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冰
摘 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學校教學形式在日益改變,學生所接觸學習到的東西日漸增多,傳統(tǒng)枯燥乏味的講授式教學顯然已經不能被學生接受,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及寫作能力是現(xiàn)在廣大教師共同面臨的難題。本文通過利用課前時間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臺,提高學生文學修養(yǎng),營造“書香班級”氣氛,成立文學社,激發(fā)學生書寫心志、合理利用板報墻報陣地,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等方面闡述了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多種模式與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學習模式 能力提升
書香浸潤靈魂,文化滋養(yǎng)個性。為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學生在最大限度吸納知識的同時,充分感受成長的快樂和成就,還孩子應有的活潑開朗的青春朝氣。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發(fā)掘孩子潛力,搭建學生成長平臺,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使每一位學生都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不拘泥于中考的羈絆,開闊認識世界的視野,修煉立德樹人的靈魂。多舉措齊抓共管,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不單純以成績論英雄,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使學生不再是考試的機器,而是洋溢著時代朝氣和青春靈動的鮮活個體。
一、利用課前三分鐘,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
每節(jié)語文課,在老師授課的前三分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負責的同學進行課前展示,引領大家開闊語文視野,師生共同探討,相互商榷,提出疑難,化解分歧。不拘泥于課本,外延十分廣闊,有勵志警句、基礎知識、民風民俗、名著推介、各地新聞、中華好詩詞、佳作欣賞等,內容廣泛,形式不拘一格。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利用課余時間收集準備資料,各有分工,相互協(xié)作,通過電腦技術呈現(xiàn)出來,畫面新穎別致,知識豐富多彩,激發(fā)了大家高漲的參與熱情,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強化語文教學效果,這才是語文學習的真諦,形式不固化,內容不局限,文化修養(yǎng)在每個學生的身心中培植,學生不再是考試的機器,而是充滿朝氣和靈動的知曉廣泛的鮮活個體。
二、提高文學修養(yǎng),營造“書香班級”氣氛
樂于看書,善于讀書,才能使學生青春年少的心浮氣躁變得沉穩(wěn)淡定,才能使學生在大千世界里領略語文學習的另一種精神的愉悅。教師可以在班級中開設閱讀課,鼓勵學生多讀書,讓書籍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每學期都為學生列出閱讀書籍的目錄,讓讀課外書成為學生的興趣和習慣。利用學校配置的書柜成立班級讀書角,樹立學生“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的意識。為增加閱讀量,可以發(fā)動學生將家中珍藏的書籍捐獻出來,包括經典的文學作品及《讀者》,《青年文摘》、《意林》等報紙雜志,把各類書籍貼上標簽編列序號并制定圖書管理章程、圖書借閱制度等,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圖書管理人員處登記記錄后,隨意借閱書籍在午休或自習課上賞讀,讓讀書成為學生課余時間的主流活動。更可以積極利用學校學生閱覽室書籍多的優(yōu)勢,鼓勵學生借閱大量的優(yōu)秀文學書籍,培養(yǎng)學生誦讀意識和品味名著的能力。潛移默化中,學生的舉止更文明,談吐更得體,教室的文化底蘊更厚重。
三、成立文學社,激發(fā)學生書寫心志
多讀書,自然有心得,班級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成立文學社,由語文課代表任社長,利用第二課堂進行主題演講和自創(chuàng)作品展示,更把好的稿件印刷出來供全體同學細細品味,從創(chuàng)作到排版,都靠學生的力量完成,還可以邀請老師和家長共同參與,班級定期印制班報,做到期期有特點,刊刊有花樣,讓每個學生都領會到創(chuàng)作的快樂。另外,還可以精心挑選出一些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向國家和市級刊物上投稿,以尋求更大的發(fā)展空間。讓班級的書香氣息作為打造學校書香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報每月定期出版,在全??“l(fā)行,師生人手一份,欄目多彩多樣,有校園動態(tài)、校園風尚、佳作賞析、教師風采、家長心語等,積極動員全校師生和家長參與,讓校報成為學校對外展示的窗口和平臺。通過參加多樣的活動可以活躍班級文化生活,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快樂。
四、合理利用板報墻報陣地,加強班級文化建設
充分尊重、發(fā)揮學生作為班級文化建設的主體角色,合理利用板報墻報陣地,加強班級文化建設,讓學生在板報墻報中盡情展現(xiàn)自己的知識才能和藝術才華,讓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培養(yǎng)主人翁意識。小黑板上,有學生輪流自創(chuàng)名言警句的激勵,一天一句,絕不雷同。各種展板相互依托映襯,我們更是手繪圖畫并自創(chuàng)各學習小組的標語口號,以主人的身份布置快樂的家園,枯燥乏味的教室瞬間靚麗明快起來,身臨其中,厚重的文化氛圍包裹周身,讓人倍感親切和溫暖,并有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彌漫其中。班級是學生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識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重視班級文化建設,能夠煥發(fā)在學生心靈的空間里儲藏著的大量再生性資源——精神。班級文化是一門潛在的課程,它有著無形的教育力量,正如“久入芝蘭之室而不聞其香”,悄無聲息地影響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在教學中應該注重文化建設,積極探究多種語文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能力,使他們從書籍和實踐中獲得更多知識和人生哲理,對于他們的心靈成長會起到日漸明顯的引導作用,在這樣精神的感召下,學生的成績得以提升,班級的凝聚力隨之增強,文化建設在教學中的影響及所取得的成果會在不知不覺中自然顯現(xiàn)。在今后的語文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中,應該不斷推陳出新,使每個學生都切身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繼而使他們明事理懂禮儀,展現(xiàn)出新時代中學生的風采。
參考文獻:
[1]朱靜.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何強生.語文探究性學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3]朱黎嬌.主體教育視野下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施[D].四川師范大學,2006.
[4]李仁玲.美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5]陳桂濱.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維度的反思[D].漳州師范學院,2012.
[6]陳斌.試論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語文課程評價體系[D].湖南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