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成成
摘 要: 興趣是學生學好生物的關鍵因素之一。當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時,就會主動地、愉快地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 生物課堂 趣味性 學習興趣
由于在中考考查中,生物學成績所占比重很小,故在課時安排上,每周僅有兩課時。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許多家長、學生對生物課的學習不夠重視,甚至把學習生物學當成是一種負擔。因此,初中生物教師應盡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課堂上將知識消化。而增強生物課堂的趣味性,一定程度上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我依據初中生物課程標準的特點和要求,并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從以下方面入手提高生物課堂趣味性。
一、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課堂導入情景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僅有45分鐘的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集中精力,達到當堂課的學習目標,恰如其分的導入至關重要。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創(chuàng)設各種導入情境,讓學生對即將要學習的知識產生好奇心,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能很好地被調動起來。
如在講《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這一章之前,播放膾炙人口的《小蘋果》前面的一小部分,當音樂停下來后,讓學生說出歌詞的前兩句(我種下一顆種子,終于長出了果實),學生很快就投入情景中,并能大致描述出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學生滿懷好奇地學習由種子到果實的過程,部分學生課后還會自學這一章的其他知識。如在講《預防傳染病》時,課前先給學生講十四世紀流傳于歐洲的“黑死病”,讓他們對傳染病有初步了解,也為傳染病的流行及其預防措施的講解做好鋪墊。
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室里的人、事、物或者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的導入??傊己玫那榫皩?,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分析學情,采用最適合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進行導入。
二、貼近學生生活,在認知中提高學習興趣
在生活環(huán)境中,有著豐富多樣的生物和各種各樣的生物問題,它們與生物學的知識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如果能讓生物教學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生活在真實的生物世界中,并促使學生運用所學到生物知識解釋生活中的某些生命現象,必然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生物課堂充滿樂趣。
如在學習了《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物學角度思考“空腹喝牛奶大部分營養(yǎng)被浪費”這一生活常識??崭购扰D?,蛋白質的營養(yǎng)成分到哪里去了(作為能源物質被分解以提供各項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如果先吃點面包,為什么情況又能發(fā)生改變(這時候能量就可以由面包中糖類來提供,蛋白質就可以“省”下來),這樣的課堂教師講得輕松,趣味性強,學生也學得輕松,還讓學生有學以致用的感覺。
三、使用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素材
在課堂教學中,巧妙運用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素材,能緩解學生緊張的情緒,增強課堂活力,同時能增加教師的個人魅力。我們可以在教學中加入學生耳熟能詳的諺語、成語、廣告詞、優(yōu)美的詩詞等營造課堂氛圍。
如在講“應激性”時,用“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說明植物也有應激性,這是光對植物的影響;講“遺傳和變異”時,可以引入大作家蕭伯納的故事,增強課堂趣味性,也可用“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歪竹出好筍”等;講“食物鏈”時,先引入“貝爺”這位被譽為“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吸引學生注意力,再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總結;講“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時,用上“一山不容二虎”;用“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分別說明青蛙和鳥的繁殖行為;講我國長江流域特有的白鰭豚時,可以加入“保護江豚”的公益廣告;講解保護野生動物時可以引用成龍、姚明等分別拍攝的“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在講保護環(huán)境時可以加入公益廣告“抹出您的碳足跡”、“請節(jié)約用水”等。
使用好的語言素材,既能夠把生物學的概念和問題變得通俗易懂,又能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更能讓學生意識到,生物學知識和我們的生活是聯系在一起的,學好生物學,可以解決我們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四、利用社會熱點問題
現代社會資訊十分發(fā)達,許多社會熱點問題學生可以很快通過多種渠道獲得,若教師利用好這些熱點問題,對課堂教學就會有很大幫助。如我國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成功提取出的青蒿素,連接到瘧原蟲在生物學的分類、傳染病的預防等問題;“二胎”政策可以結合“計劃生育”、遺傳學方面的知識;如很多同學討論的電影《美人魚》,引入并介紹美人魚的資料(“美人魚”的學名叫儒艮,之所以被人們稱為“美人魚”,是因為母獸給幼崽喂奶時常浮出水面,像人類哺乳的情形),讓學生對美人魚進行生物學分類。
除通過以上方法增加生物課堂的趣味性外,可以在課堂上加入課堂活動,如在講“反射”時可加入由兩位同學就能完成的“握尺游戲”,而不使用教材上的需要多人、大場地的“握手—握手”反應測試。可以在課堂上“講故事”,如上《生命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起源》時,給學生講“女媧造人”“上帝造人”“盤古開天辟地”“夸父逐日”等神創(chuàng)論。還可以多讓學生“說”,讓其當“小老師”,他們查閱相關資料對知識點進行分析、講解,但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學生需要在課后花較多時間,一些家長不太接受,因此教師需要合理分配“小老師”的任務,增加“小老師”的人數。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利用各種教學方法、現代科學技術等豐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以上是我在教學實踐中應用的提高課堂趣味性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繼續(xù)努力,利用更多方法提高課堂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豆丁網.如何提高生物課堂的趣味性.
[2]錢偉.提高生物課堂趣味性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吳顯智.生物教學如何提高課堂趣味性.
[4]《生物學教師教學用書》七、八年級上、下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