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芬
摘 要: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體系當中,讀寫教學具有重要意義,是提升學生文字敏感度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新開展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本文立足語文讀寫教學實踐,探索提升教學效能和學生學習水平的有效路徑,以期指導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 小學教學 高年級讀寫 讀寫策略
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亟待提檔升級。在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過程當中,讀寫教學是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對于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夯實語文學習基礎,具有重要的意義[1]。如何有效提升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是教學研究者和語文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也是本文展開論述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一、小學語文高年級讀寫教學的意義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要求,提升學生的語文讀寫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強化學生語文讀寫能力,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舉措。在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過程中,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文字認知和文字理解能力,通過進一步開展讀寫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語文知識系統(tǒng),為學生更進一步的學習夯實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讀寫教學具有重要的地位,有效的提升學生讀寫能力,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保障。
1.提升讀寫能力有助于構建語文知識體系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提升學生的對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語文知識體系。在語文教學體系中,讀和寫的能力,是認知語文知識的基礎,強化學生的讀寫能力,可以提高學生對文字的敏感度。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學生具有較強的記憶和模仿能力,強化語文讀寫,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語文知識記憶,實現(xiàn)所學知識的有效轉(zhuǎn)化,通過大量的閱讀和寫作練習,提升語文綜合能力,構建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為高年級學習以及其他學科學習打好基礎[2]。
2.強化讀寫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強調(diào)語文知識的教學,更強調(diào)是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開展讀寫教學,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表達和言語理解能力。通過讀寫教學,可以激發(fā)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幫助不同學生選擇具有針對性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因此,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強化讀寫教學環(huán)節(jié),提升學生讀寫能力,對于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質(zhì)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3]。
二、創(chuàng)新開展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的策略
1.把握教學節(jié)點,提升讀寫能力
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背景下,小學高年級語文課本中有很多經(jīng)典文章,十分適合進行讀寫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jù)課本基礎素材,進行深入挖掘,有針對性的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4]。舉例來說,課文《夜鶯的歌聲》就是開展讀寫教學的理想素材,在文章中有大量的生動細致描寫,對于提升學生的文字理解和文字表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文章中,作者大量運用擬人等修辭手法,在文章第一段中,作者寫到“大道兩旁全是黑色的碎瓦片,空曠的后花園里,燒焦的樹垂頭喪氣彎著腰”,將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描寫的淋漓盡致,非常值得深入學習,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可以借鑒運用。此外,《魯濱遜漂流記》《海底兩萬里》等經(jīng)典課文,也非常適合進行讀寫教學訓練,提高學生讀寫能力。
2.注重素材積累,提升讀寫能力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過程當中,不管是文章閱讀還是作文寫作,都要注重素材的積累,只有幫助學生積累足夠的讀寫素材,才能實現(xiàn)語文水平的全面提升。教師要注重對于學生的引導,讓學生養(yǎng)成積累素材的習慣,不管是在平日閱讀還是上網(wǎng)瀏覽的時候,都可以將發(fā)現(xiàn)的好詞佳句記錄下來,進行知識儲備。比如說,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可以多閱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和《伊索寓言》等童話故事書,對于其中寓意較深的故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閱讀,并嘗試寫讀后感,同時鍛煉閱讀和寫作能力。
3.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升讀寫教學效果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對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注重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要根據(jù)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特點,踐行“生本理念”,為學生選取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學材料,提升教學效果。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當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提升讀寫教學效果。在傳統(tǒng)的讀寫教學當中,很多老師不注重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課堂缺乏活力,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進行深入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舉例來說,在進行《白鵝》一課教學前,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播放視頻和圖片的方式,讓學生對白鵝的形象有較為直觀的了解。由于很多學生都生長在城市中,對于白鵝及其他家禽都缺乏足夠了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5]。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讀寫教學是重要的學科組成部分,是提升學生文字理解和文字表達能力的重要載體與平臺。在實踐教學中,由于缺乏系統(tǒng)性的理論指導和實踐訓練,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讀寫教學過程當中,仍存在著諸多不足,亟待提升。語文教師要踐行“生本理念”,根據(jù)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體的教學情境,運用多樣化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針對性與實效性,進而實現(xiàn)小學高年級讀寫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唐孝祖.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探析[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3(8):32-32.
[2]李生富.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創(chuàng)新對策思考[J].網(wǎng)友世界·云教育,2014(6):109-109.
[3]徐艷輝.淺議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創(chuàng)新對策[J].考試周刊,2015(36):60-60.
[4]張淑云.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的意義與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6(7):86-86.
[5]王曉波,王曉松.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的重要性及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z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