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玲
[摘 要]作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導學生修改作文的過程又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而互評互改作文的新模式能讓學生成為評改的主體,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提高其寫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因此,改變傳統(tǒng)低效率 “學生作、教師改”的作文評改模式,推行學生自主合作、互評互改作文的新模式,勢在必行。
[關鍵詞]作文教學 師生合作 互評互改 培養(yǎng)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6)160019
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我國自古就有“文章不厭百回改”之說。俄國作家契訶夫也曾說:“寫作的藝術,其實并不是寫的藝術,而是刪去寫得不好的東西的藝術?!笨梢娦薷膶τ谖恼碌闹匾浴K?,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讓全班學生互評互改作文,這對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傳統(tǒng)作文評改方式的弊端
長期以來,由于受“全收全改”“精批細改”的制約,絕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一直保持著“學生作、教師改”的傳統(tǒng)批改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語文教師始終唱獨角戲,學生始終被動接受,當作文本發(fā)下時,大部分學生只是看一眼分數(shù)和總評,就收入抽屜,不再問津了,只有極少數(shù)的學生會仔細去閱讀揣摩評語,重新修改或重寫作文。所以,盡管教師勞心勞力、苦不堪言,但學生的作文依然在低水平徘徊,不見起色。正如葉圣陶先生說的那樣:“教師改文,業(yè)至辛勤,茍學生弗曉其故,即功夫同于虛擲?!笨梢妭鹘y(tǒng)作文評改方式的弊端越來越突顯,這就要求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把作文評改的權利下放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新地開展學生互評互改作文的新模式。
二、開展學生互評互改作文的新模式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為達到這一目標,筆者在作文教學中,嘗試過多種評改方式,但通過比較,認為讓學生互評互改作文的新模式是最有成效的。具體操作如下:
1.教師給出作文評改標準
為了使學生評改時不那么主觀、隨意,教師必須給出評改標準,讓學生有章可循。教師可參考中考作文的評分標準來制定相應的評改標準,以此確保作文評改的高效有序、客觀公正。筆者從以下七個方面制定了比較具有共性的作文評改標準,印發(fā)給學生,教會學生從七個方面去審視文章,讓學生深刻領會這七個方面的精髓。
(1)看作文題目是否準確、精練,是否新穎、醒目。
(2)看文章中心是否明確突出,是否有新意,是否積極向上,對人有啟發(fā)、教育、鼓舞的作用。
(3)看文章內(nèi)容是否具體,材料是否豐富,選材是否緊扣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實際,是否具有典型性、時代性。
(4)看文章結構層次是否清晰,分段是否合理,布局詳略是否得當,過渡是否自然,行文是否前后照應(尤其是開頭和結尾)。
(5)看語言是否準確精練、生動形象,有無錯別字,用詞是否恰當,句子是否通順, 表達是否富有文采。
(6)看卷面是否整潔美觀,書寫是否工整漂亮,標點運用是否正確,涂改是否較多。
(7)看文章字數(shù)是否夠600字,不足者須扣分,最好達到800字。
2.教師給學生作示范評改
鑒于中學生的作文水平還不是太高,教師既要教給他們評改作文的方法,還要給他們展示示范性評改的過程。示范性評改首先要求教師瀏覽過所有的習作,根據(jù)該次習作的訓練點及訓練目標,從中選出最具代表性的3篇習作,運用修改符號從整體上和細節(jié)上修改,并在課前寫出旁批和總評。課上,教師把原稿、修改稿、評分標準及本次評改的側重點一起發(fā)給學生,學生一邊看手頭的資料,一邊聽教師作示范評改的解說。解說主要考慮兩個要求:一是共性要求,如內(nèi)容是否符合題意,選材是否典型,中心是否鮮明突出,結構是否合理,語言表達是否準確簡潔精彩,個性特點如何等;二是個性要求,每次作文訓練都會有一個側重點,這個重點在作文中如何表現(xiàn),應單獨拿出來詳細分析。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感知教師的評改過程,掌握評改步驟及方法, 為下一步的分組進行互評互改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
3.學生分組互評互改作文
教師在學生真正掌握了互評互改方法后,就可以采取分小組的形式評改作文了。根據(jù)學生平時的作文水平,把全班學生按好中差搭配分成若干個四人小組,每個小組有尖子生和后進生各一名,中等生兩名,讓作文水平好的那名學生擔任組長。每次互評互改之前,學生要把已發(fā)的評改標準拿出來,教師還要把本次評改的側重點寫在黑板上,以避免學生在評改時抓不住重點。
評改的具體步驟:(1)小組成員先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 快速找出錯別字、病句及誤用的標點符號,并用修改符號加以改正。(2)小組成員傳閱其他3本習作,并從好壞兩方面對習作提出自己的看法。為了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組內(nèi)實行加分制。成員找出一個整體性問題加5分,找出一個局部問題加3分,找出一個細處的問題加1分,講錯不扣分。這種加分方法促使學生優(yōu)先思考整體布局的問題,這對避免離題作文很有幫助。(3)經(jīng)過一輪評議后,每人側重評改一篇習作,要求從文章內(nèi)容方面,看中心是否明確,選材是否緊扣中心,人物描寫是否真實、具體。從文章的形式方面,看層次是否清晰,過渡是否自然,首尾是否呼應,詳略是否得當,語言是否簡潔流暢、生動形象、具有感染力,修辭運用是否恰當,并加以修改。(4)再次對照評改標準及黑板上寫的本次評改的側重點,每個學生綜合教師及小組成員的意見,給自己主要負責的那一篇習作寫好旁批和總評,評語應以鼓勵為主。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積極參與,認真巡視每個組、每個學生,了解學生的批改情況,隨時幫助解決疑難問題,讓學生能更準確、更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文修改。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及時表揚修改得好的學生,從而充分調(diào)動起他們參與修改的積極性;對修改不準確的委婉地加以引導,讓其他學生幫其改正過來。
