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萍
摘要:如何提高農(nóng)村普高文言文教學課堂效率和學生對文言文閱讀的興趣呢?筆者認為應該在課堂上活教活學,課堂外增加閱讀量,促使學生愛上古文閱讀。
關(guān)鍵詞:活教活學;因形求意;情境誦讀;整體感知;厚積薄發(fā)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1-0024
文言文以其簡約凝練的語言承載著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和民族的思想智慧,千百年來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讀書人的心靈和精神。然而,目前從整個社會來看,文言文已經(jīng)遠遠退出了人們的生活,那么繼承這一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主要是靠學校教育來完成。文言文教學也因此理所當然地成為高中語文教學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再觀當下的文言課堂,教師教得費時費力,學生學得苦不堪言,課堂效率低下,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可以說是談文言而色變。推究學生厭學的原因,筆者認為有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厭煩字詞句的瑣碎和難記,把它看成是另外一門外語;二是學生對文言中所蘊藏的思想感情和人文精神,積淀著的文化精華,無法從自我的人生體驗乃至學習中獲得支持和幫助,從而對文言文的學習有畏難情緒。鑒于此,筆者試從課堂上和課堂外兩方面努力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讓學生愛上文言閱讀。
一、課堂上,我們應注重文言字、詞、句的活教活學
漢字是表意文字,最原始的漢字是按照字義繪形的,形體和意義之間往往具有直觀而直接的關(guān)系。因形求意,不僅能讓學生準確解讀字詞,更能促使學生對字詞的活學活用。如《論語》“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中的“監(jiān)”字,按現(xiàn)在監(jiān)字的常用意無法解釋,課文只是簡單解釋為通假“鑒”,若考查監(jiān)字的上古構(gòu)形,就會明白監(jiān)字其實是會意字,監(jiān)字其實為一人睜目俯視器皿之形,是上古未有銅鏡之前人們以水取影照面的生動寫照,所以監(jiān)的本義即是照鏡子,也可理解為鏡子,而鑒字只是后起之意。這樣,解讀后學生對于這個字的解釋記憶非常深刻,同時也感覺到漢字的美麗與奧妙,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漢字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常常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枯燥單一的字詞落實的教學方法絲毫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若能換一副面孔出現(xiàn)則不然。如講到“且”在“年且九十”中的意思時,不妨設(shè)計一道關(guān)于愚公年齡的數(shù)學選擇題:A. <90,B. >89,C. =89,D. 90>x>89。學生就能很快明白“且”是“將要”的意思,而且記憶深刻。
文言中特殊句式的把握和理解常常是正確理解句意的前提,誦讀體悟亦是理解句意的重要方法,如學習《五人墓碑記》中“誰為哀者?”一般有兩種理解:其一為賓語前置,意為“為誰而哀”;其二為省略句,意為“誰為之哀”。筆者按照這兩種解釋試著分別讓不同的學生朗讀,并讀出語氣。經(jīng)過反復誦讀后,學生一致認為“誰為之哀”的解釋更確切,因為它強烈的語氣更能顯現(xiàn)出緹騎的驕橫跋扈,更能激起民眾的憤恨,符合當時的情境。
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有趣是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不二法門。當然,文言文教學并不僅僅是字詞句教學。錢鐘書融合訓詁學與闡釋學,將文言作品的“詞”與“志”視為相互貫通的統(tǒng)一體。他說:“乾嘉樸學教人,必知字之詁,而后識句之意,而后通全篇之意,進而窺全書之指。雖然,是特一邊耳,亦只初桄耳。復須解全篇之義乃至全書之指,庶得以定某句之意,解全句之意,庶得以定某字之詁?!卞X鐘書認為文言文的閱讀是一個從局部到整體再到局部的過程。筆者亦認為在文言教學過程中更應注重整體閱讀,把握文意,使學生不再拘泥于字詞句的落實,從整體語意中感知字詞的意義和用法。如在教《燭之武退秦師》這一課時,筆者并不急著講字詞的難點,而是先將有關(guān)戰(zhàn)國時局的地圖用PPT展示,同時遮住了秦、晉、鄭三國的名稱,讓學生通讀課文后,標出三國位置。學生通過閱讀很快就標出了三國位置,這表明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文意,這不僅有利于理解燭之武對秦伯的一番說詞,很多字詞的解釋亦迎刃而解。如“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中“鄙”“遠”“東”“封”的活用也就一目了然。由此可見,課堂上教師的“活”教,學生的“活”學,共生成文言教學“活”的源頭。
二、課堂外,我們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厚積薄發(fā)
文言文教學不僅是“詞”和“文”的教學,更是“志”的教學。高中新課程標準對文言文教學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是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nèi)容;二是能體會作品中蘊含的民族精神,能從中汲取民族的智慧。仔細分析這兩方面的要求,不難發(fā)現(xiàn)要求一實則是為要求二奠定基礎(chǔ),后者才是我們學習文言文的終極目標。而我們學生在古文的誦讀中往往無法深刻感知作者的人生體驗、情感態(tài)度和人生價值,因而失去閱讀興趣。這固然與學生簡單的閱歷有關(guān),更重要的是缺乏學習上的積累。因此,筆者認為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增加學生課外閱讀材料,厚積薄發(fā)?!吨袊鴼v代寓言小品》因其篇幅短小,故事性強,且“文有寄托之意”,不妨把它作為高一階段的課外閱讀,以充實學生對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而它自然質(zhì)樸而又幽默的藝術(shù)風格,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
如莊子的《不材生死》《不如相亡于江湖》《騰猿處世》《莊周釋異鵲》《望洋興嘆》,細讀這類寓言無不對學生客觀認識世界,正確處理人事有極大的幫助,通過對書本的閱讀積累來彌補自身閱歷的不足。在高一閱讀的基礎(chǔ)之上循序漸進,在高二階段我們可將《古文觀止》作為課外閱讀材料。這本曾給現(xiàn)當代著名作家以極大影響的名著凝聚著中國古代文化精華,其用語凝練,結(jié)構(gòu)精巧非尋常文章可及,而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性、審美性和變換多端的表現(xiàn)技巧更是令人嘆為觀止。它是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文學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途徑。同時也能使學生更容易體會教材經(jīng)典篇章所蘊含的作者情感態(tài)度和人生價值。如《陳情表》中李密對祖母的拳拳孝心,《項脊軒志》中歸有光對親情的無比眷戀之情,《赤壁賦》中蘇軾的曠達情懷,《逍遙游》中莊子無所待的自由境界。課堂內(nèi)與外相結(jié)合,促使學生不斷地對文言文的閱讀,不斷地與作者對話,并在閱讀中獲得樂趣。荷爾德林說:“詩性的衰頹實質(zhì)是人性的萎縮?!弊尮盼拈喿x成為高中生無盡的題海中散發(fā)著詩意的扁舟。
一個人在中學時代的文言閱讀,注定影響他的一生,他的心靈空間和人文視野,他的價值取向和精神旨歸,他的文化胸襟和審美情趣都是在此基礎(chǔ)上發(fā)生發(fā)展的。讓我們的文言教學帶上一層文化的色彩和詩性的光輝,讓我們的學生愛上文言文閱讀。
(作者單位:浙江省余姚市第七中學 3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