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明
摘 要:研究了新課改對作文教學的要求與期待,總結了新課改背景下高中作文課教學的特點,以期為高中作文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作文教學;作文課特點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體現。新一輪的教學改革正在進行,我們有必要靜下心來認真研究《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新課改對作文教學的要求與期待,摸清新課改背景下高中作文課的特點,以便科學有效地進行新課改下的高中作文教學。
一、新課改對作文教學的期待
新課改對寫作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fā)寫作欲望,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p>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作文的第一個期待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也就是說,新課改強調學生的情感體驗。課改反對“紙上談兵”“閉門造車”,倡導學生先“下水”,下到“生活的水”“人生的水”“社會的水”中,體驗生活,深入思考社會人生,從而產生感悟、生發(fā)感慨,這樣才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和價值意義的深度好文。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作文的第二個期待是:激發(fā)寫作欲望,也就是說,新課程強調老師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這是寫作過程中最能體現教師魅力的地方,老師應提高自身素養(yǎng)(包括寫作素養(yǎng)),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作文的第三個期待是:真誠寫作,反對功利寫作、虛假為文。即讓學生有感而發(fā)地寫作,表達新一代中學生對社會人生的真實看法,“用我手寫我心”,而不是從“投機取巧獲得高分”入手,絞盡腦汁說些拾人牙慧、人云亦云、口是心非的話,特別要防止為應對考試而“量身定做”的“新八股文”的泛濫。在行文中滲透自己對生活的真實體驗,為文過程中形成做人習慣,達到新課程標準強調“通過語文應用養(yǎng)成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的要求。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作文的第四個期待是:以讀促寫,加強讀寫聯系?!霸陂喿x與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這種思考和認識正是作文過程中最需要的東西,有了這種思考和認識,作文便不再是無病呻吟,而是有感而發(fā)。
同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建議部分給我們提出了一些新的期待:期待用多種方式、多種渠道收集和獲取鮮活的作文素材,“指導學生根據寫作需要搜集素材,可以采用走訪、考察、座談、問卷等方式進行社會調查,通過圖書、報刊、文件、網絡、音像等途徑獲得有用信息”;期待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速度和寫作習慣,期待將寫作常態(tài)化,“45分鐘能寫600字左右的文章,課外練筆不少于2萬字”;期待學生珍惜寫作的過程和成果,加強作文的修改完善、回顧交流和匯總整理、用現代技術進行展示的工作(“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yǎng)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于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其實就是強調在為文的各個階段都滲透綜合能力訓練,注重主體作用發(fā)揮。
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作文課教學的特點
這些期待要求高中作文教學做出調整,筆者在研究《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和國內外先進作文教育理念的基礎上,總結出了新課改背景下高中作文課教學的特點:(1)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個體差異,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2)注重提升教師素養(yǎng),凸顯教師主體地位,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3)注重讀寫聯系,提高閱讀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4)注重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要求學生思考社會人生。(5)反對假、大、空和應考“新八股”,注重真情實感,倡導真誠表達。(6)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寫作過程,關注寫作心理,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和氛圍的營造,注重成就感、快樂感的體驗。(7)注重評價過程,要求積極評價、及時評價,倡導多元評價。(8)關注寫作全程,注重回顧整理,鼓勵展示交流。(9)注重寫作習慣,培養(yǎng)寫作速度和寫作能力,將寫作常態(tài)化,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10)關注寫作活動與其他語文活動的聯系,在寫作過程中培養(yǎng)做事能力,思考做人之道。
在作文教學中,筆者采用了“每天一頁”抓素材積累,每天讀一篇優(yōu)秀作文,利用課余時間和閱讀課強化閱讀,注重成語等語言基礎積累等方法夯實語言基礎。利用寫書信、記日記等“自由寫作”的形式,抒寫性靈,真實傾訴。通過每學期開展一次征文競賽及優(yōu)秀作品展評活動,激發(fā)寫作興趣。
總之,作文教學只有遵循新課改背景下高中作文課教學的特點和規(guī)律,實現新課改對作文教學的期待,才能給作文課注入活力,才能真正達到作文課提高全體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06.
[2]趙謙翔.綠色作文實例實說[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3]王學東.讓作文教學更高效[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4]丁義萃.中美日作文教學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
[5]周麗琴.新課改下高中作文教學[J].中學生優(yōu)秀作文:教學參考,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