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明
摘 要: 新課程教材要求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以及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計算能力的提高,不僅需要教師從教材的特點出發(fā),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興趣,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注重練習形式和反思,這些應該貫穿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
關鍵詞: 計算能力 學習興趣 計算習慣 算理 口算訓練
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一個人的計算能力是其思維敏捷度和思維靈活性在計算方面的體現(xiàn),它反映了這個人數學的基本素質。計算能力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還直接影響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對學生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也會有直接影響。在小學階段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整數、小數、分數四則計算能力,并要達到正確、迅速,同時也要求方法合理、靈活。怎樣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并達到上述要求呢?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興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對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感受性滿足學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興趣是學生入門的向導,是吸引學生樂學的內在動力,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合理地組織教學,挖掘教材中內在的興趣因素,把枯燥乏味的計算知識化為有趣的數學問題、數學故事。1.在游戲中培養(yǎng)興趣。例如:在低年級計算教學中引入數學游戲“碰球”,既能進行口算練習,又能激發(fā)學生計算的興趣。2.用故事激發(fā)興趣。如:在教學簡便運算前,首先給學生講解數學家高斯創(chuàng)造性地計算“1+2+3+…+99+100”這100個自然數之和的故事,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不自覺地產生了和數學家比一比的念頭。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計算教學要訓練學生養(yǎng)成認真審題及認真檢查的習慣。對學生不能光喊“要細心”,而要教會方法,嚴格要求,使其養(yǎng)成習慣,提高計算的正確率。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在做計算題時,往往有的學生有輕視的態(tài)度,一些計算題并不是不會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夠集中、抄錯題、運算粗心、不進行驗算等不好的習慣造成的錯誤。所以在計算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很重要。教學中,要想方設法使學生養(yǎng)成計算時精力集中,認真演算,仔細抄寫,自覺檢查、自覺估算和驗算的習慣。另外,教師還要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guī)范的書寫格式可以幫助學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減少出錯機會,能很好地提高計算準確性。學生做計算題的速度及正確率與其自身的口算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因此,我們注意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口算練習,基本上采用聽算和看算訓練。若能持之以恒,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便會逐步提高。
三、課堂教學注重講清算理
要使學生會算,首先必須使學生明確怎樣算,也就是加強法則及算理的理解。計算依據法則,而法則是根據數的性質及有關運算定律、運算性質推斷得來的。充分重視算理,馭理入法,方能使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計算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切實保證。在計算“8+6”的教學時,教師沒有停留在算法多樣上,更沒有讓學生“喜歡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計算”,而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算法相通的地方,都是通過湊十達到口算的目的,使學生懂得這種題目可以通過“看大數,拆小數,先湊十,再加幾”的方法口算。這種“湊十法”的口算策略同樣適用于后續(xù)學習8加幾、7加幾的進位加法,因而這種策略的優(yōu)化其潛在價值巨大?!皩W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系”。課堂上,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想、去做、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之法。同時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算法,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及時對“多樣化”進行“優(yōu)化”,尋求簡潔、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點,領悟不同方法的優(yōu)劣,作出合理的判斷和價值評價。為了使學生頭腦中算理清楚,計算起來就有條不紊,可以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理清算理。1.領悟法。如:在低年級講授進位加法時,可讓學生在擺一擺、畫一畫、數一數的基礎上體會湊十的過程,發(fā)現(xiàn)“滿十進一”的現(xiàn)象,學生會對“十進制”這一自然數的進位方法有很好的認識。在計算中應用到滿十進一的理論時才不會疑惑不解。我們把這種方法稱為“領悟法”。2.對比明理法。如:二年級學習三位數加、減法時,涉及口算、估算、豎式計算,對于這一知識的教學,我改變計算題以做題為主的慣例,鼓勵學生多動嘴說,說一說算理、說一說想的過程,目的在于使學生的思維高度活躍,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四、重視口算訓練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口算不僅需要正確還需要速度快。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兩天訓練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訓練實現(xiàn)的。在我看來,課前3分鐘口算,效果非常不錯。每堂課前準備好十道口算題,讓學生搶答,或是讓學生寫在小本子上,再統(tǒng)一核對答案,每隔一段時間進行小結,對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表揚、獎勵。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同時正確率也提高了。當然,識記一些常用數值,如2π、3π、4π…,112、122、132…,等等,對于提高口算速度與正確率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平時要注意速算與巧算。速算與巧算,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簡便運算,簡便方法的正確運用,一方面能提高解題速度,另一方面能夠讓解題變得簡單,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梢詥为氝M行速算與巧算的訓練,教師先教基本定律,讓學生解答問題,再練習一些計算題,讓學生找到合適的簡便方法。這就需要學生對基本的運算定律掌握清楚,尤其主意其適用范圍。如乘法有分配律,但除法是沒有的。這就需要學生先將除以一個數變成乘以其倒數,再運用分配律進行計算。
總之,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一個長期和連續(xù)的過程。在教學中要減少學生計算的錯誤,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就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而計算能力初步形成后,還需要在今后應用中得到鞏固、發(fā)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