4.互改小組展示優(yōu)秀習作
在評改完成之后,各個小組推薦一篇優(yōu)秀作文或者是批改得好的習作,最后選出幾篇有代表性的習作投影出來,由推薦小組的成員登臺講評。在講評時,大到文章構思選材、結構布局,小到精彩語句、詞語錘煉,小組成員都可以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供大家學習、借鑒。教師在聽的過程中,可隨時點評學生的作文和評價,對講評分析出色的學生給予表揚,對講評分析不夠準確的學生給予指正,達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課后,在教室后面設“語文學習園地”,把優(yōu)秀的習作張貼在上面, 供大家欣賞、借鑒。對于無緣“入圍”的作品,可摘錄文中部分優(yōu)美的句段,并注明作者,謄寫或打印再張貼到“語文學習園地”中,以增強更多學生的榮譽感。
5.教師及時復查評改情況
當然,學生評改后,教師還要及時收回,仔細翻閱學生的批改情況。對學生的批改,要多給予肯定和表揚,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敢說敢批敢改,從而提高評改作文的能力。發(fā)現(xiàn)有評改不當之處,教師應及時更正,并作出新的評價,以避免因錯評而誤導學生的寫作。
6.學生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通過小組間互評互改作文,每個學生都欣賞到了多篇習作,獲取了本次習作的大量信息,從而對如何寫好這篇習作有了更清楚、更全面的認識,也懂得了如何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習作。這時,我們可以讓學生靜下心來,重新審視自己的習作,修改完善自己的習作。同時,教師要對作文水平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對寫作較好的學生的作文必須“求精”,如對于能貼到“語文學習園地”中的優(yōu)秀習作,還要指導學生細細修改,使它成為更精當?shù)姆段?;對水平低一些的學生的作文先“求順”,在通順的基礎上,好好尋找其亮點予以肯定,讓他們產(chǎn)生一定的成就感,再指導他們?nèi)绾卧谏钪胁蹲骄?、典型的細?jié),把這些細節(jié)增補到文章中。這樣,經(jīng)過學生自己再精心修改的習作,自然就會登上一個新的臺階。
三、學生互評互改作文新模式的優(yōu)點
首先,能快速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為推行學生互評互改作文新模式,每進行一次作文訓練,學生不僅要獨立完成寫作的任務,而且還要批改其他幾位同學的作文,并要摘抄好詞佳句及優(yōu)美文段,最后還要修改潤色自己的習作,這樣的一次作文訓練等于傳統(tǒng)模式的幾次訓練,學生得到了多次的練習機會。同時,學生在互評互改的過程中,既可欣賞到他人文章的精彩之處,也可從他人文章的對比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做到取長補短,寫作能力也就能夠快速提高了。
其次,能充分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以學生為主體開展互評互改作文活動,把作文批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可以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教學活動中,變被動寫作為主動批改,教學角色的轉變能讓學生對作文教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而且,各小組成員推薦優(yōu)秀習作并上臺朗讀,一方面能鼓勵文章的作者,激發(fā)他們的寫作熱情,努力寫出更好的作文,以期待下次得到更多人的欣賞;另一方面,作為評改者,在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肯定時,會感覺自己的評改是有水平的,油然生出一種自豪感,從而期待下次的寫作課及評改課。同時,在評改活動中,學生可以看到和聽到多篇主題鮮明、構思精巧、內(nèi)容充實、寫法各具特色的作文,視野拓展了,技法見多了,寫作的熱情也就會更高漲了。
再次,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評改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要把自己寫的作文大聲朗讀一遍,都要把自己評改作文的看法和建議明白準確地表達出來,對于推薦出來的優(yōu)秀習作,學生還要登臺陳述推薦理由并聲情并茂地朗讀出來,這些環(huán)節(jié)都能充分地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總之,采用學生互評互改作文的新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這種新模式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作文評改中來,充分激發(fā)了他們的寫作熱情,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能力。這種新模式是大膽的創(chuàng)新,讓語文課堂教學的氣氛由枯燥乏味變得生動活潑、充滿樂趣。這種新模式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的新天地,讓他們在語文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振翅高飛。
[ 參 考 文 獻 ]
[1]葉圣陶.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2]張華.跨過“包攬”這道坎——作文互批互改的探索與實踐[J].語文教學通訊,2009(31).
[3]田文秀.引導學生互評,促進作文水平整體提升[J].教育科研論壇,2011(6).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