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摘 要:學生個體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表現出極其明顯的差異性,這就使得因材施教理論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被教師重點運用。語文教師在運用因材施教理論上總是會面臨一系列突發(fā)問題,因此教師要熟練分析學生個體的語文學習狀態(tài),改進因材施教運用策略,有效深化差異性教學與整體性提高。
關鍵詞:語文;因材施教;差異性;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6-0024-01
語文教學質量的發(fā)展狀態(tài)是當前基礎教育所面臨的重點問題,通過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狀況進行分析,發(fā)現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差異性極大,因而因材施教理論作為差異性教學的重要方式應當被語文教師所重視。因材施教理論應當從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智力發(fā)展層次、學習方法類型等眾多方面來進行具體分析,讓教學理論滲透到每一個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中。本文結合語文教學實際狀況,談談如何有效運用因材施教理論,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一、因材施教之教學調控策略
因材施教教學讓理論中,“材”和“教”這兩個字決定了其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具備怎樣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安摹奔创韺W生的學習能力與狀況,“教”即代表教師該去如何調控教學策略,從而讓學生獲得長足的實質性發(fā)展。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以及大腦智育發(fā)展狀況,從他們的實際學習需求出發(fā)去調控教學方式與策略,讓語文課堂教學成果以多樣性變化與多元形式呈現出來。
比如,在人教版《雪孩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在課前就本課文的生詞進行測試,從而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狀況進行宏觀把握,讓教學調控更加具有針對性。教師在學生的測試結果中發(fā)現有的學生完成的質量相當高,有的學生的測驗結果則極差。為此,教師將這些一一記錄在教學案中,在接下來的課文教學中進行層次性提問。對于測驗完成質量較高的學生,教師對其主要提問課文的思想內涵與作者的感情基調;對于那些測驗完成質量較差的學生,教師主要在課堂上幫其打牢字詞基礎,從而讓他們能夠順利學會課文中的每一個字詞,再逐漸滲透課文的感情內涵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調控每一種類型學生的學習走向,以避免本來成績較好的學生在課文深度學習上缺少進步空間,而成績較差的學生卻沒有打牢基礎機會等現象的發(fā)生。這才是因材施教理論下最可靠的教學方式,最優(yōu)化的調控方法。
二、因材施教之興趣主導型多元教學策略
興趣主導型多元教學策略是將因材施教的理論本質徹底滲透在語文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以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為基調,進行課堂類型的創(chuàng)造,類型以興趣主導為主、多元教學為輔,讓他們都在課堂上發(fā)揮出學習的激情和求知的欲望。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興趣小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各種興趣主題與偏好的氛圍中發(fā)散自己的語文學習思維。在興趣活動方面,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懂得興趣主導的意識,鼓勵其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活動,以此去學習課文內容。當然,每一個興趣活動都要像教學內容靠攏,切不可偏離教學方向,只有這樣才能夠將因材施教的主體類型深化,發(fā)揮出因材施教的多元優(yōu)勢。
比如,在人教版《稱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了興趣主導課堂小活動的設計,并設計了如下活動:一是稱重活動,二是象之體驗活動,三是稱重方案設計活動,這三種活動都僅僅圍繞《稱象》這篇課文的教學主旨,重點以開發(fā)學生的靈活性思維為主要目的,讓學生懂得面對突發(fā)事件時隨機應變能力的重要性。在興趣活動的推廣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活動,樹立課堂自由化、人性化、個性化的形象,將“因材施教”理論模式的優(yōu)勢與作用體現出來,通過此種模式將課文《稱象》的主旨滲透到每一位學生的大腦中去。
三、因材施教之“取長補短”策略
因材施教之“取長補短”策略就是徹底將因材施教模式教學理念與合作教學模式理念相融合,一起運用到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獲得實質性的長足發(fā)展。眾所周知,語文課堂上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優(yōu)點與缺點都是不一樣的,所謂“取長補短”就是將部分學生的學習優(yōu)點滲透到這一方面能力較差的學生上,實現學生個體之間的互相合作、互幫互助,讓因材施教理論能夠擁有一個更加完整的教學環(huán)境?!叭¢L”與“補短”之間的教學意義是互相提攜的,教師要通過此種途徑來發(fā)揮出因材施教的教學優(yōu)勢。
比如,在人教版《地球爺爺的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深入分析每個學生身上所具備的優(yōu)點以及在課堂上暴露出來的缺點,然后將因材施教理論與小組合作模式進行無縫接合,安排學生搭配成學習小組,將整體的教學目標分配到每一個小組中,再將每一個小組的目標細化到每個學生身上,進一步確立了因材施教理論模式的目標。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每一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都會面臨不一樣的問題,這就要求因材施教的教學理論應被熟練運用于課堂教學中。作為語文教師,要從教學問題的根本出發(fā),有效提高因材施教理論的教學作用,讓學生都獲得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輝,田進龍.小學語文“讀”與“寫”能力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4(16).
[2]呂型偉.面向未來的基礎學校:案例點評與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