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寶蓮
摘 要: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課堂導入是保證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介紹了四種導入法:情境導入、故事導入、疑問導入、背景導入,以期能夠給同行帶來一點啟發(fā)。
關鍵詞:情境;故事;疑問;背景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部門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氛圍,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小學語文教師在導入教學中,針對情感較強烈的課文,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調動學生的情緒,以情激情,讓小學生不由自主產生情感共鳴,迅速進入課文學習中。比如在《十里長街送總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周總理一生的豐功偉績,然后再有感情地向學生朗誦:一顆巨星于1976年1月8日在祖國的上空隕落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永遠地閉上了眼睛……總理的遺體將被送往八寶山火化,首都億萬人民不畏嚴寒,從四面八方趕到長安街,淚水漣漣地與周總理告別。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就是講述了這感人肺腑的送別場面……教師通過語言為學生創(chuàng)建了催人淚下的送別場景,小學生立刻就會產生悲傷沉痛的情感,為學習全文奠定感情基調。
二、故事導入,引導學生想象
小孩子都愛聽故事,生動形象的小故事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教師可以用寓言、童話等進行新課導入,使小學生的注意力能夠集中在課堂,而且小故事還能豐富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比如,在學習《是誰打碎了花瓶》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講《狼來了》的故事,許多學生都聽過這個故事,所以教師剛講完,學生就熱烈地討論起來:小孩騙人是錯的,最終害了自己。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大家平時有沒有說過謊話?如果我們不小心做錯了事,要怎么辦呢?”許多學生回答:“應該主動承認錯誤。”教師對此回答進行肯定:“對的,大家都會有做錯事的時候,錯了我們要主動承認而且認真改正,不能因為害怕別人生氣而說謊欺騙別人,不然,就會像故事中的小孩一樣,騙人害己。現(xiàn)在,讓我們打開課本,看看列寧小時候打碎花瓶之后是怎么做的?!惫适聦肽軌蛘{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較短時間內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學習中。但是,教師在導入故事的時候,必須要注意所選的故事要和文章主題相貼合,或者所選的故事與文章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切勿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向學生講一些與主題毫無關系的故事。如果故事運用不當,則會引起毫無意義的討論,進而淡化了課文主題。故事導入也考驗了教師課堂駕馭的能力。
三、疑問導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針對教學目標,小學語文教師設計一兩個對理解課文具有重要作用的問題,通過疑問引發(fā)懸念將學生帶入新課學習,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比如在學習《月球之謎》的時候,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這樣導入:在廣袤無垠的宇宙中有著數(shù)不清的星球,每個星球都充滿了神秘,等著人們去探索。今天,我們將走進月球,共同揭開它神秘的面紗,挖掘月球的奧秘。那么,月球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目前還有哪些謎沒有被人類解開?教師話音剛落,學生就立刻打開課本,求知欲望被全面激發(fā)出來,自主投入到課文學習中。
四、背景導入,調動學生的興趣
只要時代背景與課文內容有著密切關系的課文,都可以采用背景導入法。學生了解背景后,能夠全面投入學習熱情,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內容。比如,在學習課文《再見了,親人》時,教師可以先設疑問:今天,我們要共同見證中朝人們用鮮血凝結而成的情誼,這篇文章為《再見了,親人》。學生可能會問:中朝人民的情誼為什么是用鮮血凝結而成呢?然后教師就向學生介紹文章背景:在抗美援朝的戰(zhàn)斗中,中國人民志愿軍與朝鮮軍民共同作戰(zhàn),經過艱苦的戰(zhàn)斗,終于取得了勝利。文章《再見了,親人》就是在勝利之后創(chuàng)作出來的,這篇文章主要講述的是中國最后一批志愿軍回國時與朝鮮人民依依告別的難忘情景。接下來,讓我們共同走進課文……教師通過向學生介紹背景,立刻將學生帶入分別場景中,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導入教學的方法較多,教師應該結合實際情況,科學設計導入方案。在導入過程中,教師不用拘泥于一種導入方法,可以將多種方法結合起來,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課文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孟躍紅.淺談小學語文課新課導入的技巧[J].學周刊:C,2012(1):193.
[2]郭黎明.小學語文課導入十法[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2(10):23-25.
[3]賈俊琴.淺談小學語文課導入的技巧[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7):111.
[4]尹繼軍.小學語文課的導入設計與導入方式[J].考試周刊,2011(13):7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