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賢良
摘 要: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運用得好,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能開發(fā)學生潛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強化教學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怎樣進行提問,尤其是在新課程中如何進行啟發(fā)式提問就成為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語文課堂 課堂提問 提問藝術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問無疑非常重要。它可以幫助學生,啟發(fā)思考;引導學習參與討論、發(fā)表意見,具有評價功能、反饋功能。下面就談談小學課堂提問的技巧。
一、把握課文本質意義的提問
一篇課文,總有內涵和中心思想。凡涉及課文內涵、中心思想,并與思想內容有關的詞語和句子等方面的問題,都屬于本質性問題,而涉及課文其他枝枝節(jié)節(jié)的問題,屬于現象性問題。
如《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凡是同描寫五壯士壯舉的詞語和句子的問題都是本質性的問題。教學五壯士跳下懸崖這一部分,課文寫了五壯士毫不猶豫、英勇跳崖,“像每次發(fā)起沖鋒一樣,第一個縱身掉下深谷”。我就抓住“沖鋒”、“縱身”這兩個詞語進行提問:什么叫沖鋒和縱身?這兩詞體現出五壯士此時心里怎樣?表現出他們什么通過提問讓學生知道“沖鋒”、“縱身”這兩個詞表現出五壯士的毫不猶豫、英勇、不畏懼。
二、從理解課文角度看,要抓住要害,簡化提問
要把小學語文課上成語言思維訓練課,必須把用于提問的時間減少到最低限度,做到問之必需。因此,教師需深挖教材,抓住要害,精選問點,并使提問體現出“語言文字—思想內容—語言文字”的回環(huán),發(fā)揮理解課文內容和挖掘語言因素的雙重功效。
課文中的要害,一般有以下幾種情形:
1.關鍵點。
(1)課文的重點。
這往往既是文章重點,又是訓練重點,于此處設置疑問,要求教師不僅準確地理解課文,而且要緊扣教學目的,巧妙地處理教材。如《濫竽充數》中,南郭先生濫竽充數終究敗露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同是一個南郭,為什么齊宣王在位時他可以得到很高的待遇,而到齊緡王時只好偷偷溜走?該組問題既準確體現了文章重點,又扣住了該單元“看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訓練要點,同時訓練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2)文章的點睛點。
即課文內容和中心部分。好的提問猶如畫龍點睛,有助于輻散溝通,把握意旨,理解主題。比如《海上日出》最后一句:“這不是偉大的奇觀么?”這句話作為點睛之筆,照亮全篇,就有設疑討論和體味的必要。
(3)作者的動情點。
也就是作者感情的爆發(fā)點,情與景的焊接點,也是意境的落腳點。于動情點處設問,有助于準確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體會文章的情感意境。比如《難忘的一課》,動情點在“我”和師生共同的愛國主義感情上,抓住課文最后感情的爆發(fā)處設置問點,是不難達到“入境始與親”的境界的。
2.疑難點。
對課文的疑點設問,自然無需多說。文章的難點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語言文字類的,常常需要疏解性提問解決問題;一是課文理解類的,需要有的放矢,巧設問點,通過答問和歸納解決問題。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小女孩被凍死了,怎么臉上還會出現笑容?這是一個難點。針對這一難點,可引導學生對小女孩的心理活動作分析探究,讓學生明白,窮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悲慘遭遇。
三、從培養(yǎng)能力角度看,注重實效,轉化提問
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應注重實效,合理變通,使提問始終服務于學生思維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yǎng),即服務于教學目標,服務于學生對語言的理解、積累和運用。
1.化零為整,舍輕保重。
對于一篇課文教學內容的理解,可以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為保證提問效果,須尋求問題與目標的最佳結合點,提挈主線,聚零為整,突出重點,從而把教師的教和問轉化為學生的學和思。如《跳水》一文中,對船長以要開槍的方法逼小孩跳水的理解是重要的設問點。我們先看看這樣的設問:船長看到了什么情況?他有怎樣的反應?他想了什么辦法?孩子最后是怎么做的?不難看出,這些問題多而雜亂,缺乏指向,完全可以避而不談,重點圍繞引導學生理解船長想法之快、方法之好提問:你認為船長想的辦法好嗎?(引導判斷)你如果在場準備用什么方法?(引導發(fā)散)這些方法與逼小孩跳水相比如何?(比較理解)這說明了什么?(歸納結論)這樣引導,既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培養(yǎng)了多角度發(fā)散思維的能力,達到了提問的目的。
2、合理變通,轉化提問。
(1)圈畫提問。對引導學生找準課文重點詞句的問題,可以把提問轉化為閱讀教學的圈畫訓練。(2)操作提問。對引導學生理解課文語言行為的提問,可轉化為閱讀教學中的操作訓練。如教學《詹天佑》一文:“人”字形線路是什么樣子的?火車怎樣爬上“人”字形線路?怎樣上坡?上了坡以后如何北上?對上述問題,可讓學生借助文中“人”字形線路的插圖,利用橡皮擦、短鉛筆等物件代替火車,作上坡的操作。這樣既生動形象,又簡單有效,學生在樂學中理解了課文,掌握了知識。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有很多技巧,無時無刻不與課堂教學息息相關。它既是推進教學進程的一種手段,又是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座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