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積德
【關鍵詞】 數學教學;高效課堂;激發(fā)動力;點撥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2—0082—01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如何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為教師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不斷地反思目前的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并且開始探索高效的教學模式。實踐證明,無論哪種教學模式的實施,都離不開教師和學生這兩大主角的參與,教師要從思想、教學行為、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等做出創(chuàng)新、改變,學生也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tài)度,只有二者緊密配合、有機互動、雙管齊下,才能真正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塑造出高效的課堂。本文結合筆者工作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激發(fā)學習動力,調動學習熱情
新課程強調在教學中應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特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苦學為樂學,激發(fā)課堂的生機與活力。打造高效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改變以往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局面,轉而采取積極的措施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1. 對學生進行提問。為了使得學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可以針對上節(jié)課所講的內容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提問,從而促使學生在課下進行及時的鞏固和練習,比如在講解點線面之間的基本關系時,可以對平面的基本性質這個問題進行提問,讓學生分別回答出平面的基本性質所包含的三條公理并且寫出符號語言,這樣便可以使得學生在課后對所學的知識集中注意力進行復習,做到“溫故而知新”。
2. 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在講解新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從而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比如在進行數系的擴充講解時,教師可以先展示出幾幅圖片來顯示出數字的發(fā)展變化,可以引用遠古時期結繩記事或山地海拔的測量等圖片讓學生得出數的發(fā)展是由于實際生活的需要這一結論,接著對數系的擴充進行具體的講解,圖片的使用可以極大地增強課堂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和豐富性,還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 培養(yǎng)科學的數學學習思維。教師除了要給學生講解知識之外,還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數學思維。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訓練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方法,從而做到“以一反三,融會貫通”。
二、適時點撥,啟迪學生智慧
課堂討論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對學生的合作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要進行監(jiān)控,即在學生的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討論情況和暴露出來的問題,并進行及時調控。
教師點撥要做到三個明確。首先是明確教的內容,教的內容應該是學生自學后還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學中暴露出來的主要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通過自學已掌握的,一律不教。其次是明確教的方式,應該是兵教兵,會的學生教不會的,教師只評定對不對,完整與不完整,對“不對的”教師要幫助更正,對“不完整的”教師要幫助補充。再次是明確教的要求,教師要不折不扣達到大綱規(guī)定的要求,不能就題講題,只找出答案,而要尋找出規(guī)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防止出現一些常見的錯誤,這樣就從理論到實踐架起一座橋梁。
教師應該是一個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鼓勵者。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明確教學目的,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促使學生積極探究,并在學生研討時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使問題的研究不斷深入,層層推進,直至達到研究目標,從而引導學生在探究數學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科學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學生學習愿望的源泉是思維的感受和情感,學生的思維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開的,數學和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充滿情感,這種情感是發(fā)展學生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極其重要的土壤。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關注每位學生的情感體驗,充分調動一切情感因素,形成良好的“情感磁場”,努力實現認知過程的“情感化”,使認知和情感和諧發(fā)展,達到“情知協(xié)調”的理想境界,只有這樣,才能煥發(fā)出數學課堂的教學活力,也才能真正地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建立高效課堂。
編輯:蔡揚宗