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智寅
[摘要]小學英語教學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交流互動的課堂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課堂充滿生機,激發(fā)興趣。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真實的交流互動、辯論研討,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在辯論研討中教學相長,讓英語課堂充滿勃勃生機。
[關鍵詞]小學英語 互動教學 教學相長
所謂“互動式”教學模式,就是師生交往、溝通,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優(yōu)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產生教學共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結構模式。
本文從小學英語課堂開展互動教學有效的策略方法人手進行簡單的探討和分析
一、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構建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基礎
正如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樣:“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絕大多數(shù)場合下都在于教師忘卻了,上課這是教師和兒童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由師生關系來確定的。
在課堂中我更多的時間不是站在講臺上,而是走進學生中間,這樣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物理距離縮短了,學生們和教師之間的心理距離也會無形地縮短。課堂給學生們的感覺就是在和老師交流探討,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教師和學生都享受到成長的快樂。
二、利用主題圖設置問題情境開展互動教學
每篇課文都配有一幅主題圖,主題圖在教材中的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編者根據課文的內容,精心安排繪制的。它是教材的“第二語言”,作為課堂教學資源的一部分,具有形象性、直觀性,趣味性,啟迪性等特點。但是,有的教師費盡心思查找各種各樣的資料,卻將唾手可得的課文主題圖置之不理,舍近求遠。
我在學習課文之前都要首先出示課文主題圖,通過對主題圖的觀察,利用學生對圖產生的好奇心及新奇感來激發(fā)學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學生看圖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觀察能力,更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上的主動性。
例如:在教學What will you do in the future?(你將來想要做什么工作?)一課時,我先讓學生觀察插圖,并根據主題圖提出問題“Can you guess what they are talkingabout?And why?”(“看看圖猜猜他們在談論什么?為什么?”)有的學生說:“I think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 jobs.Because I see a pilot in the picture.”(“我認為他們在談論職業(yè)的事情,因為我看見主題圖中有一個飛行員?!保┻€有的學生說:“I think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hobbies.Because they are all happy.”(“我認為他們在談論興趣愛好,因為我看見他們都很高興?!保W生各抒己見,這樣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插圖,既自然地導入了新課,又激發(fā)了學生樂于表達、積極思考的好習慣,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開放式教學環(huán)節(jié)引發(fā)學生思考互動
開放式教學,源于科恩(R.C.Cohn)1969年創(chuàng)建的以題目為中心的“課堂討論模型”和“開放課堂模型”——人本主義的教學理論模型;同時,還源于斯皮羅(Spiro)1992年創(chuàng)建的“隨機通達教學”和“情景性教學”——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這些教學理論模型強調: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內部心理表征過程,教師的角色是思想的“催化劑”與“助產士”。
教師不應把主要精力局限于所教的內容上,而應注意學習者的心態(tài)(即情感與動機)變化。教育的目標是教師與學生共享生命歷程,共創(chuàng)人生體驗;養(yǎng)育積極愉快,適應時代變化,心理健康的人。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通常采用以下開放式教學策略。
1.設置開放式的問題
例如,北京版小學英語教材六年級第28課Can you read and write?的學習。這部分內容主要講述玉皇大帝舉行一場游泳比賽來決定哪些動物能成為生肖動物。老鼠和貓騎在牛背上,快要到達終點的時候老鼠把貓踹到河水里,自己從牛背上跳下來贏得了第一名,牛獲得了第二名。在學習這部分時候我給學生設置了如下的問題: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rat?If you are the cat what will you do?(你認為老鼠的品行是怎樣的?如果你是貓你怎么做?)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wimming race?Is it fair orunfair?Why?(你認為舉行游泳比賽來決定生肖動物公平嗎?為什么?)
If you were the Jade Emperor what do you do to de- cide?(如果你是玉皇大帝你用什么方法決定哪些動物是生肖動物?)
這些開放式的問題一提出,學生立刻產生了興趣,思維立刻活躍起來,紛紛闡述自己的觀點,語言知識得到了很好的運用。這些開放式的問題也讓課堂產生了真實的互動。學生在回答這些開放式的問題的同時還讓其他學生產生了新的質疑,進而再次討論,產生真正的語言交流,思維活躍。在討論質疑中,學生學習了語言,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布置開放式作業(yè)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學生之間會產生差異。我在布置課外作業(yè)時,兼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允許學生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作業(yè)內容。例如,在新授課后我布置的作業(yè)是:(1)給我發(fā)微信朗讀課文。(2)抄寫課文中較難的單詞以及課文中的重點功能句。(3)圍繞功能句進行自編對話。(4)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內容。學生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可自由地選擇完成其中的一項或幾項。這樣,每個同學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業(yè)。
3.英語辯論融入英語互動課堂
課堂辯論,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反向思維和發(fā)散性思維為特征,由小組或全班成員圍繞特定的論題辯駁問難,各抒己見,互相學習,在辯論中主動獲取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辯論能夠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團隊協(xié)作精神及觀點表達等語言能力。依據教材挖掘辯點是開展辯論的前提。把握教材文本中的辯點,就是要深入鉆研教材,挖掘批判性思維因素,抓住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辯點。例如,北京版小學英語教材六年級上冊我給學生的辯論題目是“Is it good to be an athlete?”。
互動型教學是一種值得提倡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它對激發(fā)學生潛能很有幫助,也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互動的課堂教學中,使“教學有了層次性,使每個學生都能體現(xiàn)他的價值,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真正實現(xiàn)了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