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重洋
摘 要:目前,對于模型訓練這個詞還沒有統(tǒng)一的解釋,文章作者認為它是這樣一種習題訓練的模式:針對一個重要知識點,對它所涉及的習題以解題的思路是否相同予以歸類,在每一組解法基本相同的題目中,找出一個特點鮮明的為典型例題,其他題目作為為掌握這種方法而配套的練習,把這一整套構成一個模型,而其所涉及的訓練即為模型訓練。
關鍵詞:模型訓練;歸納;總結;解題能力
如何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我們做出了種種嘗試,不少教師也總結出了自己獨特的教法。就我而言,我認為模型訓練方法能夠有效地提高學校學生的解題能力。毛澤東主席曾說過“傷敵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所以與其給學生介紹多種方法,倒不如只針對一類問題,講解一種方法,并通過做同類型習題的訓練,使其能夠熟練處理此類問題。
一、抽象出典型題型的基本特點及總結基本解題方法
由于第一步的工作,我們對每個知識點都歸納出了與其相關的一類典型題型,而這一類題目所考查的知識、技能基本一樣,只是形式上略有變化,我們可以針對此類問題,總結出基本的解題思路,并歸納出這些題目都具有哪些基本特點,這樣就可以為我們下一步的工作打好良好的基礎。下面就以“超重失重”“天體運動”為例予以說明。
1.如何判斷超重失重問題
判斷超重失重的思維模式:
(1)判斷物體運動的方向即(V的方向):向上或向下。
(2)判斷加速度的方向依據(jù):加速運動 a與v同向;減速運動a與v反向。
(3)結論:a向上即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重力,即超重;a向下即向上的力小于向下的重力,即失重。
給學生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當他們看到此類問題時可以把思維直接引向相應的方向,達到迅速、正確解題的目的,也有利于學生對概念的深入理解。
例1:站在升降機中的人出現(xiàn)失重現(xiàn)象,則升降機可能( )
A. 作加速上升 B. 作減速下降
C. 作勻速下降 D. 作減速上升
分析:以A為例,學生看到超重失重問題,直接想到相應的解題方向,先快速判斷出運動方向“上升”即向上,然后看到“加速”故a與 v同向,即加速度方向也向上,故有物體所受到的向上的支持力大于向下的重力,即出現(xiàn)超重現(xiàn)象。依此類推可知本題答案選 D。
2.天體運動中“公轉”模型的圓周運動問題
天體運動中“公轉”模型的圓周運動問題是指所有行星繞恒星的運動以及衛(wèi)星繞行星的圓周運動。首先讓學生認識到此類問題的特點即萬有引力完全用來提供圓周運動所需要的向心力,故其解題的一般模式為:首先,運用萬有引力定律先求出為物體做圓周運動所提供的向心力;其次,根據(jù)題目所求物理量算出物體做圓周運動所所要的向心力;最后,列出等式求解。
例2:(2010·天津卷·6)探測器繞月球做勻速圓周運動,變軌后在周期較小的軌道上仍做勻速圓周運動,則變軌后與變軌前相比( )
A.軌道半徑變小 B.向心加速度變小
C.線速度變小 D.角速度變小
分析:本題屬于天體運動中“公轉”模型的圓周運動問題,故學生可套用相應的模式快速予以判斷。如A選項,根據(jù)萬有引力定律我們可以求得探測器繞月做圓周運動所提供的向心力為,然后看到A選項中需要判斷的是在周期變化后半徑的變化情況,故選擇公式為探測器做圓周運動所需要的向心力,列等式,求得,可知T減小后r減小,故本題選A。
二、解題中應該注意到的一些問題
(1)提醒學生在運用方法時看清楚條件。解題思路能夠熟練地應用之前,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這些典型習題的基本特征,并提醒學生認清這些基本特征,在應用之前一定要認真審題,以確保此類方法的應用條件全部具備。
(2)歸納一種同類型問題,讓學生在看清楚條件的同時,運用已學會的方法,通過對一類習題的練習,以達到熟練掌握此種解題方法的目的,以期在他們的反復練習中達到并認清此類問題的基本特點及熟練掌握此類問題解基本解法之目的。
(3)鼓勵學生一題多解,避免走上定式思維的誤區(qū)。在熟練地掌握了一種解題方法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其他的解題方法,否則將會使學生走上定式思維的誤區(qū),這就與我們的初衷南轅北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