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法
摘要:探究性學習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學習中的樂趣,讓學生實現了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從而形成了寬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是倡導者、引導者、組織者,從而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本文對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學生探究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一、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學的意義
初中生正屬于成長的關鍵時期,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趨向成熟,對事物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個人的見解和主張。但在抽象思維方面仍顯幼稚。具體到物理學科的學習中,初中生對物理現象的感受能力不強,對物理規(guī)律的理解性也較差,容易陷入思維定勢中,影響到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另外,初中物理學科知識點比較多,很多都是抽象的概念和規(guī)律,物理學科的整體知識結構具有較強的結構嚴謹性和邏輯性,初中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吃力。部分教師依然沿襲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教師一言堂的現象比較普遍,教師成為課堂的主角,學生機械的、枯燥的進行記憶,學生缺乏參與教學過程的機會,這種教學方法已經滯后于新時期物理教學的需要。我們提倡的探究教學是鼓勵學生從現實生活的問題或者任務出發(fā),參與多種方式的物理探究活動,從中增強體驗、獲得知物理識和技能。
二、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1、營造環(huán)境。物理作為我國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在我國初中階段,要想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就必須引起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做好的老師,在物理教學中,要想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十分重要。老師在進行物理教學的時候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努力營造一種適合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讓學生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環(huán)境中,以景教學,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敢想、敢問,通過想和問,一點一點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用多媒體課件來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初中學生作為人生從少年期向青年期過渡的特定階段,情緒的最大特點是強烈性和不穩(wěn)定性。如果不注意初中學生情緒特點,在教學中揚長避短,趨利避害,教學效果將會大受影響。從物理課的編排來說,物理課多被排在上午3、4節(jié)或下午1、2節(jié),這時,學生經過語、數、外等課程的磨練,不少學生有了挫折的情感體驗,在上物理課之前,就已表現出無精打采、消沉等消極的情緒。因此,在物理教學之前播放音樂,利用遠程資源做多媒體課件教學,培養(yǎng)學生樂觀、熱情的積極性情緒,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重視教師的引導,教給學生探究的方法。學生探究的問題提出后,在進行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實驗驗證和分析與論證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自始至終起好引導作用,不能袖手旁觀。要采取“扶”一把的形式,充分利用填空題和思考題等多種形式,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與要探究的內容進行搭橋,聯系在一起讓學生進行思維,縮小學生的探究范圍與探究難度,使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較快地成為一個探索者、研究者與發(fā)現者,增強科學探究的信心。在扶的同時,教師還要做好“引”的工作,教師可把已經設計好的實驗,可以是完全正確的設計方案,也可以是正確、錯誤兼?zhèn)涞姆桨附唤o學生,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的設計原理,進行正確的探究判斷,形成與發(fā)展科學探究的能力。如在講“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教師提出可能的因素(接觸面粗糙程度、壓力大小、接觸面積、物體運動速度)與實驗方案,但故意不講要采取控制變量法,讓學生自行判斷、分析、實驗。教師還要采取“放”的手段,在出示觀察對象,提供實驗材料后,讓學生獨立完成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4、強化觀察,激活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當今,物理知識的應用比比皆是,教師經常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觀察到的現象盡力生疑、“挑刺”和深思,并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有效地把新思想變新創(chuàng)造,其中必定要有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極為重要。
5、注重交流互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學的過程決定了物理課堂教學不可能是教師獨家教學或者學生一個人的探究活動,而是師生之間或者學生之間的積極交流和互動,以此來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因此,在物理探究性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樹立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讓學生學會在合作學習中進行交流互動,在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樹立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和集體主義精神。例如,在學習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進行學習討論,可以根據學習的內容分別來完成計時、測距、運動等相關工作,在分工合作中進行試驗分析、總結,以達到應有的合作效果。另外,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也要轉變角色地位,深入到學生中間,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得到適當的鍛煉。另外,教師在合作交流學習中,要注意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不僅要重視學生書面表達,還要重視學生的口語表達,讓學生學會用專業(yè)的物理術語來表達自己所觀察到的物理現象,提高合作中的成就感。
總之,人才的主要培養(yǎng)途徑就是教育,初中物理作為我國教育中的一部分,在物理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效的措施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出學生的探究能力,既保障物理教學質量,同時也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羅曉芬.淺析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模式[J]. 品牌. 2014(03).
[2] 徐賓鋒.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整合下教學模式的研究[J].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2012(18).
[3] 季永建.初中物理教學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討[J]. 中學物理. 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