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英挑
摘 要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相對落后的教學觀念和陳舊單一的教學方法,已然不能滿足教育對象精神世界發(fā)展的需求。本文具體分析了當前思想政治教學模式存在的諸多問題及其成因,提出要與時俱進,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在新課程改革精神的指導下,更新教學理念,優(yōu)化課堂模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提升思想政治教師的綜合能力,以推動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激發(fā)教學課堂的活力,增強教學的實效性,推動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的發(fā)展。
關鍵詞 中學思想政治課 激活課堂 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作為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教師通過實施具體的教學方案指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尤其要明確自身的責任感,引導并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和配合。但是在當前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并不能根據教育對象的主體差異性區(qū)別對待,只是強行灌輸,忽視了教育對象的觀念形成、價值選擇等方面的復雜性,存在“一刀切”、“一鍋煮”等弊端,急于求成,脫離實際,脫離大多數的教育對象,并未形成真正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由于當前應試教育的不平衡導致思想政治學科地位的相對劣勢,影響了當前中學教師的結構,學校和學生的不重視,教學資源相對匱乏,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的教學積極性。鑒于此,必須著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綜合能力,增強教育者的責任感,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改革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不足,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法學法,正確地認識和處理師生之間微妙的關系,鼓勵學生提高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從而增強政治教學的實效性。
1中學思想政治課堂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1.1過度注重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政治學科的教育性
當前的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過度關注學生的認知能力培養(yǎng),過度強調學生成績和考試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思想觀念、政治觀點、社會規(guī)范等精神層面的塑造,忽視了中學生處在心理發(fā)展的轉折階段、個體差異大這一實際情況,使課堂活動僅局限于傳授學科知識,缺乏活力和創(chuàng)新,從而無法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學習的深遠意義及其對人生的深刻影響,久而久之,導致學生缺乏強烈的情感追求和獨立的人格,使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無法發(fā)揮其真正的價值。
1.2學科教學單一,過程體驗不足
過度重視考試成績導致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缺乏具體的實踐和探索,是思想政治教學中的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在這種具有明顯弊端的教學模式中,部分教師只負責將學生需掌握的新知識講解清楚,并試圖以最簡單容易的方式傳輸給學生,同時,對成績和評分的過度重視,弱化了學生的學習參與過程,忽視了其自主探究的能力培養(yǎng),導致學生無法體驗到教學過程中獨立思考、親身體驗、自主探究的趣味性和有益性。
1.3學科性質的特殊,導致教學模式單一
傳統(tǒng)思想政治課堂中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是照本宣科、一教了事的態(tài)度,教育工作往往脫離了實際需求,脫離了學生的思想實際,具有極大的主觀性和盲目性。有些教師無法脫離教材和教案的束縛,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個體接受能力差異進行授課。在這種流程式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情緒消極、不愿配合的狀況,給教學造成一定的困難。
2中學思想政治課堂存在問題的原因剖析
2.1基于應試壓力,過度追求升學率
在當前的教學背景下,學生考試錄取的指標依然是學習成績,大眾判斷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是以其教學成績的高低為評價標準,這在無形中使得學校和教師過度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基本的教學活動也是以“考試成績”為中心來進行。而政治學科記憶量大,內容較抽象,要真正理解并吸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了取得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只是一味地記憶書本知識,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興趣,學習的動力就是追求考試成績不斷提升,這種畸形的教育理念,是一種功利、自私的教學理念,往往使學生陷入盲目、被動的局面,學校和教師缺乏職業(yè)上的責任感和道德感,將政治學科變?yōu)樯龑W的一個跳板,嚴重阻礙了政治學科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2.2政治課堂相對封閉,不利于接收外界信息
在有時間限制的課堂內,思想政治教學活動受限于各方面的條件,既不能像物理、化學教學那樣利用器材設備進行試驗探究,又不能像語文、英語那樣以演講、交流的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中學的思想政治課程主要是由與經濟、政治、文化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構成,而這些方面的信息是不斷變化著的,有限的時間和教學資源卻無法讓師生及時獲得外界的信息。課堂教學在時間上不夠充足,在空間上不夠開放,不利于學生對外界信息的接收,也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2.3相對劣勢的學科地位,師生重視程度不夠
