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飛
摘 要: 在現(xiàn)如今教育體制不斷改革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學漸漸被引入課堂,成為一種有效教學手段。尤其在地理教學中,由于其本身就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更易使得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將生活化教學融入現(xiàn)教學中。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運用到生活中,服務于生活,使其在生活中得到廣泛體現(xiàn)。本文就如何實現(xiàn)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生活化教學作探討,并提出措施。
關鍵詞: 高中地理 生活化教學 教學措施
地理這門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其本身靈活性較強,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及對事物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同時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邏輯性。同時由于地理的知識點比較零散和多,學生往往不能迅速吸收。因此,好的教學方法至關重要。
一、將生活化教學引入課堂
雖然地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與我們的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但是地理這門學科相當抽象,有些知識點雖然離我們的生活很近,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不能輕易理解。對于在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因素,提出以下幾點措施幫助學生快速進入課堂,掌握知識點。
(一)課前巧妙設問
要想在地理課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學,必須從課堂的第一步開始。首先在課堂一開始教師可以問學生幾個有關生活的問題。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jù)當天的天氣提問。如當天是下雨天,教師可以提問今天為什么會下雨?下雨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這時學生會給出答案,教師再提問形成下雨的原因有關的冷鋒、暖鋒、冷暖鋒三者之間的區(qū)別。又如,教師可以適時提問學生:現(xiàn)在是晝長夜短,還是夜長晝短?為什么地球上會形成這樣的區(qū)別?一般而言,學生會給出基本正確的答案,這時需要教師適當補充知識點,或引入新知識點。
通過課前結合生活實際的提問,不僅使得抽象的地理知識生活化,還使得地理課堂更加貼近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創(chuàng)設地理生活情境
任何一門學科興趣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地理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適時地引入生活化教學。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并主動投入到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走上講臺當一次小導游。如介紹自己喜愛的一個地方,一處美景,并自己搜索資料介紹其地理位置、氣候、水源及土壤等。
例如,教師可以先作示范,介紹學生熟悉的湖南:如歡迎大家來到湖南,我是今天的導游。湖南位于我國的長江中下游,低緯度,屬于亞熱帶氣候。冬季受到西伯利亞干冷氣團控制,比較干冷。夏季受低緯度海洋暖濕氣流控制,高溫多雨。當然湖南也是一個旅游勝地,這兒有美如仙境的張家界,有層巒疊嶂的南岳衡山,有風景如畫的鳳凰古城……還有各種各樣的美食,等等。通過充當小導游的介紹,可以使得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增加對一個地區(qū)的地理認識,無論是人文地理還是氣候類型,都有了較全面的了解。最重要的是由于是學生親自整理的,因此學生的學習熱情會較高漲,更加利于學生的記憶和理解。每一個學生都能夠主動地參與,而不是被動吸收。
二、開展地理活動,營造學習氛圍
隨著課程改革在地理教學中的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先進的教學方法被引入課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不是簡單地被動教學,讓學生簡單吸收。尤其在當前的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善于營造良好的地理學習氛圍。
(一)組織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
首先,教師可以將班級的學生分為ABCDE五組,每組五到六個人。教師可以給每個學習小組布置研究性課題。如:A組研究氣候的形成原因,B組研究降水的形成原因,C組研究中國的各種地形地貌和形成原因,等等。這樣經(jīng)過分學習小組的學習模式,使得每一個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吸收知識,在課堂外也可以主動搜尋有關地理知識。最后讓每個小組以PPT形式進行匯報,教師要適時給予補充和鼓勵。
另外,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課堂進行研究,無論是地質(zhì)、地貌還是某個省份都可以。但是教師要給予鼓勵,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三、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班級地理學習氛圍
好的學習環(huán)境的營造,對學習熱情的激發(fā)和學習成績的提高是有巨大作用的。為使學生具有較高的學習熱情,教師不僅要在教學方法上不斷改進,平時也要注重學習氛圍的營造。
例如,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一些有關地理的雜志,或是通過多媒體觀看與地理有關的視頻,或者在班級的一角貼上世界地圖、中國地圖、省級行政區(qū)域地圖等,總之要強化學生的地理意識,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不斷接觸地理。
例如,學生在課間會觀察貼在班級一角的地圖,雖然可能與教學內(nèi)容不同,但是無形中使得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地理知識。在高中階段學習習慣是最重要的,通過不斷看,重復記憶會加深學生印象。這樣學生在做題的時候也習得了一些知識點。
尤其在地理課堂中教師要不斷提問學生一些問題。如:廣東省的鄰省有哪些?黃赤交角是怎么形成的?地球的公轉(zhuǎn)和自轉(zhuǎn)會造成什么結果?這些問題看似很簡單,但是確實是對學生平時的累積及對地圖的熟悉度的考察。教師要督促學生多多看地圖,這樣通過反復記憶才能將知識點牢牢記住。如在教授世界地圖時,一般比較復雜,學生記憶不準確,很難完全記住。教師要通過不斷提問,讓學生通過觀察地圖加深記憶。如世界地圖主要由國家版圖、中國政區(qū)圖組成。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主要國家的經(jīng)緯線和主要的江湖海泊。邊提問邊讓學生對著地圖尋找,最好是讓學生動手畫出來。這樣不斷畫圖,不斷鞏固,利于記憶。
例如,背誦鐵路路線也不能不結合圖。比如有關京九線,如果不結合省份的位置,就不知道這條線路會是什么樣。單一地背誦,學生只知道大概位置,往往會忽略掉其中的細節(jié),如需要注意的是安徽和河南的位置。學習講究方法,好的方法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要使得生活化教學融入高中地理課堂。不僅需要教師不斷鉆研,改進教學方法,將有趣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更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生活化教學才能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王峰.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分析[J].環(huán)球人文地理,2014(24).
[2]張陽.澆生活之水綻課堂之花——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學淺談[J].課程教育研究,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