朝代、作者)。二星級,能熟練、正確、有感情的背誦古詩30首(朝代、作者),并能介紹自己最喜愛的古典詩文所表達的意思(10首以上)。三星級,能熟練、正確、有感情的背誦古詩45首(朝代、作者),并能介紹自己最喜愛的古典詩文所表達的意思(15首以上)。四星級,能熟練、正確、有感情的背誦古詩60首(朝代、作者),并能介紹其中部分古典詩文所表達的意思(20首以上)。五星級,能熟練、正確、有感情的背誦古詩70首(朝代、作者),并能介紹其中部分古典詩文所表達的意思(25首以上)。六星級,能熟練、正確、有感情的背誦古詩80首(朝代、作者),并能介紹部分古典詩文所表達的意思(30首以上)。特級,能熟練、正確、有感情的背誦古詩80首(朝代、作者),還能背誦其他古詩10首以上,并能介紹古詩描寫的情景和表達的含義(40首以上),還能為喜愛的一首古詩配畫。
(6)開展“親子讀”活動。引導父母子女一起誦讀,為孩子做出表率,同讀同悟,教學相長,增進親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味。
(7)將古典詩文誦讀與抄錄、繪畫、手抄報、板報等多種學習活動形式結合起來,增加了誦讀的趣味性。
課程開發(fā)要求教師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還要在音樂方面有一定的造詣,而且還要肯花時間和精力去收集、整理資料,以便學生參考并發(fā)表見解。對于學生來說,懶惰是不行的,要積極參與,積極思考,并認真搜集資料,多加背誦,多加練習,長期積累。最重要的是學校要充分重視,要給教師和學生充分的課外時間,必要時要給予大力支持。如開朗誦會、賽詩會等,要提供資金、設備、場地等。因此,要真正地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光靠校本教師是不行的,必須全校上下都重視起來,通力合作??傊?,我校古詩文校本教材的開發(fā)和利用,促進了詩化教育的開展,提高了學生誦讀賞詩、悟詩的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yǎng)了學生優(yōu)良的品質和美好的人格。
參考文獻:
[1]潘學中.談校本課程的開發(fā)[J].教學與管理,2000(08).
[2]吳剛平.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思想基礎――施瓦布與斯騰豪斯“實踐課程模式”思想探析[J].外國教育研究,2000(06).
[3]楊小村.開發(fā)校本課程辦出學校特色[J].中國教育學刊,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