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莊子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絕對的精神自由和對現(xiàn)實社會的徹底超脫。本文試就莊子的理想人格的特征、修養(yǎng)方法以及現(xiàn)代價值這幾個方面作一些探討,旨在通過對莊子的人格理論的研究,為活在迷茫之中的蕓蕓眾生,找到一把心靈的鑰匙。
【關(guān)鍵詞】莊子;理想人格;人生價值;人生境界
理想人格是人們?yōu)榱藢崿F(xiàn)其人生價值、完成其人生目標所設(shè)定的理想人物形象,它是人生哲學(xué)理論宗旨的最高表達。從某種意義上說,理想人格也是理想的人生境界的表現(xiàn)形態(tài)。莊子以其相對主義哲學(xué)為基礎(chǔ),提出“以道觀之,萬物齊同”的思想,將“逍遙游”的絕對自由作為其理想人格的最高追求。
一、莊子理想人格的特征
莊子將逍遙游作為至高境界,他認為能達到忘我的人就可以稱為至人,不再受世俗功祿連累的人就能稱為神人,不再為聲名所束縛的人就可以成為圣人,也即是“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莊子對于理想人格的這些表述雖然各有不同,但其精神的實質(zhì)卻是一致的,就是充分發(fā)揮自然本性,從人生的各種困境中擺脫出來,獲得完全的精神自由。它同時具有真實性、理想性和幻想性三個特征。
首先,莊子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具有真實性,它實際上是指一種安寧、恬靜的心理環(huán)境。莊子的理想人格中圣人“游乎塵垢之外”的境界實際上向我們展示了這樣的一個精神過程:當一個人理性地把自己的存在和一種永恒的、無所不包的存在整體結(jié)合在一起,理智地感受到他個人的存在也是一種無限之時,胸襟就會變得寬廣起來。在這個高遠的位置上來審視人世,得喪禍福、窮達貧富也就無足縈懷了,世俗的紛擾也就化成心境的寧靜。
其次,莊子理想人格精神境界的本質(zhì)內(nèi)容是對一種個人精神的絕對自由的追求,因而具有理想主義的性質(zhì)。莊子所追求的絕對自由,是一種理想中的主觀與客觀無任何對立或矛盾的個人的自由自在的存在,一種一切感性存在皆被升華為“道通為一”的理性觀念,因而無任何人生負累的心境。顯然,這種自由的理想在現(xiàn)實世界中是不可能真實地和完全地存在著的,而只能以想象的形態(tài)在觀念世界里表現(xiàn)出來;這種“逍遙”心境的形成也不是一般的思維認識過程,而是一種特殊的、對萬物根源“道”的直觀體悟。
最后,在莊子的理想人格身上,還表現(xiàn)出一種超越世人的神奇性能,這使得莊子的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具有某種神話的幻想性?!肚f子·內(nèi)篇》中描寫的至人、神人、圣人以及真人這些理想人格在飲食起居、行為功能等方面都表現(xiàn)出神異性。莊子理想人格的這些奇異的性能,表現(xiàn)的不僅僅是一種超脫世俗的思想,或者說是在遠古社會生產(chǎn)力低下的情況下,人們對征服限制、威脅人類生存的自然力的幻想,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神話寓言的方式去把握那不可言說的道。
二、莊子理想人格的修養(yǎng)方法
莊子理想人格的形成和修養(yǎng)需要經(jīng)歷一個艱深的過程——“體道”。這種“道”是一種超理智、超理性的體認。莊子說:“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踐不在己?!边@就是說如果從一個整體的角度,從道的立場來看,萬物是沒有貴賤之分的。這種“一往平等”的觀點,使萬物可以安分知足,惟有如此,人才能以欣賞到萬物自身的奧妙。
“體道”的具體歷程又分為“心齋”和“坐忘”。何謂心齋?“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耳止于聽,心止以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焙沃^坐忘?“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笨梢钥吹剑f子所謂“心齋”,就是要人保持虛靜之心,即保持無知、無欲、無情;而要保持這種虛靜之心,又必須通過坐忘來達到,這就是要擺除一切生理肉體的欲望,去掉一切心智的智慧。在《大宗師》中,莊子曾借孔子弟子顏回之口,描述了具體的修養(yǎng)過程:首先是拋棄仁義——社會關(guān)于人的精神生活的規(guī)范;其次是禮樂——社會關(guān)于人的外在行為的規(guī)范;最后是拋棄生理欲望和心靈智慧,以達到“死生一觀、物我兩忘”的逍遙自由的境界。
“虛靜”是莊子所強調(diào)的認識“道”的途徑和方法。要達到“虛靜”的精神狀態(tài),必須“無知無欲”,“絕圣棄智”,用“心齋”,“坐忘”的方法導(dǎo)致空明虛靜的心理狀態(tài)。“虛靜”的心胸可以使人從內(nèi)心深入地把握整個宇宙萬物,洞察它的變化發(fā)展。《天道》篇說:“圣人之靜也。非日靜日善,故靜也。萬物無足以擾心者,故靜也。水靜則明燭須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水靜猶明,而況精神?圣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也。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莊子強調(diào)心必須離開人的一切厲害關(guān)系,不受私欲雜念的干擾,排除知識對它的奴役作用,這樣才能達到認識上的“大明”,與天地融為一體。
三、莊子理想人格的現(xiàn)代價值
莊子理想人格的建構(gòu),是從自然宇宙層面上觀照人生,力求從宇宙本體高度來論證人生哲理,探求人類精神達到無限和自由的道路,把人生的精神需求放在首位,追求既不脫離人世生活而又高度凈化了的審美趣味,強調(diào)人的個性與身心的自由,強調(diào)遵循自然規(guī)律,提倡自然美,認為保持人純真的天性與自由的生命價值,要遠大于功名利祿等社會價值,把人類提到了與天地、萬物“并生”、“為一”的地位。
莊子所構(gòu)想的個體精神逍遙自由的理想人格,看似沒有現(xiàn)實的可能性,虛無縹緲遙望而不可及,但對當時追逐物欲的人們來說,莊子的思想無疑是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對后世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它以無所羈絆的思想和意志自由昭示著人們,引發(fā)人們對個體尊嚴和個人意志自由的向往和追求。這種思想成為沖破儒家道德倫理束縛的有力武器,成為一種反叛的批判力量。此后,歷代士人皆面臨著人生的困惑,面臨著從儒、道人生哲學(xué)及人生范式中做出自己的選擇。嵇康的“越名教而仍自然”,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皆是對莊子理想人格的一種回應(yīng)。
總的看來,莊子的哲學(xué)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心靈哲學(xué),是一種審美式的人生態(tài)度與人生境界,它即是世間的又超世間,既超感性又不離感情。它是一種經(jīng)歷了深刻精神危機后對人格的提升與心靈的解脫,其本質(zhì)上是對自由的體驗,是莊子較早開辟出來的人類精神生活走向恬靜、走向自然的人生歸宿的一條路。它在一定意義上可以陶冶、培育和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心靈境界,教人們超越種種庸俗無聊的現(xiàn)實計較與生活束縛,從回歸自然中獲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它可以替代宗教來撫慰心靈的創(chuàng)傷,因而其有著久遠的積極意義。
【作者簡介】
嚴志偉(1989—),男,江西贛州人,碩士研究生學(xué)歷,中共贛州市委黨校馬克思基礎(chǔ)理論教研室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