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永立
摘 要:課堂練筆作為一種新型的寫作形式已悄無聲息地走進了小學課堂,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一種新型的語言訓練方式,怎樣使隨文練筆真正發(fā)揮作用,它和課文緊密結(jié)合,讓學生在學完課文后以仿寫的形式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隨文練筆大大地提高了閱讀教學效率,從而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寫作的興趣。練筆以它獨特的寫作形式,在語文課堂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課堂練筆;寫作興趣
一、巧用學生的“說”——趁熱打鐵
語文教學是聽說讀寫的活動,結(ji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說是課堂上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此,根據(jù)學生的說,我們可順勢讓他們寫一寫,讓學生說在前寫在后,以此降低寫的難度,為“樂寫”打下基礎(chǔ)。
如,在學習《燕子》這篇課文時,我用“光彩奪目”作為教學的起點,讓學生結(jié)合課件的畫面,在課文中圈畫:光彩奪目的春天在哪里?在學生交流的基礎(chǔ)上,我進行隨機板書:細雨、微風、柳絲、青草、綠葉、鮮花,構(gòu)成了多彩的春天,接著進一步提出異議,說多彩的春天遠不止這些景物。于是我讓他們說一說春天的色彩,再寫一寫,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春天的含義。
二、善用學生的“疑”——乘勝追思
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小學生最擅長提問,我們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讓他大放異彩。抓住疑問就等于抓住了學生寫作的熱情,答案是肯定的。如何善用學生的好奇心來進行練筆呢?使其認知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如,在學習《火燒云》一文時,有學生問到:除了課文中寫到的火燒云的顏色和形態(tài)外,還會不會有其他顏色和形態(tài)的火燒云呢?我順勢抓住學生的“問”,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然后模仿課文的寫作方法來練筆,很好地發(fā)揮了對學生習作的指導作用,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相互轉(zhuǎn)化。
三、挪用學生的“換”——移花接木
閱讀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學生理解相應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教師可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演課本劇等形式來接近課文內(nèi)容。角色替代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還能增強學生的練筆欲望,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
如,學習《雨中》一文時,可讓學生以一個蘋果的自述形式,把課文主要內(nèi)容簡單地改寫成《我的旅行》。學生在角色變換的訓練中,絕不是簡單地流于形式,而是合理地創(chuàng)造表達,在組織語言的過程中,學生的理解能力又上升了一個高度,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的熱情非常高漲,對提高學生的練筆是非常有效的。
四、妙用學生的“爭”——以理服人
學生的好勝心是非常強的,抓住這一特點,在尊重學生個性體驗的基礎(chǔ)上辨別是非曲直,也是一種有效措施。
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時,我設(shè)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討論到底是父親偉大還是兒子偉大呢?同學們意見不統(tǒng)一,于是我設(shè)計了一場小型的辯論會,但在辯論之前,先請他們暢寫自己的理由,以作為辯論時駁倒對方的強有力證據(jù)。
五、引用學生的“感”——教書育人
在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文章感情真摯,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教學中,我們要營造濃濃的情感氛圍,讓學生在感動中“潛心會文”,在寫作中,真情流露,達到一吐為快的目的。
在學習《燕子專列》這篇課文時,我創(chuàng)設(shè)了這樣一個情境:“小燕子,你們就要離開這個國家了,就要離開那些不顧一切救護你們的居民了,此時此刻,你們心里一定有許多話要對他們說,拿起筆,把你最想說的話寫下來吧?!睂W生有感而發(fā),練筆達到升華主題的效果。
六、活用學生的“愛”——釋放心靈
在崇尚自由與個性的時代,每個人的關(guān)注點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學習中,我讓學生自由發(fā)揮,自由選擇,看看課文中什么最吸引你,哪怕是幾個詞,或者一段話。學生根據(jù)喜好,張揚個性,以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學了《小音樂家楊科》,當學到“白楊樹在嘩嘩作響”這句話時,學生心里已蓄積了復雜的感情,有對楊科的同情,有對地主的憤怒,更有對黑暗社會的憎恨,如何打開學生情感的閘門呢?此時,我們可以借助景物——白楊樹,讓學生進行一次小練筆,想象此時的白楊樹在訴說什么?通過想象,賦予白楊樹人的情感,借物抒情,水到渠成地把他們的感受和想象寫了出來。
又如,學了《田忌賽馬》這篇課文時,讓學生用“垂頭喪氣”“得意洋洋”“胸有成竹”“轉(zhuǎn)敗為勝”“目瞪口呆”五個成語串起來,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還可以讓學生用這五個成語串起來描述參加過的一項體育比賽,不但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靈活運用詞語的能力。
七、利用學生的“看”——寫畫結(jié)合
形象生動的插圖是小學語文教材的一個組成部分,學生比起文字更喜歡插圖,教師要利用好這一教學資源。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結(jié)合插圖理解課文,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把畫中蘊含的意境和“畫外音”描繪出來,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如,《將相和》一文中對廉頗負荊請罪的動作、心理、神態(tài)、語言都未做詳細描寫,可指導學生先觀察插圖,再想象負荊請罪前,廉頗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想象負荊請罪時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寫一個小片段。
圖畫不單是文字說明,他可以開拓兒童的想象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對開發(fā)學生的思維也大有好處。
八、運用學生的“思”——錦上添花
在課堂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他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時學生的觀點會令我們大吃一驚,讓學生寫自己想寫的,進行寫作訓練,它可以讓學生觸景生情,激發(fā)寫作動機,增強學生的感受與體驗,培養(yǎng)學生適應不同情境的應變能力。
如,《窮人》一課,桑娜和漁夫雖然自己的生活已經(jīng)很拮據(jù)了,但仍然好心地幫助去世的西蒙撫養(yǎng)她的兩個孩子,課文以桑娜拉開帳子作為結(jié)尾,讓讀者意猶未盡。課后習題安排了小練筆,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展開想象續(xù)寫《窮人》,學生的續(xù)寫各有千秋,讀后回味無窮,給原文增添了新的生命。
又如,《凡卡》一文,當可憐的小凡卡把信寄出之后便甜蜜地睡覺了,在夢里他看到爺爺正在念他的信,文章以省略號結(jié)尾,給我們留下了無限遐想的空間。讓學生以《凡卡的信寄出以后》為題來續(xù)寫故事,讓學生的想象得以實現(xiàn),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欲望。
讀中學寫,以寫促讀,學文是練筆的基礎(chǔ),練筆是對學文的進一步深化和升華。在練筆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推陳出新,而不是人云亦云,讓學生的求異思維凸顯出來,課堂上努力營造平等自主、尊重個性的學習氛圍,對學生身心的發(fā)展,求異思維發(fā)展的影響是久遠的,長此以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會落到實處。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