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摘要】課堂教學是“傳道授業(yè)”的主戰(zhàn)場,新課改以來,高效課堂模式的構建是一線教師探討的焦點話題,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提升離不開課堂教學,本文筆者作為高中地理一線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課堂教學藝術的探究,在本文中從四個方面闡述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力的具體方法和措施,希望能給同仁們帶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高中地理 課堂活力 方法 探討
新課改和素質(zhì)教育的推進對高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學、動態(tài)、趣味、生成性的活潑課堂成為當下高中地理教學追求的終極目標。新課改強調(diào),高中地理教學應更加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高學生地理課堂的參與性與探究性,強化師生、生生交流,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溫馨和諧的活躍課堂中獲取知識,提升能力。作為高中地理課堂的組織和引導者,教師應與時俱進,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與策略,打破沉悶、消極的課堂環(huán)境,打造活力課堂很有必要。
一、構建輕松活躍的地理課堂氛圍
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利于提升地理教學活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優(yōu)化教學效果。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學主導作用,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構建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首先,教師應做好課前準備,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確保教學結構合理、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難易適當。其次,教師還要真心去關心、愛護學生,充分尊重、信任學生,以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深入到學生中去,善于和學生進行情感與知識交流,能和學生打成一片,并及時解決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上的各種問題,鼓勵學生直面挫折;在日常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允許學生質(zhì)疑、鼓勵學生探疑,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并為他們提供幫助,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教師才能有效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二、實施生活化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
地理是一門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十分緊密的學科,地理來源于生活,反應生活,并最終要應用于生活。生活化、簡樸式的高中地理課堂才更具有活力,更能激發(fā)學生興趣,促使學生廣泛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地理學習并不能僅靠簡單的文字背誦記憶,也不能靠僵硬的看圖方式掌握,再者,即使學生通過這些方式掌握了“礦產(chǎn)分布”以及“主要河流走向”等重要內(nèi)容,而弄不清地理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地理事物的日常用途,仍然難以達到提升地理素養(yǎng)的綜合目的。因此,地理教師應實施生活化教學,在具體的地理教學中滲透生活實例,讓枯燥、乏味的地理內(nèi)容(等高線、等深線、時區(qū)知識、氣壓圖)等變得生動有趣,這樣既避免了枯燥知識記憶的難度,又改變了以往課堂沉悶僵硬的課堂現(xiàn)狀,學生們也能積極踴躍地參與課堂活動,極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全球氣候變暖”的系列內(nèi)容學習中,教師可以從日常生活實例入手,讓學生通過分析具體事件,深刻理解全球變暖事實,并探究出全球環(huán)境問題解決的實際對策,極大提升了學生的課堂活躍度。
三、善用情境創(chuàng)設模式激活地理課堂
情境教學模式是近年來逐漸流行起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將其運用于高中地理課堂激發(fā)學生興趣、誘導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氛圍具有重要作用。新課改要求地理教學更加注重學生思維能力、智力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強調(diào)要還原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地位,而情境教學是一種啟發(fā)式教學模式,它以構建多元化課堂教學情境為手段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細胞,使學生在愉悅輕松的課堂情境中實現(xiàn)高效學習。在高中地理課堂中,要想提升課堂活力,情境教學模式必不可少。有效的情境創(chuàng)設方式有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創(chuàng)設、多媒體情境創(chuàng)設、小組合作情境創(chuàng)設等等。例如,在《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為先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三個城市(廣州市、增城市、派潭鎮(zhèn)),并展示其人口規(guī)模,在學生認真觀察后,創(chuàng)設以下問題情境:“中國最大的城市是哪個?該城市等級劃分的依據(jù)是什么?”問題一出,學生定積極踴躍發(fā)言,課堂氛圍十分活躍,情境教學模式初見成效。
四、巧用激勵性手段提高學生參與性
雖然高中階段的學生心理已逐漸成熟,但依然需要教師的適當鼓勵來提升信心,同時,在地理課堂中滲透激勵性教學手段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激活地理課堂。巧用激勵手段提高學生參與性,教師可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實施賞識教學,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賞識教學要求教師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學生,將學生看出發(fā)展變化的個體,不斷運用眼神激勵、行為激勵以及語言激勵等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表現(xiàn)、敢于發(fā)言,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二是運用激勵性評價提升學生自信。在地理教學評價方面,教師要善用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并采用激勵性評價語言給予學生公正、客觀的有效評價。例如,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對于無法準確回答問題的學生要在不傷害其自尊心的前提下實施評價,鼓勵其再接再厲,永不言棄。
綜上可知,提高高中地理課堂的活力對地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具有雙向的促進作用,這就要求高中地理課堂要打破以往沉悶的課堂氛圍,摒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引進動態(tài)、科學、生成性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興趣、誘導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智慧、強化學生參與、提升課堂活力等,以此改善學生地理學習的質(zhì)量,使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一言以蔽之,高中地理課堂活力的提升能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感受成功的喜悅,教師要選對活力提升方法,真正改善高中地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歐世升. 淺議如何提高新課改下高中地理課堂活力[J].學周刊,2012(21):53-55
[2]徐飛.高中地理課堂活力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2014(07):137
[3]唐躍飛.如何讓高中地理課堂煥發(fā)新的活力[J].試題與研究,2014(18):25
[4]趙全林.新課改下高中地理課堂活力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4(S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