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衛(wèi)平
摘 要: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對于世界的了解還非常少,由于年齡比較小,所以人生閱歷也十分有限,學生的思考能力也比較差,對于自己生命的感知并不強烈,尚且不能從哲學的角度上去思考人本身,對于人文關懷的了解也幾乎為零,因此,老師在培養(yǎng)小學高年級學生人文關懷的素養(yǎng)中充當了重要角色,對于學生思考人生起到了啟蒙作用。主要探討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人文關懷的意識。
關鍵詞:以人為本;維護尊嚴;人生價值
一、以人為本
1.關注人的生存
一個生命的出現(xiàn),絕不是偶然現(xiàn)象,而是經過了一系列的過程。首先是一對相愛的戀人,他們會進入婚姻的殿堂,隨著感情的不斷沉淀,愛情結晶才會出現(xiàn)。懷胎十月,這位母親每天要挺著相當于四五十斤的重物繼續(xù)生活。伴隨著一位母親在這個世界上最難熬的一天,一個生命正式誕生,他開始慢慢地感受這個世界,所以,一個全新的生命降臨到世界上,是一個非常神奇而又含辛茹苦的過程,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生命的來之不易。這個生命誕生后,隨著他一天天長大,逐漸學會適應環(huán)境,學習生存的技能。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老師要教育學生關注人自身的生存,因為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過程是十分艱難的,所以對生存關注的首要就是對生命的認可。
2.個人尊嚴的維護
按照馬斯洛的人生需求理論,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要滿足幾個方面的基本需求。首先,應該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即衣食無憂。不用擔心吃不上飯、穿不上衣,不用擔心生活上的一些瑣事,可以安心地投入工作或其他事業(yè)中;第二,要滿足安全的需求,不用擔心自己的人身、財產安全等;第三,還應該有尊嚴地生活在世界上。所謂有尊嚴地生活,就是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自己的某些意見、看法可以得到應有的認同,不會被人無端忽視等。作為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處在各種復雜的關系中,而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人與人之間就需要互相尊重,個人就有想要得到尊重的需求。因此,作為一個社會中的人,要堅決維護個人的尊嚴,同時也要尊重他人。
3.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
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是個人最高層次的需求。當一個人開始思考自我人生價值的那一刻開始,他就不再是一個世俗世界中的人,他就轉變成了一個哲學世界中的人。只有當一個人可以部分擺脫或完全擺脫世俗世界當中的瑣事,才有能力去考慮更高層次的需求,即個人價值。如今的學生在小學階段自然衣食無憂,在該階段沒有后顧之憂,所以可以思考更高層次的需求。因此,老師應該做學生的指路者,指導學生思考人生的價值以及如何去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小學生不能每一天都活在物質與無知的世界中,還要尋求更高層次的滿足,即精神和靈魂上的慰藉,這種滿足要依靠學生個人去實現(xiàn)。
二、個人素養(yǎng)的提升
1.尊重他人,待人友善
每個人都有從他人那里得到尊重與重視的需求,那么想要獲得別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學會尊重別人,因為尊重是互相的,人們說:“Treat others in the same way you want to be treated.”就是說要用我們想被對待的方式去對待別人,別人也會用這種方式來對待我們,這樣才會在人際關系中構建互相的尊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雖然已經十幾歲,但是三觀尚未形成,對于事物也缺乏理性的判斷,所以老師要教育好學生尊重別人,這是作為一個受過教育的人最基本的素質。不光要學會尊重,在日常的生活中還要待人有善,友好地與其他人相處,遇到問題要時常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多為別人著想。
2.關注弱勢群體
小學階段的學生涉世不深,內心還沒有被社會過度的熏染,天性很善良。因此會經常關心朋友、同學。人文關懷強調的是要達到主動關心弱勢群體的高度,關心我們并不認識的但處于底層的生存狀況最差的那一部分人,比如,當孩子們看到沿街有人乞討,是否會上前盡一份自己的綿薄之力。雖然乞討者可能是騙子,但是當學生面對和他們同樣年齡的殘疾孩子在路邊乞討時,應該怎樣做?以一個健全的人的角度來思考,對于一個殘疾人來說,身體的缺陷尤其是四肢的缺失,并不是錢多就能夠解決的,所以老師要告誡學生,當看到這樣的孩子在乞討時,不要吝惜那幾塊零錢,不要鄙視他們。當孩子們與其對視時,盡量不要漏出鄙夷的眼光,同為孩子,互相之間本身應該是平等的,只不過他身體有缺陷而已。
總之,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人文關懷素養(yǎng)過程中的意義是獨一無二的,作為學生的領路人,一定要讓孩子具有這種關注“人”的意識。明白人出現(xiàn)在世界上所經歷過的艱難困苦,對于人要尊重,尊重人的生命和價值,要主動關心自己的家人、老師、同學、朋友。老師要教育學生努力提高個人的修養(yǎng),學會做一個合格的人,做一個寵辱不驚的人。
參考文獻:
[1]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張潔.培養(yǎng)初中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策略[D].湖南師范大學,2009.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