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光武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當構建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系統(tǒng)化認識,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當前,由于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初中生物的課堂教學依然還存在很多問題,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依然是課堂教學的主題。本文立足于當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探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關鍵詞】初中生物;新課改;現(xiàn)狀;有效性
生物是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的學科,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已經成為當前教師課堂教學的重點。但是,由于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當前,初中生物在初中階段的地位卻不容樂觀,由于生物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相對較小,人們還習慣把生物看作“副科”,師生對生物學科給予足夠的重視,對生物教學的重要性缺乏全面認識。在這樣的狀況下,作為一名初中生物教師,應當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初中生物的地位,促進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形成。
一、初中生物在初中階段的重要性分析
生物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然而學生認為生物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較小,對生物學習不重視,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而對語、數(shù)、外等“主科”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更多。對此,教師要引起高度注意,及時引導學生糾正認識上的偏差,走出學習的誤區(qū),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學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聯(lián),學習生物不僅僅是為了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更是為了學到更多的生物學知識,以便更好地應用到實踐中,促進發(fā)展,提升素質。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生物教學的重要性,樹立學習生物知識的正確觀念,使其主動投入到生物學習中,為掌握更多的生物學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1.明確課堂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深刻領會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制定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初中生物新課程標準是教師開展生物教學的依據(jù),在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使其真正地發(fā)揮作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新課程標準注重轉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使其把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活學活用。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學校的具體情況和教學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得到有效提升。
2.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實施新課程標準后,教師要徹底改變灌輸式教學方式,在教學中不僅要看考試成績,更要注重學習過程,要設法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促使學生在理解中掌握生物知識。在教學中,教師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和質疑,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要注重實踐教學,通過實驗教學和實踐活動讓學生動態(tài)直觀地學習生物學知識,通過實際操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形象的案例教學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更為深刻的印象和記憶。
3.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
新課程改革倡導在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而多媒體技術集圖片、動畫、視頻、文字、聲音于一體,能夠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地把生物知識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全方位地給學生視覺、聽覺和感觀上的刺激,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只能起輔助教學作用,教師不能過分依賴和過分渲染多媒體技術的作用,不能讓多媒體占據(jù)課堂的主導地位,不能影響學生的思維。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精心設計,根據(jù)教學內容合理地選擇圖片、視頻,再加上合適的文字說明,使教學內容更加具體化、形象化,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便于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深的印象,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4.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
新課程改革要求在教學中不但教給學生更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愛好、善學、樂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和探究式學習,要重視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的探究學習進行探究,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考試這一學習過程中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教給學生必要的應考能力,這并不是指要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以考取好的成績,而是要教會學生認真審題、抓住問題的重點,要能排除干擾,通過找出隱藏的條件從而正確地解答問題。此外,教師要進行正確引導,促使學生進行探究,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和綜合能力。
5.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活動需要師生的共同參與,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指導作用,徹底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開展初中生物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細致觀察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引導和啟發(f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向學生傳授生物學知識和技能,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要達到上述目的,教師除了擁有豐富的知識、較強的組織和表達能力外,還要認真領會新課程改革精神,全面了解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接受能力、學習基礎和學習興趣等情況,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合理地選擇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教師要突出教學重難點問題,通過精講多練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此外,練習能有效地鞏固知識,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問題,引導學生通過練習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轉變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到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性,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通過實踐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意識,從而達到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質量的目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智健.《在初中科學課堂中實施開放式教學》,《科學文匯》,2011(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