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麗燕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 閱讀能力 培養(yǎng)途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0A-0105-01
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教材,為理解知識的基本內涵、展開審題、解題分析做好充分的準備。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課前閱讀,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
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閱讀能力要注重課前自主閱讀能力訓練,讓學生先展開閱讀理解,進而幫助學生初步建立數(shù)理認知,這是典型的先學后教教學嘗試。初中一年級學生的數(shù)學閱讀訓練,重點要放在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上,從掃清文字障礙、初步掌握文本意義、了解數(shù)學概念和相關詞句、分析數(shù)理基本構成體系展開;初二、初三年級開展數(shù)學閱讀教學,要從詳細審題、解析解題步驟、厘清數(shù)理關系等角度進行拓展。
教師在課前閱讀引導時,一般要給出一定的閱讀目標,以督促學生自覺展開閱讀學習。如教學“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之前,教師給出閱讀任務:閱讀教材,弄清什么是內錯角、什么是同位角、什么是同旁內角等概念以及兩條直線平行的基本條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現(xiàn)場檢查課前閱讀成效。有學生說:“我雖然說不好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等概念,但我可以用圖示方法展示出來。”(學生在黑板上將這幾個概念用圖示的方法展示了出來)另一個學生說:“有了這幾個圖,我也可以說說兩條直線平行的條件了,如果知道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中的一個相等,兩條直線必定平行?!?/p>
從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可以看出,教師設計具體閱讀任務引導學生展開課前閱讀效果良好。因為學生已經將教材的主要內容都掌握了,所以教師展開下一步教學會更順利。
二、課內閱讀,展開分層閱讀引導
數(shù)學內容都比較精煉,其語言帶有抽象性、邏輯性特征,數(shù)學閱讀訓練也不能太過膚淺,需要深入到教材內涵展開探究。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要避免學生走進閱讀誤區(qū)??梢愿鶕?jù)不同學生群體的閱讀基礎展開分層閱讀教學,給出不同形式的數(shù)學題目,讓不同群體的學生展開對應性閱讀,先引導學生建立整體認知,然后由淺入深、由外及內展開閱讀,構建數(shù)理內質概念認知體系。
數(shù)學題意閱讀是課內閱讀的主要內容,教師要分步展開引導。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式”時,有這樣一道題:小敏去書店購買一本圖書,圖書價格為38元,小敏手中有6元、8元代金卷若干,問各需要多少張這兩種面值的代金卷?教師給出“三步讀”引導:第一讀,找出題目中有哪些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哪些是需要求解的?第二讀,找出其中的相等關系。第三讀,設未知數(shù)、列出方程,厘清等量關系。學生根據(jù)教師三讀引導思路展開閱讀,很快就解決了問題。教師讓學生展示閱讀過程,學生順利給出操作程序:題目中涉及兩個相關量:圖書價格、代金券。圖書價格、兩種代金券面值是已知的量,未知的量是用多少張不同代金券,也是需要求解的問題。圖書價格和代金券面值相等。這樣自然列出方程:6x+8y=38。
教師給出具體閱讀步驟,學生按照教師設計的思路展開閱讀,順利解決了問題,這說明教師的閱讀引導是科學的。從教師的閱讀思路設計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漸進推理的過程,先找出相關量,再找其等量關系,最后列出算式,整個閱讀思維是縝密的,具有很強的邏輯性。
三、課后閱讀,拓展閱讀認知寬度
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閱讀學習時間有局限性。為全面提高學生數(shù)學閱讀的敏感性,教師不妨延伸課堂閱讀訓練,鼓勵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課外閱讀學習,拓展閱讀認知的寬度。教師可以適當布置一些數(shù)學材料搜集、整理、調查等任務,讓學生在具體操作中提升閱讀能力。
在教學“三角形的角平分線”相關內容時,教師設計一個課后閱讀任務:搜集三角形的角平分線相關概念解讀信息、生活實例應用,在班級展示閱讀成果,詳細解讀生活案例中的數(shù)學應用。學生課下通過多種信息渠道展開相關閱讀材料搜集工作。成果展示時,有學生認為:很多鋼鐵大橋橋身構建、鐵塔構建,采取的就是三角形角平分線形狀設計。因為形成多點支撐,受力均勻,多點分解,這種結構形式具有較強的穩(wěn)固性。
學生搜集的是三角形角平分線相關內容,卻能將其生活案例進行物理性能解讀,這說明學生在課后閱讀過程中,已經不是單純地尋找信息,而是對科學現(xiàn)象展開了多元探索。這種閱讀思維向更深入的角度延伸,實現(xiàn)了學生閱讀認知的自然升級。
總之,數(shù)學閱讀需要對文字內質要義展開更為細致的推敲、思考、研究,甚至要結合相關操作才完成閱讀認知。教師要立足學生實際設計閱讀方略,促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閱讀思考的習慣,這是數(shù)學閱讀教學的重要追求方向。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