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盛
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的校本培訓已經成為專業(yè)發(fā)展的一條重要途徑。而校本培訓中的重要一環(huán)就是集體備課。但筆者所在的農村小規(guī)模學校語文學科中的實施現(xiàn)狀,不容樂觀。筆者梳理了一下,大致存在以下幾種現(xiàn)狀。
【現(xiàn)狀1】一人唱獨角戲
某校,語文學科組10人。該組制定了集體備課的要求,取名為“五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人、定流程??雌饋恚贫群翢o瑕疵,但是語文備課組長卻叫苦不迭,為什么?因為學校小,語文學科教師偏少。而備課組長年輕、學歷高、能力強,所以,每次備課大家都是“推薦”他為主備人,都是他準備第一稿。這樣一來,集體備課變成了一人唱獨角戲。
【現(xiàn)狀2】備而不研
新學期開學前,語文備課組按照學校統(tǒng)一要求,把任務分工下去,要求大家根據安排完成自己的任務,然后上傳校園網,教務處檢查。語文組內各位教師領到任務,單兵作戰(zhàn),基本“作戰(zhàn)方式”為通過網絡復制,完成自己的任務。這種沒有深度鉆研教材、《課標》,而是東拼西湊的“一備”,當然不能稱之為“研究”。
【現(xiàn)狀3】研而不用
集體備課時,大家熱烈討論,基本定稿。但是,到各自課堂的時候,有些教師還是按照自己的經驗來教。教師又美其名曰:為了檢查!集體備課變成了應付檢查?加上缺乏有效的檢查、督促,集體備課落地無聲。
試問,這樣的集體備課價值何在?那么,怎樣集體備課才是有效的呢?這學期我們探索“主題式”集體備課形式?!爸黝}式”集體備課,核心是把集體備課的關注點相對集中,能夠使“研訓”結合,使每位教師每參加一次集體備課,都能學到一點,改變一點。以主題為焦點,以具體課例為載體,實現(xiàn)行為與理念上的銜接,實現(xiàn)教師團隊之間互動互助。在實踐中,我們注重研討主題做到相對明確,每位教師是否全身心投入,有沒有獲得成長。
一、 主題生成的依據
1. 依據《課標》?!墩n標》的“實施建議部分”往往是我們主題式集體備課確定的主題內容的依據。以我校五年級語文組為例,開學初,我們依據《課標》關于寫作教學的建議:“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苯Y合我們實際教學中出現(xiàn)的“學生不會修改作文”這一問題,確定了本學期五年級備課組主要研究主題為 “習作自我修改”專題。
2. 依據教材。開學初,六年級備課組根據教材編寫的特點,商定集體備課的研討課例,一般選擇大家都認為難以把握的課例來研討。例如:本學期,六年級語文組經過研究教材,發(fā)現(xiàn)《輪椅上的霍金》《小草和大樹》是人物傳記?!叭宋飩饔浫绾谓蹋俊贝蠹腋杏X比較困惑,于是,就選擇這一問題作為六年級語文組的集體備課主題。
3. 依據學情。學生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往往是確定集體備課主題的依據。例如:“如何在一節(jié)課中保證學生有練筆時間?”這是我們大語文組的集體備課的主題。為什么定這個主題呢?因為,我們在聽課時,師生討論比較多,練筆少?!昂糜浶?,不如爛筆頭?!比绾卧谡Z文課上,讓學生有時間練筆,就成了我們集體備課的主題。
二、 “主題式”集體備課流程
1. 說。采用抽簽,決定誰說。因為抽簽的不確定性,所以,個人研讀教材這個環(huán)節(jié)由泛泛而談轉向精細品讀,教師精心設計了教案,準備說課稿,希望在說課環(huán)節(jié)中有一個“靚相”。說什么?我們提出說“教材解讀”“課時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重點談疑惑,突出自己的設計亮點,要簡潔明了、準確具體有針對性,盡量使用相應的教育理論。
2. 評。小組輪流發(fā)言,要積極提出建議,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做到吐故納新。我們的點評主要在“和主題研究有關嗎?”“學生真的學了嗎?”“學生能學會嗎?”這樣的聚集點上。
3. 教。經過暢所欲言的點評環(huán)節(jié)后,抽簽產生的展示課的教師,要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和班級學生具體學情,在錄播教室上課。此時,我們的研究場所移步到錄播教室,邊看,邊談,邊結合自己的班級進行二次修改。課上完了,視頻傳到校園網站,其他教師可以隨時看課,取長補短,繼續(xù)修改自己的教學設計。
4. 思。第二次集體備課的內容主要是交流課后反思,每位教師思考自身的教學行為,肯定優(yōu)點,指出不足,促進今后教學的進一步開展。條件成熟的,要把反思下筆成文。
5. 合。即整合。在組內教師實踐和反思的基礎上,由備課組長總結大家的經驗與感悟,完善、加工、整合成一份精品教案,打包上傳網絡,資源共享。
三、 保障制度
1. 集體備課以積分制進行評價。積分的用途目前有兩個:① 根據積分排名,安排外出進修、賽課機會;② 積分算入績效考核。
2. “年終考核”工作中,集體備課表現(xiàn)優(yōu)秀者,在語文組內優(yōu)先推薦。
【反思】
“主題式”集體備課,讓教師們在探討問題時,不再零散,把自己發(fā)現(xiàn)的教學難題進行歸類,疏理自己學習的經驗,在實踐和交流中,逐漸清晰地認識所教年級的要求與特點、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這樣,教師通過主題式集體備課的交流和學習,取長補短,優(yōu)勢互補,共同成長。而“主題式”集體備課所選擇的主題,往往被有興趣的教師選為自己的研究小課題,待到他們往深處研究,一定會開出絢麗的教研花朵。
(作者單位:鎮(zhèn)江市姚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