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嵐芳
【摘 要】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tǒng)閱讀課的教學任務僅局限于了解文本內(nèi)容,核對問題的答案,閱讀課缺乏有針對性的閱讀策略的培養(yǎng)。一些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不僅沒有得到提高,反而還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提出幾點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希望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所幫助。
【關鍵詞】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閱讀能力;學習興趣
一、引言
閱讀是語言輸入的重要途徑,也是掌握語言知識、獲取信息、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在閱讀技能教學的實施建議中,特別提到的教學目的包括:培養(yǎng)閱讀策略,培養(yǎng)語感,特別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眾所周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居于重要的地位,而閱讀教學的設計對于閱讀教學成效至關重要,直接決定了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
二、閱讀課教學現(xiàn)狀分析
閱讀教學雖然受到了教師們的重視,但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仍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教學過程以講解、翻譯為主;教學任務僅局限于了解文本內(nèi)容,核對問題的答案;缺乏有針對性的閱讀策略的培養(yǎng),以上問題導致學生閱讀興趣低,理解能力弱,制約了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也導致了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不佳的尷尬現(xiàn)狀。
三、閱讀課教學的有效設計——解決問題的思路
1.閱讀前(Pre-reading)的導入:激活背景,激趣導入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處于一個快樂的氛圍中,是學生產(chǎn)生學習力量的源泉。
在閱讀教學中,新課的導入要求教師必須把握好本堂課的教學目的、教學材料的意義及學生的原有認知,要做到有的放矢。實踐證明,以下幾種方法可供大家嘗試:
(1)圖像提問導入法:如今,學生接受信息和知識的方式已經(jīng)由單一的文字形式向圖像、影音等多種形式轉變。圖像簡單直觀,可視性強,容易理解,也容易記憶。
(2)故事導入法:一般而言,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在講授敘事性文章時,教師可以編寫小故事作為導入環(huán)節(jié)。故事內(nèi)容應該與所要講授的課文相關聯(lián),用詞要適合學生的理解水平,當學生能清晰明白地聽懂教師用英語講的故事時,那么注意力必定會被吸引到新課中。
(3)表演導入法:表演是一種藝術,實質(zhì)是對生活實踐的升華。在語言教學中,它能以生動直接的方式產(chǎn)生對大腦的強化刺激。比如在講授“Home Alone”這篇短劇課文時,可以將全班分成幾個小組,輪流來進行表演,效果確實不錯。
2.閱讀中(While-reading)的訓練:閱讀能力提升的手段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中明確指出,閱讀技能包括略讀(skimming)、找讀(scanning)、預測下文、理解大意、分清文章中的事實與觀點、猜測詞義、推理判斷……理解作者意圖、評價閱讀內(nèi)容等。為了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采取以下方法訓練學生的上述技能。
(1)Read for words
文章是由字、詞、句構成的,而字、詞體現(xiàn)了音、形、意的結合。毫無疑問,Read for words是所有閱讀教學不能忽視的、最基礎的環(huán)節(jié)。通過閱讀教學,讓學生關注字詞句的發(fā)音、意義及構成規(guī)則(即語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對一些關鍵的字、詞、句進行課件展示,或書寫在黑板上。
(2)Read for facts / information
閱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取信息。在略讀或找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快速提取信息,是閱讀教學的另一個重要目標。通常,Read for facts/ information采用回答問題、補充信息等方式檢測。
(3)Read for decoding
在《朗文高階英語詞典》中,decode有兩條釋義:其一,to translate a secret of complicated message, some data, or a signal into a form that can be easily understood;其二,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rather than use a word to express meaning??梢姡喿x是為了解碼,然而如何解碼文章則沒有定法。筆者有幸曾經(jīng)觀摩過一位老師講授的的閱讀市級公開課,她就是采用了圖片敘事及文本敘述對那篇文章進行了解碼,得到了同行及學生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4)Read for Writing
在理解和欣賞材料的前提下,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深刻認識文本中的人物和社會現(xiàn)象,并引導他們對這些人物和社會現(xiàn)象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形成自己的觀點,然后落筆成文,這是閱讀教學的高級階段。這種“理解—欣賞—評價”的閱讀過程,可以實現(xiàn)從閱讀向寫作的延伸,進而充實閱讀教學的內(nèi)涵。閱讀文章是語言輸入,而寫作是語言輸出。聽是為了更好地說,讀是為了更好地寫。因此,教師在設計閱讀教學前,應設計出與學生所讀文本材料相關度較高的寫作任務。這種從“閱讀到寫作”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有話可說,語言表達能力會得到真正的提高。
3.閱讀中(While-reading)的問題:閱讀成效得失的關鍵
在閱讀教學實踐中,高質(zhì)量的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問題的設計,有時候需要有效整合問題或重新設計問題,否則可能會導致閱讀教學效率低下,難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4.閱讀后(Post-reading)的活動:閱讀能力及情感的升華
閱讀后的課堂活動是一個拓展和延伸的環(huán)節(jié),是對閱讀內(nèi)容的深化和鞏固。這個環(huán)節(jié)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了解以及對其中的語言點的運用,同時使得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得到升華。在這個階段,主要培養(yǎng)學生說和寫的能力,完成語言的輸出,達成閱讀的情感目標,使閱讀學習效果得以提升。
四、結語
現(xiàn)今的高中英語教師應該要全面領會《課標》理念,改變閱讀教學中過多強調(diào)語言知識的傳授、忽視閱讀策略培養(yǎng)和閱讀技巧指導的傳統(tǒng)做法,更新教學觀念,認真分析每一篇文本內(nèi)容,找到學生閱讀策略的訓練點,通過有層次的系列訓練活動,使學生的閱讀技能得到逐步的提高,努力真正做到“授人以漁”。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張萍.“巧用預測策略,提高閱讀效果”,《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5年第8期
[3]布魯納(著),邵瑞珍(譯).《教育過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
[4]英國培生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編).《朗文高階英語詞典》(英語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