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地位呈現(xiàn)不斷下降的趨勢。首先,師生都過度重視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要學科的學習,學校也為“主課”學習安排了較多的時間和資源,相較而言,屬于“副課”中的思想政治學科則不受重視,安排的教學時間少,教學資源也比較缺乏;其次,有些地方推行的中考取消政治考試政策,高中文理分科的不均衡現(xiàn)狀,使更多的學生注重數理化的學習,而忽視了思想政治學科的學習甚至利用課堂進行其他科目的學習,使得政治科目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從而處于邊緣化的地位,大部分學生無法真正理解政治學科學習的目的和意義,甚至認為它只是調節(jié)學習生活的一門可有可無的科目,嚴重缺乏學習的熱情性和積極性。
3激活中學思想政治課堂的路徑探索
3.1創(chuàng)設競爭獎勵機制,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體驗
一定的獎懲手段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改變其消極被動的態(tài)度,促使其創(chuàng)建學習動機和目的,以取得更大的教學成就,因此創(chuàng)設獎勵機制十分必要。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就要在課堂教學中,推行一系列的獎懲方法,選擇合適的方式,制定合理的標準,建立公平的獎懲原則,表現(xiàn)積極者、成績優(yōu)秀者或有較強責任心者,推舉其為學生干部,并定期召開會議對給予表現(xiàn)優(yōu)秀者一定的正式表揚,條件允許可以給其獎狀、獎章或稱號等獎勵。在創(chuàng)設競爭獎勵機制中,要注重公平獎勵、平等競爭,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其學習中表現(xiàn)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完成作業(yè)的認真程度等積極自覺的優(yōu)秀行為給予宣傳、表揚,并提倡要向優(yōu)秀者主動學習,以此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和熱情,推動思想政治課堂更加活躍。
3.2加強政治教師選拔,優(yōu)化教師資源庫
思想政治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對政治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要求較高,如語言表達的豐富性和藝術性、知識文化儲備和教學管理能力、教學過程中的人格素養(yǎng)和品德修養(yǎng)等。這要求在教師招聘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把關,關注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尤其是政治老師,不僅要求其掌握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分析并處理教材、教學方案設計等方面的能力,還要有獨特的教學策略,能及時正確的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并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來開展教學及班級的組織管理活動;不僅要求教師有豐富的學科知識,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職業(yè)素養(yǎng),要能夠適應并靈活轉變角色,給予學生學習上和精神上的幫助和鼓勵,與學生共同進步,共同發(fā)展。
3.3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提高政治教師待遇
相關部門和學校要提高政治教師的個人待遇,也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經費投資,如引入先進的教學資源,物質上支持師生進行實踐探究活動等。目前的部分學校教學經費投入不足情況成為制約教學活動的一大因素,加強經費投入,就要進一步更新教學設備,引進教學資源,招聘優(yōu)秀師資力量,加大學生開展各項實踐探究活動的經費投入,提供更好的校園環(huán)境和生活資源,推動師生的教學熱情。同時也要提高政治教師的工資和福利,給予其相應的工作補貼和生活補貼,如有關住房、培訓方面的獎金,提高其收入,公費支持政治教師參加各種教學實踐活動和文化交流項目,以拓寬眼界,提高教學能力,還要一定程度上改革當前教師職稱的相關制度,避免過度的將教師工資死板化,改革相對不完善的教育評價制度,以刺激教師的工作熱情,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總之,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要有多樣化、靈活化的教學模式,要關注師生關系的改變和發(fā)展,在教學活動中,要促進雙方關系平等,彼此理解關心。政治教師要深刻意識到教學活動的重要參與者是學生,在充分發(fā)揮組織、引導職能的同時,還要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并及時對學生進行人格教化和品德教育。因此,教育者必須突破“本本主義”,要把理論與實踐有效的結合起來,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提升,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量和學習能力,提升個人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yǎng)。在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中,通過對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方法和目的與評價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通過有效的活學活用教材和教案,使得師生不僅要有“形”的結合,更要有“神”的溝通,從而在兩者的交流合作中激發(fā)廣大師生的教與學的熱情和信心,激活課堂活力,以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二版)[A].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楊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A].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3] 陳坤華,彭擁軍,陳杰.現(xiàn)代教育學[A].湘潭大學出版社,2012.
[4] 陳國勇.淺析新課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
[5] 賈富葉.增強初中思想政治課時效性現(xiàn)實路徑探討[J].教育教學研究,2010(5).
[6] 余虹.新高考政策下的思政學科定位[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4.
[7] 王菊蘭.反思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
[8] 王麗春.小學英語學習動機的激勵策略[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1.
[9] 王玄培,田園.論德育過程中的教育者[J].科教導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